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之二~楚漢爭雄(第一局)

翻開我國古代史,它就是一部王朝更替的戰史。而能軍打仗的大將軍也不乏其人,但把戰略與戰術運用到極致的將帥卻不多。古之名將"孫吳白韓,衛霍李嶽",這些都是行業翹楚。但名將又何止以上這幾個?能創造三十多個成語典故的名將卻只有韓信一人。"大漢江山一多半是韓信打下來的"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他總是能在劉邦危難之時出奇制勝。他打仗又不像人屠白起與霸王般殘忍,給人一種真正的"名將之風”的印象。殺降,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為兵家所不齒!而韓信從不殺降,他卻喜歡"多多益善”,既人性化,又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利益做到了最大化,他更是創造了無數以少勝多的戰例。如果說項羽打仗憑的是萬夫不擋之勇,韓信則是知人善用,算無遺策,真正做到了《孫子兵法》裡講的"上兵伐謀”,而這種帥才無疑是打仗的天才。

影視劇中的韓信

韓信平定關中

彭城(今徐州),西楚霸王的首都。項羽建都彭城,本身就犯了一個戰略錯誤。彭城這地方乃四戰之地,根本無險可守。

上一篇我們談到劉邦平定關中大部分地區。由於當時項羽親率的楚軍主力遠在山東和齊國的田橫激戰,而且項羽對劉邦和韓信的實力嚴重估計不足,也就是有點輕視他們,沒能及時的從齊國抽身。這時,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擺在了劉邦的面前,就是項羽的大本營,彭城防衛空虛。

劉邦抓住了最有利的戰機,留下了韓信繼續圍困廢丘的章邯軍,自己則在公元前205年三月率領漢軍主力東出函谷關。劉邦接連迫降了西魏王魏豹和殷王司馬卬,隨後拜魏豹為大將,率諸侯聯軍56萬,在四月南度黃河,一舉奪佔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但是,劉邦似乎高興得早了些。戰場上的情況是瞬息萬變的,任何一方的疏忽大意都會招至災難性後果。項羽就是這樣丟了彭城,而劉邦在勝利之後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劉邦在佔領了彭城以後,自以為大功告成(他以為是佔領咸陽官呢),於是跑到項羽的宮殿裡開始大肆地享受。天天歌舞相伴,酒宴不斷。而此時的項羽是憂心如焚,他迅速的做出一個大膽,但是非常正確的決定。以3萬精騎兵遠程奔襲漢軍,這3萬部隊是楚軍的絕對主力,全是騎兵。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極強。在項羽親自帶隊的彭城之戰,這是一場絕對經典的閃電戰。項羽率領著3萬大軍自魯南向彭城奔襲,先在瑕丘把樊噲打得一敗塗地,隨後又乘著夜色對蕭邑的漢軍發動突襲擊,並乘勝追擊至彭城,與倉皇應戰的漢軍劉邦主力展開決戰。結果楚軍以一當十,勇猛異常,大敗漢軍主力,斬殺漢軍10萬餘人,成功奪回彭城。隨後楚軍乘勝追擊,充分發揮騎兵速度快,衝擊力強的優點,在宿縣徹底殲滅重新集結的漢軍殘部,又斬殺漢軍十餘萬。如果不是後來天降大風,飛沙走石,導致楚軍視線看不清,恐怕後來的大漢天子劉邦在宿縣就被幹掉了。

影視劇中的劉邦與張良

想當年,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大將章邯,那功夫可不是蓋的。論戰鬥力,恐怕幾千年的中國古代史中,項羽也是名列前茅的。

劉邦藉著"神風"帶著十多個騎兵,從宿縣戰場狼狽逃竄。不過,楚軍的追擊還沒完,劉邦還得跑,就這樣一路狂奔到了滎陽,他總算遇上韓信的援軍,這才穩住了陣腳。不過,劉邦的老爹以及老婆呂后都被項羽抓去了。韓信統率的援軍的出現非常重要,正是由於他率部擊退了追擊的楚軍守住了滎陽,穩定了漢軍的戰線。否則,估計項羽就已經直取關中了。

在成功解救了劉邦以後,韓信又統兵繼續圍攻章邯死守的廢丘城。這個章邯對守城還是很有心得,區區一個廢丘城在韓信的面前居然守了十個月。難怪當年他在定陶的守衛戰中能夠擊敗項羽的叔父項梁。不過,廢丘畢竟是孤城一座,六月,劉邦,韓信派樊噲掘開渭水,灌開了廢丘城。頑強抵抗的章邯見大勢已去,自刎身亡。至此,韓信指揮的關中戰役全面結束。漢軍穩定了關中地區,並控制戰略要地滎陽,同項羽的楚軍在滎陽,成皋地區展開了拉鋸戰。

楚漢相持

自從劉邦得到增援以後,他親率漢軍主力在張良,陳平,夏侯嬰,周勃,樊噲的輔佐下與項羽在滎陽,成皋地區展開了反覆的爭奪戰。仗一打就是兩年半,這期間劉邦基本採取守勢,被項羽打得一點脾氣也沒有,中間有一次還差點被項羽生擒。不過劉邦的忍耐力倒是槓槓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將楚軍主力牢牢地拖在了這一地區。隨後又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派遣謀士開始在項羽陣營裡到處煽風點火,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先是說服九江王英布叛楚歸漢,讓楚軍跟英布打了七個月;隨後又離間了項羽的謀士范增,以及大將鍾離昧的關係;這導致了楚軍內部大量的非作戰消耗,而項羽由於勇武過人,自恃太高,還剛愎自用,加上在正面戰場百戰百勝,所以對自己內部的人員分化沒能有效地察覺與管控。其結果就是,楚軍主力在平叛以及與漢軍作戰之間來回奔走,陷入纏鬥之中。

如果仗要這麼打下去的話,項羽雖然說不能迅速的擊潰漢軍,但是估計也會牢牢佔據戰略主動,大獲全勝是遲早的事情。因為在正面作戰中,這位西楚霸王和他的精銳騎兵還無人能敵,所到之處,漢軍將領基本都是採用閉門死守的策略,而且就算這樣,還經常守不住,讓項羽打得稀里嘩啦的。

楚漢態勢圖

韓信請戰平定北方

此時的韓信在北方的作戰完全改變了這一態勢,他在這一段時間幾乎席捲了整個黃河以北。魏代,趙,燕,齊等項羽陣營的附屬諸侯國全被他拿下。還稍帶手把趕來增援的楚軍精銳龍且所部20萬人已全殲在濰水河畔。韓信在平定三秦的"暫露頭角”之後,開始大展身手,接連不斷率部打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而且還治軍有方,增兵有術,自己的部隊不但沒什麼消耗,反而越打越多,從開始的3萬來人居然發展到後來的幾十萬之眾。

韓信的這一輝煌歷程是從公元前205年8月開始的,當時,曾經負責指揮漢軍攻取彭城的西魏王魏豹因為對劉邦不滿,叛漢降楚,並且對前來勸說的謀士酈食其表示:

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今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吾不忍復見也。

魏豹的反叛使正在滎陽與楚軍作戰的漢軍主力側翼遭受重大威脅。為挽回局勢,保證主力作戰安全,劉邦拜韓信為左丞相,統帥曹參,灌嬰與漢軍3萬人攻擊魏豹。

韓信接受命令以後,審時度勢,聲東擊西。先是在黃河西岸的臨晉渡口調集大批船隻,準備佯渡,誘使魏豹率主力屯兵於蒲坂,防止漢軍渡河。隨後韓信親率漢軍主力秘密移至夏陽,用木頭或陶甕製成木筏,突然渡過黃河。隨後奔襲西魏戰略要地安邑(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夏縣)。魏豹得知安邑遭到漢軍主力攻擊的消息後,大驚失色,迅速和部將柏直,項它率西魏軍主力自蒲坂回救安邑。結果,在安逸西南被韓信指揮以逸待勞的漢軍伏擊,西魏軍遭到慘敗。魏豹率領殘部東走曲陽,東垣,又被追趕來漢兵追殺,兵敗被擒。至此,韓信率領3萬多漢軍迅速輕鬆的平定河東地區,解除了滎陽漢軍主力的側翼威脅。~說句題外話,這魏豹一完蛋,他那漂亮老婆就被劉邦接管了,就是薄姬,可能很多人對這女人不太感興趣,但她的兒子你不能不知道,他就是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

影視劇中的項羽

韓信在消滅了魏豹的西魏軍以後,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利用評定河東的大好機會,向劉邦提出:"請兵3萬人,願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的戰略規劃。這是非常有遠見的一個作戰規劃,而且事後也證明是十分成功的一個戰略規劃。正是由於韓信成功地完成了這一作戰規劃,使得楚漢戰爭的全部進程,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劉邦集團轉弱為強,由守轉攻,重新奪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欲知後事如何,接下來請看下一章:楚漢爭雄第二局~韓信平定北方



資料參考《史記》,《淮陰侯列傳》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