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变法,为什么申不害变法失败了,而商鞅却成功了

申不害,郑国京邑(今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春秋时期韩国丞相,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申不害也就成了韩人,做了韩国的一名低级官员。韩昭侯四年(前354年),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这时申不害建议韩昭侯执圭(古时臣下朝见天子时所执的一种玉器)去见魏惠王,向其示弱,使魏骄狂。

同样是变法,为什么申不害变法失败了,而商鞅却成功了

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申不害在韩国主张改革,而当时的韩国面临着不变法就会被其他国家吞噬的风险,看到邻居魏国在李悝变法后的巨变,韩昭侯在眼馋之余也萌生了一个在本国实行变法的念头,选中了法家权术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

申不害与商鞅几乎同时变法,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力道不同。商鞅以法为尊,为扫清变法障碍连太子都敢得罪。

同样是变法,为什么申不害变法失败了,而商鞅却成功了

而申不害办法的诸多措施都有所保留,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早年学习道家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但大臣必须要有为。

他认为臣连接君与民,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要驾驭好群臣。

相比于法治,申不害提出的术治与儒家的仁政同属于人治。虽然儒家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与申不害以权谋之术驾驭臣民驴头不对马嘴,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君王可以纠正法治中机械僵化,不近人情的部分以笼络人心。

同样是变法,为什么申不害变法失败了,而商鞅却成功了

申不害掌管内政的十五年,韩国国力不断提升,诸侯都不敢贸然来犯。申不害轻法重术让申不害变法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幸运的是韩昭侯在位长达二十九年,一说是在位二十六年,反正是足够长了,申不害相韩十五年,时间也不短。这足以保证韩昭侯花时间学习运用以术治国了。

不过,申不害强调权力收归中央,由君主来行使。这一制度导致"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如果君王英明,国家就能稳定发展。但如果君王昏庸,权力便会被滥用,国家也就会衰败,这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