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受疫情影响,今年寒假居家时间可谓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虽然不能外出活动,但老家的弟弟妹妹、侄子乃至孙子辈儿的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喜欢找我聊天,谈疫情、理想、考试、升学等五花八门,其中聊得最多、也与他们联系最紧密的话题就是“学习方法”。

英语怎么记?数学怎么学?……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与他们交谈频率最多是以下几点,算是所谓学习“秘笈”的基本框架吧!


首先,要认识自己。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言:“know yourself!”

在这里,要认识自己想做什么、会干什么,以及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自己又能够干什么。最佳的状态就是你做着这几项的交集,也就是你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会做的以及这个社会需要你做的事情。此时,你就会感觉自己活的很充实、生活很美好。

生活中不少的烦恼就是源于这几个圈交集很小、甚至没有交集。

要做这个需要理性的思考。不妨花一天、一周哪怕是一个月的时间搞清楚这些东西,因为只有正确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的认识他人、周边及社会。

对于学习而言,要坚持扬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很多学生犯这种错误,越是成绩差的科目越是讨厌学,成绩好的科目反而投入的越多。

在此要记住一个东西,叫“木桶原理”!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一只木桶装水的数量,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只木板

不妨多做一些自问: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势?成绩退步是心理素质不好,还是平时不够踏实认真,还是学习策略不奏效?成绩进步是靠运气还是实力?自己有哪些感觉别扭、“不舒服”的学习习惯?自己是早晨适合背诵,还是睡觉前?到底哪个时间段做什么作业效率最高啊?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腼腆还是开朗外向?又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和完善啊?

通过自问诸多问题,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学习套路来。

比如讲,有些人在教室混乱、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喜欢朗读一些东西,因为他无法静心思考;而有些人正好相反,喜欢此时做数学题来使自己注意力集中。这说明,到底什么时候适合干什么,并非“硬性规定”、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靠自我认知来判断,什么时候、干什么是最适合的和最佳的。这些东西需要自我摸索,可以先试一试做这个,如果效果不佳,就换做另个试试。


其次,坚持理性当头。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人都是感性与理性的混合物,但我们要理性当头,尤其是在学习中。

学习过程中要保持头脑清醒,问一下自己在干什么?干完需要多长时间?下一步又应该干什么?

对待考试成绩,要保持 “好不骄、坏不卑。”

要学会给自己理性的心理暗示,得意时不要忘了过去,失意时切莫忘了还有将来。

年轻人,有双手和头脑,有时间和精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常言道:没有常胜将军。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呢……一时成与败,不叫成与败,那叫家常便饭。

当今社会色彩斑斓,诱惑很多。我们要培养辨别正道与歧途的能力,搞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超前也不迟滞。

该等待,就不要心急;该出手,更不要迟缓。


再次,抓好业余时间。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人的差距是产生在业余时间的。

上课时大家都在认真听讲,所以这里面同学间的差距很小。而真正产生差距的恰恰是业余时间。

正所谓:“闲暇定终身”。有的人用周末、寒暑假度假、打游戏,有的人则把它看成是学习查缺补漏、捷足先登的大好时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要用在学习上,该休息的时候还得休息。这就体现在抓好业余时间的“好”字上。

基于自我认识及摸索,自己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或预习课本、巩固所学;或读本好书、文明精神;或习得书法、写一手好字;亦或强身健骨、野蛮体魄……

该如何把业余时间抓好、用到刀刃上,则要自己根据实际之需要,认真把握。


最后,不放弃、不懈气、长志气。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很多人问我学习上进的动力在哪儿,我习惯性回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铭记耻辱、忘记荣誉,而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做着相反的事情。

所以我们应记住自己曾犯的错,放下虚荣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只有过程低调,结果才能高调的起来。

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动摇自己的目标,不懈怠自己的努力!

在不忘记脚踏的是什么的同时,眼睛要往上看,要走上坡路。

不妨搞一个“一日一省”,这样坚持下来,不到两年,其结果会令自己大吃一惊!



当然,还是那句话——

如果不努力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送给居家孩子们的学习“秘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