03.04 推薦:馬一浮《讀書法》(節選)

暢按:近日關於中醫西醫之爭甚囂塵上,在此基礎之上,關於中西文優劣之爭再次席捲網絡。馬子乃民國大師中之大師,其參詳融通中西文化之能力罕有匹及者,今轉發此文,以供對中國文化有興趣之有緣人參考學習。

馬一浮:《復性書院講錄·讀書法》​

前示學規,乃示學者求端致力之方。趣向既定,可議讀書。知人行遠,必假舟車,舟車之行,須由軌道,待人駕駛,駕駛之人,既須識途,亦要嫻熟,不致迷路,不致顛覆,方可到達。故讀書之法,須有訓練,存乎其人。書雖多,若不善讀,徒耗日力,不得要領,陵雜無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所以《學記》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古人以牛駕車,有人設問,“車如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此以車喻身,以牛喻心。車不自行,曳之者牛;肢體連用,主之者心。故欲讀書,必須調心,心氣安定,自易領會。若以散心讀書,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讀書,事半功倍。隨事察識,語語銷歸自性然後讀得一書自有一書之用,不是汎汎讀過。須知讀書即是窮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資於主敬,必賴於篤行。不然,則衹是自欺欺人而已。

《易· 繫辭》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者,決也。決是分別是非之意,猶今言判斷。決去其非,亦名為決。此書名所由始。契乃刻木為之,書則箸於竹帛。故《說文》曰:“書,箸也。從聿。”所以書者,是別白之詞。聲亦兼意。孔穎達《尚書正義》曰:“道本衝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舉,聖賢闡教,事顯於言,言愜群心,書而示法,因號曰書。”名言皆詮表之辭,猶筌蹄為漁獵之具。書是能詮,理即所詮。《繫辭》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故讀書在於得意,得意乃可忘言。意者,即所詮之理也。讀書而不窮理,譬猶買櫝還珠,守此筌蹄,不得魚兔,安有用處?禪家斥為 “念言語漢”,俚語謂之“讀死書”。賢首曰:“微言滯於心首,轉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成名相之境。”此言讀書而不窮理之過。記得許多名相,執得少分知解, 便傲然自足,頓生狂見,自己無一毫受用,衹是增長習氣。《圓覺經》雲:“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此是不治之證。

故讀書之法,第一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切不可以成見讀書,妄下雌黃,輕言取捨,如時人所言批評態度。南齊王僧虔《誡子書》曰:“往年有意於史”,後“復徙業就玄”,“猶未近彷佛。曼倩有云:‘談何容易。’見諸玄,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通)[誦]數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言,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揮)[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汝會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六十四卦,未知何名;後生承虛接響,騰其口說,騖名無實,其末流之弊有如是者。僧虔見處,猶滯知解,且彼自為玄家,無關儒行。然其言則深為警策,切中時人病痛,故引之以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之旨慎勿以成見讀書,輕言批評,此最為窮理之礙,切須誡絕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