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悠悠中華五千年,自華夏文明建立以來,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並不平靜,時常會發生戰亂,進而導致天下四分五裂。這時,總會出現一個領頭人帶著他的追隨者們,通過一次次的戰鬥,將分裂的土地再次恢復統一。

揭秘“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戰亂

通常情況下,能幫皇帝打天下的,多數還是能征善戰的將軍。而這些將軍們在戰場上大多都親自拼殺,一步一步幫助皇帝拿到天下。那麼此時就會出現一種尷尬的情況,有些將軍的功勞太大了,甚至超過了皇帝。從而導致皇帝的心中產生一絲懷疑,這些將軍會不會仗著自己的功勞大,而選擇封疆裂土,甚至圖謀自己的皇位(不過這些皇帝的擔憂也不無道理,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就是如此,趙匡胤憑藉著自己在軍中的威望,逼迫北周皇帝禪位與自己)。

揭秘“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趙匡胤黃袍加身

而很多皇帝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無非就兩種做法。第一,找藉口,奪掉這些將軍的兵權。第二,隨便找一個由頭,除掉這些將軍,以絕後患。在多數人的心中,韓信就是因為功高震主,所以才被劉邦以第二種方式殺掉了。對於劉邦的這種做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心寒,然而劉邦選擇除掉韓信,難道僅僅是因為韓信功高震主?難道韓信自身沒有一點錯嗎?今天筆者帶大家瞭解一下這位功高震主的將軍,剖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的死亡。

揭秘“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陳道明版劉邦

相信大家都聽過“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歇後語吧,那麼韓信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今天就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全國各地紛紛起義。劉邦率兵進入陽城時,派張良降服韓國原有地盤,韓信從此時便開始追隨劉邦,隨劉邦一路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然而當年垓下之戰開始的時候,劉邦與韓信約定好一起攻打項羽,誰知韓信竟違背約定,沒有進攻項羽,導致劉邦大敗。後來劉邦以給韓信更多的封地為條件,韓信這才出兵,估計這時在劉邦的心中,已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揭秘“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段奕宏版韓信

大漢統一天下後,劉邦封韓信為韓王,封地潁川。後因潁川是戰略要地,劉邦下詔讓韓信遷往太原以北,抵禦匈奴。但此時,由於韓信的封地離匈奴太近,經常遭到匈奴的襲擊。於是韓信上書請求遷都馬邑,劉邦同意了。公元前200年,匈奴單于派重兵包圍了韓信,韓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請求議和,此事被漢朝派來的援兵知道了,就派人去斥責韓信。韓信害怕被殺,和匈奴人約定一同攻打漢朝,並獻出馬邑,率兵攻打太原。

揭秘“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馬邑古城遺址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兵出征,打敗了韓信,韓信趁亂逃到了匈奴。公元前196年,韓信與匈奴人再次入侵漢朝,劉邦派柴武前往迎擊,柴武給韓信寫了一封勸降書,韓信不相信,他認為投降之後,劉邦一定會殺了他(其實也不然,他若投降了,劉邦可能顧及情面不會殺他,而是把他貶為平民)。於是兩軍交戰,柴進攻破城池,將韓信斬殺。

揭秘“兵仙”韓信的死因,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作繭自縛?

張震版韓信

綜上所述,韓信的死因有三點。第一,垓下之戰時,違反約定使劉邦陷入險境,並趁機索要封地,使劉邦心中對他產生了不信任。第二,與匈奴人勾結,叛離漢朝。第三,疑心太重。劉邦派人斥責他,他懷疑劉邦要殺他,所以投降了匈奴人。然後柴進寫給他的勸降書,他仍舊懷疑劉邦會殺了他,寧死不悔改,最終一代兵仙落得個城破人亡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