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的故事——胯下之辱

韓信出生於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早年喪父,所以家裡很貧窮。年輕的時候沒有被選拔為官吏,又不願意經商,經常依靠別人的施捨來餬口度日,所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墳地,來安葬他的母親,那墳地四周寬闊的可以安頓很多家。

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所作所為遠超常人,認為他不是一個非凡夫俗子,想和韓信交為朋友,於是就經常邀請韓信去他家喝酒吃飯,韓信也絲毫不客氣,曾經多次前往亭長家吃閒飯,這樣接連好幾個月,亭長的妻子越來越嫌棄韓信吃白食,有一天她一早把飯煮好,就提前把飯吃掉了。等到開飯的時候,韓信又去了,但是亭長的妻子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就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去亭長家吃飯。

雖然韓信家裡很窮,但是他酷愛讀書,諸子百家無所不讀,尤其愛學習兵法,經常研究排兵佈陣之術,所以很早的時候韓信就有了非常高的兵法理論知識,平時沒事的時候他就揹著他祖上留下的長劍,遊走於大街小巷。

有一天,在大街上韓信遇到幾個惡少,他們知道韓信精通武術,一定要和韓信比試武藝,看看誰的功夫好。韓信起初並沒有理睬他們,拒絕接受他們的挑戰。有一個屠夫不肯罷休,不讓他離去,還給韓信提了兩個選擇,一、接受挑戰,用你的長劍刺我,。二、像狗一樣從屠夫的胯下鑽過。

韓信十分冷靜的看了看屠夫的臉,沒有動手殺他,在大庭廣眾面前,韓信從容自若的在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放棄了比武決鬥。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嘲笑韓信膽子太小。

後來韓信協助劉邦打下漢朝江山,自己也被封為楚王。當他再次返回楚地之時,召見曾經侮辱自己的屠夫。那個屠夫當時快要嚇死了,以為必死無疑。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韓信非但沒有殺他,反而封他做了“中尉”,負責京師的治安。並且告訴諸將說:“昔日,他侮辱於我,可立刻斬殺其於劍下,然殺他不能助我揚名,索性隱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胯下之辱”對韓信成長的意義。

一、磨礪了心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對於韓信來說也是這樣,韓信幼年家貧,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沒有光鮮的身世,沒有足夠硬的後臺,使得他前半生仕途充滿坎坷,又不願意經商謀生,常常吃了這頓沒有下頓,靠別人餬口度日成為時有之事。這段貧窮的經歷鍛鍊了韓信堅韌不拔的性格,尤其是經歷了胯下之辱後,更增加了韓信出人頭地的決心。

二、提高了修養

韓信能夠忍受胯下之辱,這說明韓信是一個心胸寬廣之人,並不屑於與小人計較,也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一個前提。

“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之辱,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韓信能夠俯身從胯下鑽出,還能夠在鬨堂大笑的鬧市中鎮定自如,忍受如此的奇恥大辱,提高了韓信的養氣功夫,這份涵養是肯定能夠做成天下大事的。

三、提高了應變能力

韓信也是個要面子之人,但是他更加理智,他心中明白和市井無賴動氣動武沒有必要,若圖一時之快,把他殺了,無疑是給自己找麻煩,招禍端,索性不和他一般見識。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能逞一時之勇而誤了遠大前程。

韓信應變能力的提高,還體現在面對生死問題的時候能夠沉著應對並化險為夷。

比如在韓信投靠劉邦之後,是沒有受到重用,他們中的一些人犯了過錯,當時按照軍中法律是要當斬的。當時十幾個人跪成一排,前面的人都被一個個的手起刀落給斬殺了。但是韓信卻是舉目仰視,找一個有權力的人。

這時夏侯嬰走過來,韓信就大聲說道:“漢王劉邦難道不想要得天下了嗎?為什麼還要斬殺壯士呢?“

在韓信喊了這句之後,夏侯嬰聽到此話,走了過來,他覺得能夠在一個快要被殺的人口中說出此話,這人一定不是一般人,又看到他的相貌非常雄壯威武,所以就放了他,並提升韓信做了管理糧餉的官。之後和蕭何一起把他推薦給了劉邦,也就有了後來的大將軍韓信。

讀者朋友們,胯下之辱的故事就寫到這裡,也許韓信的故事能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啟迪,對我們修身養性有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