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車的華為著急“上車”;30萬補貼門檻卡了誰

前途迷途,拜騰失速。

卡門內參 | 不造車的華為著急“上車”;30萬補貼門檻卡了誰

“卡門內參”是未來汽車日報的周更欄目,為您梳理出行領域本週值得關注的商業新聞。以下是本週(4月20日-4月24日)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

整理 | 秦章勇

不造車的華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著急“上車”

4月23日舉行的“華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線上發佈會,更像是一檔《走近科學》節目。甘當車企幕後人的華為,潛入車企最不敢碰的底層技術:從自動駕駛芯片、車載系統底層OS、激光雷達,到顛覆傳統汽車架構的以太網關。亮相後備受矚目的HiCar,不過是華為“汽車夢”的冰山一角。

過去數年來,華為不管在哪個領域都試圖挑戰“世界第一”:做無線基站要超越愛立信,做手機終端瞄準三星和蘋果,做智能家居的目標是谷歌和亞馬遜。如今,“遲到者”華為又點燃了下一個戰場。

延伸閱讀:

30萬補貼門檻是國內純電品牌的“滅頂之災”?

4月23日,多部門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原則上2020年-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但最受關注的是“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

財政部表示,做出這一限定主要是考慮中國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產業發展等因素,避免補貼大量流向奢侈消費。換句話說,就是把補貼留給最需要的人。作為目前國內新能源車“銷冠”,特斯拉會如何應對備受矚目。與此同時,其它國內電動車品牌也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

前途值錢的只剩下地皮和資質

據內部員工介紹,前途汽車將員工分為ABCDEFG七個職位層級,從去年7月開始,前三個級別的員工最先開始停止發放工資,D、E、F、G級則在去年八九月出現同樣狀況。今年2月,前途汽車推出離職結清協議,要求員工主動或協議離職,否則將強制解除勞動合同。

前途汽車從去年7月就出現了工資難發的情況,但當時不少人仍相信這只是公司“短暫出現問題”。直到工資被拖欠了數月,社保和公積金斷繳,他們才意識到,問題遠比自己想象中嚴重。在一位汽車行業投資人看來,前途K50本身的定位決定了它無法成為一款走量車型。“他們對標的保時捷718本身就很小眾,車的表現並不亮眼,也還要去跟保時捷競爭,想拿到市場份額的難度太大了。”

延伸閱讀:

拜騰核心管理層出資參與C輪融資

拜騰汽車方面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由於“中間溝通環節出現了問題”,目前公司員工3月工資“還在解決中”,公司核心管理層已經明確將降薪80%,並出資參與C輪融資,“體現帶領全體員工走出疫情衝擊的決心與信心”。

早在去年9月,拜騰汽車就曾宣佈C輪融資即將完成,預計融資規模5億美元。拜騰汽車CEO戴雷當時表示,拜騰汽車C輪融資進展非常順利,已得到多家機構支持。但目前來看,C輪融資仍然懸而未決。

延伸閱讀:

斯科達官降後,開始全力以赴拼銷量

4月22日,一場略顯蕭條的線上交流會不到18分鐘便倉促收尾,幾位出席發佈會的斯柯達高管語氣平穩而冷靜。發佈會上,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斯柯達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林元航宣佈,斯柯達品牌將調整全系車型市場指導價,調整幅度最高可達2.45萬元。

官降背後,是大眾集團關於斯柯達“保銷量還是保品牌”的艱難抉擇,顯然,幾番權衡之下,大眾還是選擇了前者。 “希望今年銷量跌幅小於13%,佔有率需要提升”。上汽大眾方面表示,上汽大眾及斯柯達雙品牌2020年的目標是確保市場佔有率提升,至少不下降。

延伸閱讀:

油價下跌不是“靈丹妙藥”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收於每桶負37.63美元,跌幅達306%,盤中一度觸及每桶負40.32美元的歷史低點。油價負值意味著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

油價暴跌對汽車消費影響幾何?多位行業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表示,油價維持低位將拉動物流運輸業回升,但對於汽車這樣單價動輒數十萬元的大宗消費品,拉動作用並不明顯。

延伸閱讀:

芯片巨頭集體攻入汽車市場

4月9日,英特爾在2020年中國年度戰略線上媒體交流會上宣佈,Mobileye的EyeQ芯片已經賣出5400萬枚,被搭載在全球超過5000萬輛汽車上,高精地圖覆蓋全球3億多公里道路。錯失移動互聯網江山的PC巨頭英特爾,將汽車視作收復失地、一雪前恥的戰場。

不過,高通在智能手機時代SoC(集成芯片)市場佔有率常年高居第一,憑藉通信優勢,高通將在信息娛樂的長處擴大至車聯網,主打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與英特爾、高通並列為全球三大芯片巨頭的英偉達,則是顯示芯片(GPU)的發明者。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看似穩固,但來自傳統主機廠和互聯網巨頭的變數已然不可忽視。

延伸閱讀:

新基建來了,但充電樁是門好生意嗎?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漸從“車補”轉向“樁補”,以及新基建可能帶來的新一輪補貼,充電樁行業吸引了眾多玩家。今年3月,國家電網宣佈將投資27億元新建設7.8萬個充電樁,年同比增長10倍。南方電網計劃在4年內投資215億元建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數量為現存10倍以上。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充電樁運營至今沒有普遍盈利,小運營商生存尤為艱難。若新基建補貼到來,不差錢的大運營商繼續擴張網絡,以保住市場份額;在地方市場靠精細化運營生存的小運營商,承擔虧損和獲得補貼的能力相對較弱,或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延伸閱讀:

威馬沈暉:造車毛利率很重要,別想著羊毛出在豬身上

作為一個傳統車企出身的汽車行業老兵,威馬CEO沈暉接受36氪獨家專訪時表示,應對疫情這種短期內的突發狀況,做好精細化運營很重要。尤其在當下現金流成為創業公司命門的時刻,嚴卡精細化管理被他看做保證公司基本面健康的重要方式。

在沈暉看來,造車是一個生態合作,一定要供應鏈、以及智行合夥人這些合作伙伴都好,這個生態才能生存發展下去。毛利率很重要,如果毛利率為負,無論股票市場還是投資人,或者撇開他們從實際情況來講,這個公司很難走得太遠,因為賣得越多死得越快。

延伸閱讀:獨家專訪 | 威馬CEO沈暉:毛利率很重要,別想著羊毛出在豬身上

北大眾領跑南大眾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一季度批售數據,一汽-大眾實現31.98萬輛,同比下滑26.2%;上汽大眾則僅有18.3萬輛,同比下滑60.9%。絕對值上,南大眾是北大眾的六成不到;跌速上,南大眾是北大眾的兩倍不止。而在去年同期,兩者都是在40萬的量級,上汽大眾當時還比一汽-大眾微多了3萬多。於是原本勢均力敵的市場份額,現在也出現了變化,北大眾佔11.3%,南大眾掉至6.5%。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雙方存在品牌結構的天然差異。一汽-大眾的銷量中,包含了奧迪品牌、大眾品牌、捷達品牌,覆蓋了高端、中產、和小康人群,實現全域的流量打擊。而上汽大眾方面,只有大眾品牌和斯柯達品牌。

延伸閱讀:南北大眾向南北

汽車經銷商虧損加大,價格倒掛現象嚴重

從2018年車市步入下行軌道開始,經銷商生存狀態便每況愈下,庫存壓力加大、新車利潤縮減、盈利水平下降等逐步成為行業常態。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整個車市節奏,致使經銷商運營受阻,現金流匱乏,直面生存危機。

一直以來,經銷商盈利模式單一,很多中小經銷商基本依靠車企優惠政策與業績返點存活,銷量目標能否完成直接決定其盈利水平。在車市上行時期,購買力旺盛,經銷商日子相對較為滋潤。然而,隨著車市由增量轉入存量,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對於經銷商而言,在完成銷量目標這一問題上變得愈發艱難。

延伸閱讀:經銷商之困:虧損加大,半數現金流不足支撐三個月


卡門內參 | 不造車的華為著急“上車”;30萬補貼門檻卡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