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多多媽媽是言傳身教這一教育方式的踐行者,她熱愛看書,每天晚上都會看書半個小時以上,所以她很喜歡通過潛移默化讓孩子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起初,為了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她堅持每天晚上自己看書之餘,再給多多讀20分鐘的圖畫書。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後,她就規定統一時間,和孩子一起各讀各的書。可是,最近她加班比較多,回家比較晚,就發現孩子在本該閱讀的時間卻在玩平板電腦,而且勉強讓他關掉平板,他也很難深入到圖書中去,對閱讀開始顯得極不耐煩。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多多媽媽非常困惑,一直以來自己言傳身教,希望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現在被平板電腦輕易破壞了,她搞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言傳身教也有誤區:

一是流於形式、應付了事。現在的家長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為了給孩子養成比較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就強迫自己在孩子面前"表演"好習慣。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為例,表面上看是拿了一本書,陪著孩子一起閱讀,可是卻在不停的玩手機、發信息,心思根本不在閱讀上。這樣的言傳身教自然是起不到什麼效果的。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二是完全依靠潛移默化。言傳身教還會出現一種比較尷尬的情況,就是家長很認真在執行,但是孩子卻在應付。很多家長信奉比較自由的教育理念,都是放任孩子的天性、用父母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可是這樣做的效果往往不盡理想,因為孩子很容易被外界更有趣的事情吸引,不能產生主動跟隨父母行動的持續動力。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三是過度信賴,全靠自覺。有些家長覺得一段時間的言傳身教之後,孩子的好習慣已經養成了,就放任孩子自覺執行了,這個時候就很容易發現,原以為孩子在房間裡看書,結果孩子卻在偷偷玩手機。孩子還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也沒有經歷過不執行將要面臨的懲罰或後果,所以就很容易懈怠。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雖然,言傳身教有時候會走入這些誤區,但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應該堅持的。只是家長在執行言傳身教的時候,應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所以要與孩子多交流溝通,需要掌握更多教育方法,要多種方式綜合使用,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言傳身教該如何做?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首先,言傳身教與計劃表相結合。

父母要通過與孩子的溝通,共同制定學習和生活計劃表。規定起床時間、休息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規定早間閱讀或晚間閱讀時間,養成愛閱讀的學習習慣;規定每週固定的戶外鍛鍊活動,養成堅持鍛鍊的運動習慣。在計劃表制定出來之後,要成為全家共同遵守的家庭制度,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執行,這樣家長就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帶動孩子遵守秩序、養成習慣。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其次,言傳身教與獎罰制度相結合。

由於孩子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父母在言傳身教的同時,也要擔當監督執行的工作,為了讓監督更有力度,可以適度制定獎懲方法,以此讓孩子知道,不過不能執行計劃,是要付出代價,是會受到懲罰的。比如在閱讀的時候看手機或看電視,那就可以懲罰做一天家務。也要定期檢驗孩子學習的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試卷測試,雖然現在都不提倡應試教育了,但是這種方法依然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效果檢測方式。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再次,言傳身教與互動交流相結合。

孩子不是父母的翻版,不會完全遵循父母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父母要經常與孩子交流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不能盲目的用要求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有時候,父母做的事情可能對孩子來說完成難度比較大,或者父母擅長書法,而孩子喜歡舞蹈,興趣點不一致,所以,只有互動交流,才能更好的達到言傳身教的教育效果。

言傳身教也容易走進誤區,但孩子是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總之,盡信書不如無書,言傳身教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死板硬套可能就會走入誤區,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和興趣,通過多種教育方式相結合的手段,正確的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激發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情趣和內在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