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物质再丰富,也抵不过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前几天一个宝妈在小区碰到,闲聊了一会儿问我,“你会要二胎吗?”我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没考虑”。然后她就自顾自地说,

“反正我是不会要二胎,老公和我工资都一般,再要一个,哪里养得起?

听了她这句话之后,我想起之前在网上看过的一个帖子,楼主说因为是普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感觉给不了孩子好的未来,就特别纠结到底要不要孩子。

当时我看到之后,就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是啊,我也是从一个十八线农村通过读书到大城市定居。这一路成长过程,让我深刻意识到,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物质。

物质的丰富也许能给孩子更多好的条件,但是丰富的物质却不是孩子成长成才最关键的要素。我们见过太多富二代最后并没有成长成才,也见过很多寒门学子通过自己努力奋斗,成为了精英人士。

就像种子,无论给予多么恶劣的环境,就算是悬崖峭壁,只要有土壤有阳光有雨露,就能生根发芽,展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人也是如此。

外在的物质再丰富,也抵不过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中国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我也出生并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物质非常匮乏,穿的衣服都是姐姐穿剩下的。一日三餐,也都是粗茶淡饭。

一直到了小学五年级,才有了人生第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记得当时刚穿上新衣服时,心情特别激动,特别开心。虽然还没到大年初一,买来的当晚就着急地穿在了自己身上。

结果去厨房帮助妈妈烧火的时候,裤子烫了好几个洞,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妈妈安慰我之后,晚上趁我睡着,用一些不同颜色的碎布头把破的几个洞洞缝了起来。

第二天醒来,我看到枕头旁边放着绣着几个气球的裤子,拿在手中,内心非常惊喜但眼泪却流了出来。五颜六色的气球,就这样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就像妈妈对我深沉的爱。

虽然以后有了经济基础,买过很多好看的衣服给自己。但是却没有一件衣服像那个缝补着五颜六色气球的衣服,给我前行的力量。

后来上了初中、高中,虽然也有遇到困难,但每次只要想起父母辛勤劳作的背影,还有每次回家后,妈妈都会专门做我最喜欢吃的卤面,仅有的几根肉丝每次都专门盛到我的碗里。

最后考上大学去了外地,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但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一直支撑着我。

外在的物质再丰富,也抵不过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记得刚上大学,看着身边同学光鲜的外表,物质的丰富,自己也曾经羡慕过。

但是每次跟父母通电话之后,内心都会变得更加强大。因为没有,所以才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缺乏,所以才能真正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大学的我,除了刚入学时,父母东拼西凑借钱给我之外,没再问父母要过钱。每年放假回家,还会主动给父母钱,大三时还给父母买了家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没有背景,没有退路,让我有着比其他同学更强烈的危机感,当然对外界的机会也更加敏感,对人际交往也更加上心,也更懂得感恩帮助过我的人。

大学四年,学习上,每年都拿高额奖学金。实践活动上,是班里最早开始做家教、外出兼职的人。实习工作上,因为实习工资比较高和待遇比较好,每天在学校的湖边苦练英语,坚持了半年,最后顺利通过全英文面试,去了五百强外资企业实习。

记得拍毕业照时,辅导员老师专门送了我一个非常精美的本子,上面写着,“大学四年,你是我遇到最好的学生。未来可期,你一定会有一个似锦的前程”。

外在的物质再丰富,也抵不过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工作三年因为培训去以前的学校看望老师,她看着我,笑着说,你呀,终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对呀,我毕业找工作时,一直在追求外在的物质。

但工作之后,却还是主动投身到了教育行业。现在成为了大学教师,主动去帮助更多有着梦想的孩子。

回顾自己的以往,我

清晰发现并不是外在的物质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而是父母对我无条件的爱,还有脑海中父母辛勤劳作的背影。

现在自己也是一名宝妈,更加清楚物质虽然能够满足一些需求。但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一个有爱的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家庭有爱,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就算目前物质缺乏,相信也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外在的物质再丰富,也抵不过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我是米乐妈妈趣陪伴,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欢迎转发、收藏和点赞!

让我们在育儿路上发现更多乐趣,一起成为内心富足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