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勵志篇之“兵仙”韓信

古今中外,能“將兵多多益善”者,一隻手都數得出來,而兵仙韓信不但是其中之翹楚,更是第一個豪言壯語說出“將兵多多益善”者!

很多人,不知道“將兵,多多益善”,需要有多麼的豪氣和自信,打個比方就會明白,讓你帶十個人出去旅遊個把來月,照顧吃喝拉撒、玩好喝好,安全回來,你可能會覺得不是件太難的事。但如果把人數無限擴大,100個,1000個,1萬個,10萬個,100萬個直至多多益善,你會是什麼感受?這還是在不用你費心後勤、軍心、士氣、謀略、作戰等等的情況下!估計,帶10萬人出去溜達一圈,能一個不拉的安全帶回來,你都得謝天謝地了!

歷史人物勵志篇之“兵仙”韓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開篇即為:“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實餘,人多厭之者”,用現代話講就是“一個屌絲平民,很窮,又沒什麼好品行,沒有資格做公務員,又不會做買賣,所以就只能蹭熟人朋友的飯吃,蹭多了,很多人都討厭他”,實在蹭不到飯吃,就跑去河邊釣魚吃,可是連魚也欺負他,餓暈在河邊,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媽媽,憫其可憐,賞其飯吃,韓信對這位老媽媽說:“吾必以重保母”,可是這位好心的老媽媽很生氣,回答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呼”,老媽媽怎麼生氣呢?因為他覺得韓信一個大男人,自己都養活不了,還敢說什麼報答?她只是可憐韓信而已,從來沒想過會有回報!

歷史人物勵志篇之“兵仙”韓信

人生旅途之中,所遇之人,不會都是不求回報、施予“一飯之恩”活命的漂母,韓信也一樣,“胯下之辱”就是惡少給予的人生奇恥大辱,但所有這些,從來都沒有磨滅韓信那顆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的雄心,太史公司馬遷在為韓信作傳的結尾寫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然。翻譯成現代語,即為“我到淮陰去,淮陰的人對我說:韓信還是個屌絲的時候,志向和抱負就與眾不同。他的母親過世,窮得沒錢辦喪事,但是他卻到處去找又高又敞的墳地,要讓墳地旁邊可以安頓得下一萬家。我去實地參觀韓信母親的墳墓,果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為什麼要安頓得下“一萬家”?因為古代“封萬戶侯”是最高的榮譽和封賞!

歷史人物勵志篇之“兵仙”韓信

秦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呼”,揭竿而起,韓信報著一腔熱血和自信,剛二十出頭即投入義軍,不久投奔項梁、項羽,可始終不受重用,策略建言不被採納,僅混上一個管倉庫的糧官,無奈之下投奔當時被逼入川的漢王劉邦,可是仍然無人賞識,還差點丟了小命,幸得滕公(劉邦彭城亡命突圍丟下兒子女兒,被滕公撿回來,劉邦司機兼親信)“奇其言、壯其貌”才勉強逃過一死,並被滕公推薦給劉邦,雖升了官,也受到劉邦的大管家蕭何的重視,但仍然不被劉邦重用,心灰意冷,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也隨大流逃離漢中,而蕭何則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韓信”的好戲,蕭何不愧是人精,不但慧眼識英雄,選中劉邦做主子,更是發現了韓信不世出的軍事天賦,用自己的政治資本和與劉邦的交情硬是說服劉邦拜“一個從未統過兵、年齡不過二十五”的年輕人為三軍統帥!劉邦也真是一代雄主,也真就敢下重注!試想一下,現在讓一個25歲左右的年輕人當國防部長,出兵與老美幹仗,大家會是什麼感想?

歷史人物勵志篇之“兵仙”韓信

“時來天地皆同力”,韓信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先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被羅貫中《三國演義》神話和妖魔化的諸葛亮七次北伐都跨不過去的坎,悲呼),擊敗秦末漢初大致排名第三的名將章邯,一舉平定三秦,助劉邦跳出關中;劉邦彭城之敗後,帶著殘存的漢軍潰兵於蕭索之間擊敗楚國追兵,為劉邦贏得喘息之機,而項羽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會被當初賬下一個小郎中擋住前進的腳步;因彭城之敗,劉邦深感和六國那群投機倒把的貴族合作,遲早會被坑死,與其讓他們“牆頭草,風吹兩邊倒”,不如將其消滅,一勞永逸,遂派韓信帶老弱殘兵(主力要和項羽正面死磕)東征,韓信不辱使命,雖是老弱殘兵,但一路勢如破竹,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更是上演“背水一戰”的千古絕唱,同時擊殺項羽手下第一大將龍且(龍且大約在秦末漢初名將中排第四,此人輕鬆擊敗名將淮南王英布),坑殺名震天下、以一當十的楚軍二十萬,一舉扭轉戰略態勢,使得眼高於頂的戰神楚霸王項羽首次感到了害怕,第一次低下高貴的頭顱,派出勸降使者遊說韓信;韓信感於劉邦的知遇之恩,既不肯背漢降楚,也不願自立為王,而是在“請齊王封號”(為其悲慘結局埋下伏筆)之後南下圍獵項羽,最終在垓下一戰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擒殺一代戰神楚霸王項羽,助劉邦開創大漢王朝!

歷史人物勵志篇之“兵仙”韓信

“運去英雄不自由”,漢朝立國之後,韓信因功高震主,加之政治智商稍低,不懂急流勇退之道,先是從齊王遷為楚王,然後被貶為淮陰候,最後被呂雉和蕭何毒殺於長樂宮,死時年僅三十五歲!

韓信用兵,靈活多變,不拘泥於兵書、不拘泥於常識,大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從無敗績,真正達到了“水無常形、兵無常勢,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的最高境界!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人對其的評價!太史公司馬遷評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比周、召、太公之徒!

縱觀韓信一生,窮不墮其封萬戶侯之心,辱不毀其青雲之志,一遇風雲便扶搖直上九萬里,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就像一顆燦爛的流星劃過天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無數的底層平民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