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週末,晨晨在畫畫,我在做家務,沒幾分鐘就看晨晨扔下畫筆去玩積木了,我問晨晨為什麼不畫畫了?晨晨說奶奶說我沒有耐心,坐不住,所以畫畫不好看。我剛才畫了一幅畫覺得確實不好看,所以我就不想畫了。我跟晨晨花了很長時間解釋奶奶並不懂畫的好壞,很多著名的畫家他們畫的畫很多人也欣賞不了,不能以一個人的話去評判自己。雖然,最後晨晨明白了,又重新去畫畫,但他的這個遭遇卻讓我不斷反思,似乎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不斷的被人下定義、貼標籤。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成長路上我們不斷被身邊的人貼標籤

小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幫他做一些事,比如幫他裁紙、剪布、擇菜等等,有的時候因為不太熟悉、所以做事有點慢、或者總是做不好。媽媽有時會說:“你手真笨、做事太慢了。”所以,小的時候我總是盡力避免需要動手的活動,怕自己做不好。這句話一直伴著我長大,深深的烙在心底。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手笨、不靈巧的女子,所以做不了手工活。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女兒,女兒上幼兒園後,經常會有一些家庭作業需要家長幫助完成。經常性是一些畫畫、手工,畫畫還能勉強應付,但是手工真的考驗自己。有一次我陪著女兒做手工,還沒開始做我就表示太難了,對於我這個手殘黨真的太難了。

當時我就驚呆了!這麼多年,因為媽媽隨口一句話我就給自己綁了一個手笨的標籤,並且從來沒有覺得不合適。那天,我陪著女兒做了一張精美的卡片,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其實手不笨,我也可以做出精美的手工,才將“手笨”這個標籤摘掉。

生活中,不管是父母還是身邊的人總是喜歡對孩子評價:粗心、內向、膽小、害羞、笨蛋、好動、叛逆、不聽話等等詞語,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冒出這些話語,可是殊不知這些話語會變成標籤,貼在孩子身上伴隨其一生。仔細觀察發現,好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父母貼著標籤長大的。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小時候見到親戚,不好意思打招呼,媽媽說:“這孩子有點害羞。”於是,你到現在還是不太擅長和別人打招呼、相處。

小時候,數學成績不好,老師說:“她就是數學不好,語文成績挺不錯的。”於是,你從此更喜歡語文,數學變成了最頭疼的學科。

小時候,你碰到小蟲子就嚇的往後躲,朋友們說:“你膽子可真小。”於是,你到現在看到蟲子還會害怕,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個不勇敢的人。

我們就神奇的在按照他們給我們貼過的標籤成長著,甚至真的成為了他們標籤裡的那種人。

標籤效應:我們的行為會按著標籤去發展

美國艾奧瓦州一家小學低年級的老師,在1968年,她策劃了一場經典的“標籤實驗”。

她把班裡的孩子按照眼睛顏色分成2組,一組為藍眼睛組,一組為棕眼睛組。她告訴孩子們,棕眼睛的是優秀的孩子;藍眼睛的是愚蠢的孩子。而第二次她又調換了標籤,說自己弄錯了,藍眼睛的才是優秀的孩子,棕眼睛的是愚蠢的孩子。

結果兩組孩子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別做了一道難度相似的閱讀練習題,老師們在旁邊記錄這些孩子完成的時間。在第一天,藍眼睛的孩子完成閱讀題平均使用了5.5分鐘(標籤為愚蠢時)第二天,只用了2.5分鐘(標籤為聰明時)。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這種標籤心理暗示在心理學上的術語叫做“標籤效應”,也就是說

被貼了標籤的人會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的內容相一致。

而對於思想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一旦給孩子貼上了標籤,就是無形之中給孩子上了一道枷鎖,讓他在不自覺中按著這個模板去成長。

家長怎麼做才能夠避免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呢?

隨便貼標籤的這類行為對孩子傷害巨大,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拒絕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1、分析原因,就事論事

每次碰到事情,不要急於下結論,而是去了解背後的原因。比如有一天孩子打碎了你的水杯,不要張口就說孩子太毛躁、太好動,而是應該去了解為什麼孩子要去拿水杯。也許,他只是想要拿水杯給你喝。如果你瞭解了孩子背後的意圖,你還會去指責他嗎?還會覺得他好動嗎?所以,每次遇到孩子犯錯不要急著去批評,而是靜下心來去體會。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2、當別人給孩子貼標籤時,我們要幫助孩子撕標籤

很多時候,我們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卻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所以,總是避免不了身邊的人給孩子下結論、貼標籤。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作為父母我們要及時制止別人給孩子貼標籤,並引導孩子去掉標籤,拒絕標籤對孩子的影響。

3、引導孩子去除標籤影響

當一個標籤已經在孩子身上形成定式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去除標籤的影響。我們要引導孩子去了解事實,而不是去在意某個人的言論。若孩子被別人說自私,他可能就不會再願意分享。這是,父母要學會發現孩子分享的行為並著重讚揚,讓他知道其實自己並不是別人說的那樣,無形中就將標籤去除。在生活中,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每個行為背後都值得探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孩子都在努力的學會自己長大。在遇到孩子做得不好的事情當中,作為父母不要給他們輕易貼上標籤,也拒絕別人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還小,正在成長,他們成長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千萬不要過早的給孩子下定論,貼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