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必讀名著《朝花夕拾》知識點梳理。掌握它,名著閱讀拿高分

內容簡介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撰寫的回憶性散文的結集,共十篇。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結集出版,更名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狗·貓·鼠》、《阿長與》、《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這十篇散文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


七年級必讀名著《朝花夕拾》知識點梳理。掌握它,名著閱讀拿高分


人物簡介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五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阿長、恩師藤野先生、朋友範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留著純樸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平等待人的態度,關心別國學生的學業,所以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我們如果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中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是痛苦的、悲涼的,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的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父親卻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對父親深深的愛。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嚴格。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上卻鄙視她,因為她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人。


七年級必讀名著《朝花夕拾》知識點梳理。掌握它,名著閱讀拿高分


經典事件

《狗·貓·鼠》——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交配時號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

《阿長與》——阿長尋購併贈送“我”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五猖會》——兒時盼望迎看迎神賽會,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與痛苦。

《無常》——無常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

《父親的病》——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

《瑣記》——雷電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

《藤野先生》——在仙台醫專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以及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藤野先生為“我”修訂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以及詢問中國女人裹足的情況。

《範愛農》——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


七年級必讀名著《朝花夕拾》知識點梳理。掌握它,名著閱讀拿高分


藝術特色

(1)將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緻,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時夾雜著有趣的議論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溫情與童趣,也有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寫“講義事件”和“幻燈事件”,不僅揭露了那些日本“愛國青年”的醜惡面目,也寫出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動因。

(3)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常》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於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又稱“雙關”。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實際上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中,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裡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5)常用對比手法。如《五猖會》中,通過“我”前後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無常》中,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揭露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