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猪场要洗澡消毒?而医院ICU则不需要?

进养猪场要洗澡更换另一件衣服还有超声波雾化消毒,去icu病房只需披上一件医院准备好的衣服再洗洗手就够了。是养猪场防疫制度太严格还是医院的卫生制度松懈了?

前言

目前养猪行业正遭受着非洲猪瘟的威胁,行业损失惨重。保守估计,出栏产能下降30%以上(按2018年年出栏计算,减少2亿头出栏肥猪)。

非洲猪瘟没有药物治疗,也没有疫苗预防。按当前的防疫制度,只要发现是非洲猪瘟,那么必须全场扑杀,周围3公里范围内为疫区,整个县域实行生猪禁运。

所以目前养猪行业对于生物安全空前重视。从流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阻断非洲猪瘟传入本猪场。

为什么进猪场要洗澡消毒?而医院ICU则不需要?

那么,都有哪些生物安全措施来确保猪场安全呢?

1 猪场外围按远、中、近梳理隔离带,阻断野猪、人等无关生物靠近猪场。

2 猪场建立隔离区,所有来猪场的人员,必须在隔离区进行隔离,隔离内容包括洗澡、所有物品消毒、只能吃猪场提供的食物。在隔离区至少隔离2-3天以上,经检测无携带非洲猪瘟,才能进入猪场生活区。

3 所有运到猪场的物资,都需要进行清洗消毒。这里,在非洲猪瘟刚爆发的时候,由于都没有经验,居然有猪场把食堂买的菜,进行消毒液浸泡消毒,因为蔬菜在配送和分拣过程中,存在和猪肉混搭的情况。现在很多猪场都自建菜园了。吃的肉是本猪场宰杀的。

4 猪场生活区到生产区,建立洗澡间,每天员工上下班,都需要洗澡,更换生产区的衣服,才能进入。这样是确保生产区的生物安全条件的稳定。

5 等等等……

为什么进猪场要洗澡消毒?而医院ICU则不需要?

我国猪场的生物安全条件是不足的,诸如伪狂犬、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传染病在很多猪场都是常态,由于这些疫病是有疫苗应对的,所以猪场通常都是购买了疫苗进行预防。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虽然从操作规范上来说,猪场需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提高生物安全等级,避免把上述病菌带入猪场,感染猪群,进而出现繁殖、生长问题,甚至群体性死亡。但实际上由于这些病都不是致命性的,且有疫苗可用,所以很多猪场在落实的过程中都流于形式。使得这些疫病在中国猪场生根发芽,无法做到净化。

而非洲猪瘟,从世界上出现这个病到现在,已经快百年,然而疫苗的研制一直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来说,这是无疫苗可用的。所以养猪场必须提120个心和胆,搞好生物安全措施。做多细致都不为过。

为什么进猪场要洗澡消毒?而医院ICU则不需要?

为什么猪场需要洗澡换衣服还要消毒?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避免把传染性疫病带入猪场生产区内,感染猪

如果你在进猪场之前,短期内曾经去过别的猪场,或者去过菜市场买过猪肉,那么这一点尤为重要。

接触性携带,如果不沐浴更衣消毒,那么进入到生产区,在活动或参与生产过程中(多点、长时间)通过接触性传播,会在猪场生产区洒下病菌扩散的种子。虽然一天两天看不到结果,如果猪场的日间消毒做不到位,最终一定会由猪场内的易感动物带头扩散开来。

而ICU为什么只需要换衣服洗手就可以?

我对ICU不熟悉,我个人猜测:ICU空间相对小,进入后活动有限,只会站立、坐、动手,所以通过换衣服、洗手就可以避免自身携带的病菌通过接触,遗留在ICU中。同时,ICU定时消毒彻底(空间小),不会遗漏死角。所以相对来说ICU就不需要要求来访者沐浴更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