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前幾天看到這樣的一條新聞,我心痛不已。

一個老人帶著孩子過馬路時,孩子趁著家長的不注意,突然加速衝向對面。

而旁邊一輛沒有減速的貨車來不及反應,硬生生地從孩子的身上碾了過去。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看到這一幕的家長急忙跑過去,但是也無能為力了,只能抱著孩子身體,在大馬路上大聲痛哭。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家長失去孩子的悲傷,明明前一秒孩子還在活蹦亂跳地走路,後一秒孩子就消失不見了。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如果看管孩子的家長能告訴孩子,“過馬路時一定要牽緊大人的手,過馬路時不能亂跑”這樣的基本規則,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就能避免?

規則從來不是隨口說說無用的話,從小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是給孩子最重要的底線教育。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有網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過年時,遠方親戚到家裡串門,親戚家的一個六七歲小孩在使勁敲打他最喜歡的鋼琴,礙於情面也就沒說什麼。

沒想到熊孩子變本加厲,當他再次進入書房時,發現熊孩子竟然拿起礦泉水就往鋼琴上倒,而熊孩子卻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在幫忙洗鋼琴。

於是他找熊孩子家長說明事情緣由,可熊孩子家長卻說:“小孩子不懂事嘛,你是大人不要和他一般計較。”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一家香港餐廳內,一名男顧客在吃飯時發現鄰座的女子竟然讓兒子當眾脫褲尿在茶杯中,於是他大聲提醒店員杯中有排洩物。

誰知這位母親立刻反擊道:“關你屁事!”,並揚言要打電話報警。

上海迪士尼8歲男孩對一個女生摸臀,男孩媽媽立刻護短,直接破口大罵女生“你屁股沒給人摸過”,還直接上手打那個女生。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木心說,教育的本質其實是一場自我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照出家長缺乏規則感與教養的不足。

有研究表明,規則感淡薄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誤入歧途、走向犯罪。規則感對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來說,都尤為重要。

《小偷家族》裡的兒子祥太從來不認為偷盜是錯誤的,父親告訴他“放在櫃檯上的東西並不屬於任何人”。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小偷家族》劇照)

他去小賣部那裡偷洗髮水、偷玩具都是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直到被店主發現才感覺到有一絲羞愧。

無獨有偶,現實中的《小偷家族》也發生在連雲港。父子聯手偷車結果被抓,為了讓兒子生存,竟然教孩子偷車。

打著為孩子好的名頭,卻連基本法律知識都不懂。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規則教育不是日常的行為規範那麼簡單,教給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最該有秩序感的孩童時期把規則意識內化。

從小接受規則教育的孩子長大後就更能約束自己,有邊界感和道德意識,遵守社會法則,對違法的行為有拒絕的勇氣。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懂規則的父母,養出負責任的孩子

某小區的電梯內,連續半個月出現了不明尿騷味。

保潔員調取了小區的電梯監控後發現,有個男孩竟然在電梯裡尿尿。小男孩趁電梯裡沒人,一天還尿了好幾次。

男孩母親知道後,立即加入了業主群,向各位業主道歉。

承諾讓自己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用來彌補過錯,並讓孩子手寫檢討書向其他人道歉。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這位媽媽正確的做法正是在告訴孩子做了錯事就是敢於承擔責任,不可逃避責任。

讓孩子用自己的行動知道做錯事就要承擔,在錯誤的軌道上及時拉回。

有網友分享他在地鐵上看到的一幕:有一次他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吃東西,小男孩媽媽的做法,讓他稱讚不已。

媽媽出了道題給兒子:"地鐵上有三隻羊,中途來一隻狼,那麼還有幾隻羊呢?"

小男孩自信滿滿得說:沒有羊了,因為被狼吃了,媽媽我早知道了。

媽媽沒有誇孩子聰明,說出了她的答案,“不,還有三隻羊,因為地鐵不能吃東西。”聽完這話,小男孩默默地收起了零食。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這樣正確而深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裡落下深刻的印象,小男孩一定會記住"在地鐵裡禁止吃東西"這一規則。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孩子要怎麼發展,這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告訴孩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給孩子的人生畫上底色。

讓規則教育成為孩子的人生底色,在規則的底色上“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能夠擔當自己的責任。這才是最好的自由生長。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言行身教是最好的規則教育

在日本教育中,家長和老師會注重孩子的規範意識,會有意識地促進幼兒的“道德性、規範意識的萌芽”以便為幼兒的成長打好基礎。

“ 道德性、規範性意識的萌芽”不是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你要守規矩”,而是父母做孩子的榜樣,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在眾多回答裡,聽雨講了她遇到的這個故事。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有一次和朋友去商場裡的衛生間,位置滿了,需要排隊,後面來了一個很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

媽媽對小女孩說:“人有點多,要排隊,你堅持一下。”小女孩很乖地點了點頭。

可沒過幾秒鐘,小女孩就說堅持不住了......媽媽說:“那大家都在排隊,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排在前面的幾個人也都聽到了,就說,讓小女孩先去吧!媽媽說了謝謝,也讓小女孩說跟前面的人說謝謝。

媽媽帶著小女孩上完就出來了,小女孩問:“媽媽你不上嗎?”

她媽媽說:“本來我們是要排隊的,因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們才讓你先上的,可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


孩子闖馬路後被撞身亡:無視這種教育的家長,終究會害了孩子


萊蒙特曾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方圓之間,給孩子規則意識,才是真正的自由生長。

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不是限制孩子,而是讓孩子在守規則時候獲取更大的自由。

當規則意識深化到孩子的骨子裡,孩子必定能產生敬畏意識。有敬畏心的孩子,心懷寬廣,做事謹慎。

孩子,願你做事不莽撞,不緊不慢,願你心中有他人,有整個世界。在規則的“約束”下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