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到北京,新中国定首都背后的那些事


从北平到北京,新中国定首都背后的那些事


中共中央“红都”的迁移史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10月新中国的建立,这中间,曾有一些城市成为过我们的“红都”,比如,瑞金做过苏维埃政府的首都,延安做过边区政府的首都。

当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的共产党政权将走向哪里,中共中央政府的驻地又要走向哪里,已经成为当时领导人们思考的问题,哈尔滨和淮阴就这样的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中。

哈尔滨,中国东北的大型城市,靠近苏联。在毛泽东心目中,中国是一只矫健的雄鸡,黑龙江省宛如一只展翅的天鹅,而哈尔滨则是这“天鹅颈下的珍珠”。考虑到哈尔滨靠近苏联,远离国民党的政权统治核心区,即便于取得支援和帮助,又可以避免遭受四面受敌的危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在这里宣布建设新中国,执行中央作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为此,中央警卫团一分为二,由李富治带其一部,先行赶往河北承德,承担中央转移中转站的工作。但是,在这个时候,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增兵东北,抢占了交通要道,中共中央在综合的考虑了之后,放弃了向哈尔滨转移的计划。

淮阴,地处华中,这里在人民民主政府的领导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商业比较发达,文教事业蓬勃发展,而且是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通向各个革命根据地的水陆交通枢纽。在当时有着全中国民主建设的楷模与榜样之称。国共双方在签订了双十协定、停战协定之后,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们曾经商议,如果建立建和政府,蒋介石回到国都南京,中央政府也应该南迁到附近地域,以便于共商国是。

然而,形势突变,就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以及苏皖边区人民政府慎重而机密地筹办着迎候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南迁到淮阴的时候,国民党政府撕毁了这两份协定,开始向解放区发起进攻,国民党的报纸也不断的传递出“武力收复苏北”“讨伐苏北”的反共言论。就这样,中共中央就放弃了“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估计,取消了中央机关从延安南迁淮阴的计划。

从北平到北京,新中国定首都背后的那些事


客观条件较好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属意北平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自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日程表。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有过一段谈话,谈话中毛泽东提到了“最好北平不要打”,透露出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

在平津战役中,聂荣臻获悉,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博作义可能愿意谈判,于是和罗荣桓商议后向中央军委建议:攻下天津,迫使傅作义就范,争取北平不战而解决。毛泽东明确回复:“ 今后.我军作战主要是夺取大城市。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北平最好不打!中国人民为解放事业流的血实在是太多了!”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任命彭真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领导北平的接管工作。在西柏坡,毛泽东对彭真和叶剑英嘱咐:“这次接管北平, 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要像接管沈阳、济南那样,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要落在沈阳、济南之后。另外,还要特别防止出现过去某些‘左’的做法。”叶剑英感觉到,毛泽东可能是要选择将北平定为首都,1948年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会议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心议题是研究有关接管工作。叶剑英在会上明确地说:“北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将来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其接管工作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声望,关系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我们务必要把眼前工作搞好。”

1949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与毛泽东见了面,毛泽东和他聊起了建都的问题:“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历史上,历朝历代不是定都在西安、洛阳,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的答案。”

王稼祥略一沉思说:“依我看, 现在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缺陷,我们定都最好不选在南京。再看落阳,它的缺陷是没有一座像样的建筑,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因中原连年战乱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因此洛阳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这样一来,选洛阳为都也不合适。”

毛泽东笑着问道:“那么, 哪里可以定都呢?”王稼祥沉稳地说:“我认为我国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选在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联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认为首都应定在北平。”

毛泽东听了王稼祥的意见后连声称:“有道理,有道理。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从北平到北京,新中国定首都背后的那些事


北平的和平解放,为定都于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经过29个小时激战,天津解放。次日,傅作义便派出代表商谈和平解放北平。1月17日,傅作义召集华北7省市参议会,讨论和平问题,北平前特别市市长何思源以北平市荣誉市民的身份出席会议。会前访问了北平军事将领的何思源,请求博作义和他的部属,顾念北平20多万人民的痛苦和几千年的文化古迹,走和平道路。何思源还在会上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求将北平改为北京,北京人最讨厌北平这个名称,改北京是最符合民心的;二、要求在北京设中央政府,北京人以前最喜欢自称“天子脚下臣”,越靠近中央越好:三、要求中央政府统一全权。

傅作义于1949年1月22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得以完整保存。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北平的和平解放,为新中国定都北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定都北平。他讲:“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考个好成绩”,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决定定都北平的第一个愿望1949年10月1日,随着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铿锵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走入了新的时代。在这时,旧的北平没有了,新的北京出现了,由此开启了北京作为中央政府驻地、成为新中国首都的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