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我婶婶家的姐姐就已经开始面临着生完孩子以后开始忧虑的问题了,因为一旦自己孩子第一个出生以后,作为妈妈就会要格外的关注到自己的孩子。

婴儿的一个出生会对母亲来说会有很多的“舍弃”,比如就要面临产后要照顾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工作的时候还要兼顾到孩子的双重压力以及怀孕之后的身材开始走形等困惑。

想要把自己孩子的抚养成人,对于母亲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中或者是新闻报道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会非常的“依恋”或者是“依赖”到自己的母亲。

“女朋友和妈妈掉到水里你应该先救谁”这个问题都成为了而很多人噩梦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如果拿去问国外的男人,他们可能就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救自己女朋友,救妈妈不应该是爸爸的责任吗?”

难道这样的回答就是不爱自己妈妈的吗?那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心理学知识来回答。

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v 了解母亲参照效应

在2002年,北京大学的朱滢以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对象进行了研究,在增加母亲参照的条件以后就已经发现:中国人的记忆里面不仅存在了“自我参照效应”。

还存在了“母亲参照效应”,对于“自我参照效应”与“母亲参照效应”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对与自己和母亲有相关的信息,都是会有着特别的清晰的记忆力。但是这里就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西方人只会存在前者。

在2007年,朱滢等人在此对这个进行了深入地了解研究,通过“脑成像”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在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的条件下,中国人都激活了复测内侧前额叶,但是西方人却只有自我参照激活。换句话就是,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是住在了一个脑区中。

对应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等等多人的理论中,就已经表明:中国人是属于“依赖性自我”的类型,尤其是把格外的看重家庭关系,已经会把“母亲”作为了自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v 孩子的“母亲参照效应”会是让母亲焦虑的重要体现

很多时候,妈妈都会是以家庭作为重心,并且开始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并且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因为这貌似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形象,已经成为了刻板印象。

在生活中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例子:女性会被经常问到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而男性基本上很少会被遇到这个方面上的问题。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之中,很多的母亲都是要以家庭作为重点,要“相夫教子”,他们要在自己事业与孩子中学会衡量关系,家庭之中孩子的教育差不多都是妈妈在掌握,慢慢的就已经让孩子形成什么事情只要是依赖妈妈就可以了。

但是在实际上,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一点就是,母亲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也是会有很多的需要与需求的人,他们也是首先作为女人后慢慢转变成了一个母亲的。

母亲将自己孩子抚养成长是要付出和牺牲很多,可是在有的时候母亲也是不得已要这么做,那么应该怎么平衡来释放这个焦虑感呢?

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v 如何做一个“恰好”母亲呢?

世界上扮演母亲的角色是有很多的,无论是好妈妈也好,还是合格的妈妈也好,都是会存在的。我们用一个形容词来做好一个母亲,那么就是“恰好”,我们可以用到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儿童正常发展所需要的三样东西就是——理智的沉静。

l 理智的沉静

这样的一个形容词我们来理解就是:一个母亲应该要做到不仅有温情,更是一定要具备理性的思考能力。很多时候作为母亲是个女性身份,会有“母性光辉”存在。

从天性上来说就是感性的,所以在很多时候理性来思考问题就是一个很难做到的。在很多时候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就不需要我们利用到道德来干预,道德就是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人性。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我们大家都听到过“孔融让梨”的这个小故事,这个的故事一直是作为了正面的道德例子让我们学习,因此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个食物只有一个时候开始划分的时候。

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姐姐想要吃多的但是妹妹也想要吃,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站出来说,“姐姐让妹妹吃多的”,那么在下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

姐姐就会主动的让,姐姐就会受到表扬或许因为这样的行为,姐姐会获得奖励就是吃到多的。可是姐姐的内心还是会想要,但只是因为有上次的教训就会把这个想法藏起来。

那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候,就应该理智的处理;孩子都想得到多的食物,家长其实都能理解,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谁都想要独占一份大的,但是有一个人想要就会导致另外一个人没有,家长要把选择权与决定权交给孩子,无论是孩子怎么解决都行,将食物平分或者是猜拳决定都行,总归都是孩子的决定。

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l 给自己空间,教会孩子的独立成长

如果没有养成孩子的独立习惯,可能等到孩子长大以后都不能处理不好这样的关系,这可能就是因为“母亲参照效应”导致的依赖心理。

就可能因为是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关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注意力全部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从此就会依赖自己母亲,子女就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作为母亲应该要有自己独立空间和自我的成长,这样的一点不仅给孩子是更加好的指引,更是给孩子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母亲焦虑,多半是“母亲参照效应”作祟,如何做个“恰好”的母亲

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的时间与空间,因为孩子是需要成长的也是需要不断大胆的尝试才会获得好的体验与经验,得到更加的体验,如果母亲没有在子女的成长中实现“角色退场”,那么就会导致孩子不仅长不大,可能母亲还会继续干预他们的人生。

所以想要培养出好的孩子,首先母亲就要做到“恰好”!理智的沉静的合理的做好母亲的角色,给自己空间让孩子慢慢的独立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