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物質再豐富,也抵不過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前幾天一個寶媽在小區碰到,閒聊了一會兒問我,“你會要二胎嗎?”我笑著搖了搖頭說,“還沒考慮”。然後她就自顧自地說,

“反正我是不會要二胎,老公和我工資都一般,再要一個,哪裡養得起?

聽了她這句話之後,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看過的一個帖子,樓主說因為是普通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感覺給不了孩子好的未來,就特別糾結到底要不要孩子。

當時我看到之後,就想起了我自己的經歷。是啊,我也是從一個十八線農村通過讀書到大城市定居。這一路成長過程,讓我深刻意識到,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愛,而不是物質。

物質的豐富也許能給孩子更多好的條件,但是豐富的物質卻不是孩子成長成才最關鍵的要素。我們見過太多富二代最後並沒有成長成才,也見過很多寒門學子通過自己努力奮鬥,成為了精英人士。

就像種子,無論給予多麼惡劣的環境,就算是懸崖峭壁,只要有土壤有陽光有雨露,就能生根發芽,展現出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人也是如此。

外在的物質再豐富,也抵不過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中國有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我也出生並生長在一個普通家庭。物質非常匱乏,穿的衣服都是姐姐穿剩下的。一日三餐,也都是粗茶淡飯。

一直到了小學五年級,才有了人生第一件屬於自己的新衣服。記得當時剛穿上新衣服時,心情特別激動,特別開心。雖然還沒到大年初一,買來的當晚就著急地穿在了自己身上。

結果去廚房幫助媽媽燒火的時候,褲子燙了好幾個洞,一下子就哭了起來。媽媽安慰我之後,晚上趁我睡著,用一些不同顏色的碎布頭把破的幾個洞洞縫了起來。

第二天醒來,我看到枕頭旁邊放著繡著幾個氣球的褲子,拿在手中,內心非常驚喜但眼淚卻流了出來。五顏六色的氣球,就這樣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就像媽媽對我深沉的愛。

雖然以後有了經濟基礎,買過很多好看的衣服給自己。但是卻沒有一件衣服像那個縫補著五顏六色氣球的衣服,給我前行的力量。

後來上了初中、高中,雖然也有遇到困難,但每次只要想起父母辛勤勞作的背影,還有每次回家後,媽媽都會專門做我最喜歡吃的滷麵,僅有的幾根肉絲每次都專門盛到我的碗裡。

最後考上大學去了外地,一個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但是父母無條件的愛一直支撐著我。

外在的物質再豐富,也抵不過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記得剛上大學,看著身邊同學光鮮的外表,物質的豐富,自己也曾經羨慕過。

但是每次跟父母通電話之後,內心都會變得更加強大。因為沒有,所以才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因為缺乏,所以才能真正用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大學的我,除了剛入學時,父母東拼西湊借錢給我之外,沒再問父母要過錢。每年放假回家,還會主動給父母錢,大三時還給父母買了家裡的第一臺彩色電視機。

沒有背景,沒有退路,讓我有著比其他同學更強烈的危機感,當然對外界的機會也更加敏感,對人際交往也更加上心,也更懂得感恩幫助過我的人。

大學四年,學習上,每年都拿高額獎學金。實踐活動上,是班裡最早開始做家教、外出兼職的人。實習工作上,因為實習工資比較高和待遇比較好,每天在學校的湖邊苦練英語,堅持了半年,最後順利通過全英文面試,去了五百強外資企業實習。

記得拍畢業照時,輔導員老師專門送了我一個非常精美的本子,上面寫著,“大學四年,你是我遇到最好的學生。未來可期,你一定會有一個似錦的前程”。

外在的物質再豐富,也抵不過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工作三年因為培訓去以前的學校看望老師,她看著我,笑著說,你呀,終究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對呀,我畢業找工作時,一直在追求外在的物質。

但工作之後,卻還是主動投身到了教育行業。現在成為了大學教師,主動去幫助更多有著夢想的孩子。

回顧自己的以往,我

清晰發現並不是外在的物質給了我前行的力量,而是父母對我無條件的愛,還有腦海中父母辛勤勞作的背影。

現在自己也是一名寶媽,更加清楚物質雖然能夠滿足一些需求。但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一個有愛的家庭永遠是第一位的。

如果家庭有愛,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就算目前物質缺乏,相信也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外在的物質再豐富,也抵不過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是米樂媽媽趣陪伴,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歡迎轉發、收藏和點贊!

讓我們在育兒路上發現更多樂趣,一起成為內心富足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