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两亿,坐拥400栋楼的90后包租婆上热搜背后:你的情绪很值钱

月入两亿,坐拥400栋楼的90后包租婆上热搜背后:你的情绪很值钱

B站的宣传片《后浪》刷屏之际,一则拥有400栋楼的90后包租婆以极高的流量冲上热搜,大伙乍眼一看:不得了,有400栋楼,还是90后,粗算一下,那月收入还不得两个亿。

  

但紧接着,这位当事人就进行了事实澄清。


她所谓的400栋楼,并不都是她名下的,一部分是从一房东那里承包过来的,一部分是投资合作关系,还有绝大多数楼都在城中村;其次是关于一栋楼月入五六十万,当事人也表示,月入五六十万只是那一栋比较特殊,她自己也有赚有亏。对于传达的信息误导了多数网友,她也表示,是剪辑原因。

月入两亿,坐拥400栋楼的90后包租婆上热搜背后:你的情绪很值钱

真的是剪辑原因吗?表面上当然是。


创作者为了吸引流量,有意截取吸引眼球的部分,这是当今自媒体乃至一些官媒的常规操作。90后,400栋楼,月入两个亿,身家百亿,这些字眼无一不敲打着网友脆弱的心。相比较多数人还在为年入十万而奋斗,这样的人设简直太过扎眼,令人羡慕嫉妒恨。

  

更深一层次,却是跟我们的网友自身有关。说实话,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认真的看一下原视频,也能大致知晓,这个所谓400栋楼的90后包租婆,是一个超级二房东。当然,不可否认,即便如此,这样的人设依然对许多网友是轰炸性的。

  

我们的情绪太容易被挑拨了,这个也是自媒体发展以来受众者们的痼疾。尽管我们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翻转无数次刷新了认知,但是认知上的崩塌并不是肉体上的疤痕,看不见摸不着,总会被淡忘。

  

我们记得那个感人的罗一笑捐款事件,最后被曝出当事人家中有两套房;我们看到游泳池女医生殴打男童被网暴后自杀,最后却是男童下作在先,家属操作舆论在后;我们看到那个被人薅羊毛差点破产的淘宝店铺引发无数同情,最后却陷入了身份造假和抄袭。

  

类似种种,我们看到很多了吧。许多人说,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出来之后,他都不会武断性的发表意见了,因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样保守的做法确实有益,至少不会伤害人。

  

但我们总会被利用,这世界上有太多想吸引并利用我们注意力的东西。难道学会明辨他们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吗?

  

这次90后包租婆事件,我觉得很有趣。为什么?因为从先后的信息来看,这正好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解读一个新闻。

  

倘若新闻标题曝出来是这样的“拥有400栋楼90后包租婆”,那么,摒除情绪的干扰,我们是否应该去问:这400栋楼都是当事人的吗?是购买的还是租赁承包的,还是投资合作的?地理位置怎么样?她某一栋楼月入五十万,是不是每栋楼都是同样的收入?

  

而倘若我们会这样问,是不是正同当事人澄清的信息一致呢?

  

归究本来,我发现,其实我们一直都是在学语文,是最普通的阅读理解,只不过这个阅读的场景变了而已。除此之外,我们阅读的变量也变多了。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情绪。

  

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无奈。自然,我也开始期待下一个刺激且新鲜的新闻,再次挑逗大众的神经末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