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的悲剧人生

帝尧的一生坎坷,老爹传位时候没待见自己,给了自己哥哥,忍了九年积蓄力量把哥哥弄下去了,刚一上台,年年灾害,朝廷大帝的四大柱石,没一个人能帮自己分忧解难,还总撺掇着拆台,本想找个背锅侠,结果人偷了自己的底牌,名利双收赚个盆满钵满,成了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完事自己还不能生气,找个女婿是父顽母嚣,感天动地的大孝子,想来一出金蝉脱壳,结果玩成了作法自毙,跟着过了吾不如汉献帝耶的二十七年软禁时光。不信,看我慢慢叙来。

帝尧的悲剧人生

尧的爸爸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帝喾驾崩,传位给长子挚。而挚的结局扑朔迷离,目前史料上有三种说法。《史记》说挚崩,也就是死了。《竹书纪年》说挚废,也就是被篡位了。《帝王世纪》说挚禅位给尧。

帝尧的悲剧人生

其实仔细想想,这三种说法并不矛盾。比如说汉献帝的皇位给了曹丕,你说是禅位还是被废?假如这时候汉献帝死了,是不是也算崩?

不管怎么说,尧得位不正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就算史书众口铄金曰挚这个人不好,废了他也该立他的儿子,结果继位的却是挚的弟弟尧。

尧是个政治家,坐上帝位后办事四平八稳。《尚书·尧典》记载了很多尧帝具体的执政举措,尤其是观察星象制历法这条,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好处,也为中国玄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尧比较倒霉,他上位赶上了非比一般的自然灾害。我推测尧的执政经历有点像崇祯帝,传说崇祯帝在位十八年,旱了九年涝九年。

帝尧的悲剧人生

尧继位之初一定遇到过巨大的干旱,因此这段时间才有了十个太阳的传说。之后就是大洪水爆发,搞得民不聊生。

帝尧的悲剧人生

上古时代人们绝对笃信天人感应,尧上位各种自然灾害,必然引起人们对尧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尧召开紧急会议,问谁可以治水?有个奸臣放齐说,太子丹朱五美四讲三热爱,可以治水。

尧知道治水是个真刀真枪的事,绝不是一般的镀金活动。丹朱实在是不成器,万一宝贝儿子丹朱搞砸了,别说丹朱得挂,自己也得凉。

帝尧的悲剧人生

所以尧大义凛然的说丹朱不行,换人。讙兜老成谋国,说共工氏世代跟水打交道,属于专业人士,用他治水准行。尧帝认为不可,共工氏只会喊口号,欺上瞒下可以,治水不行。但是紧急状态下,要说共工氏这个专业人士不行,谁还行?

帝尧的悲剧人生

所以这个事就算尧说共工氏不行,也得让他先干着,再聊换人的事。尧帝又问朝中最重要的四位大臣兼四大诸侯,他们合称四岳。什么叫四岳?就是四个柱石之臣,他们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比尧更有分量。

尧帝忍不了的一幕出现了,四岳异口同声的推荐崇伯侯鲧,都说鲧可以治水。尧说不行,鲧这个人个性太强,又很叛逆,不能用。四岳觉得这个理由不充分,叛逆的人不能治水吗?逻辑上不成立。《史记》中太史公给四岳配的台词很有意思:“异哉,试,不可用而已。”意思是:奇了怪了,您先试试,不行再辞退他。

帝尧的悲剧人生

尧帝没话说,趁着共工氏小嘴叭叭叭的又在瞎叨叨,四岳强行逼宫,要求尧帝启用鲧治水,尧帝没办法,只好废了共工氏,让鲧治水,但这不是尧帝的妥协,而是一场交易。

共工氏经营南方多年,家族世代治水,所以共工氏又是南方的大诸侯,在朝中也很有势力,最起码讙兜是向着共工氏的。所以尧帝跟四岳达成协议,启用鲧,但却要把共工氏流放到北方,从此共工氏的族人发展成了北狄。而倒霉的讙兜也跟着吃瘪,被发配到崇山,其族人后来就发展成了南蛮。两大诸侯被办了,南方三苗反叛,被镇压后迁到青海、甘肃一带,其族人也就成了西戎。

帝尧的悲剧人生

接着,鲧开始治水了。如果从《山海经》的角度看,鲧治水的时候就带着禹,爷儿俩很有大局观,在鲧时代就把华夏分为九个区域,也就是后来的九州,该怎么治水,这爷俩思路应该是一致的。

帝尧的悲剧人生

但是,九年治水不成,尧以此为借口,再加上舜煽风点火,把鲧杀死在羽山。还把鲧、共工氏、三苗、讙兜列为“四凶”或者叫“四罪”。

干掉“四凶”之后,尧的统治秩序是“天下咸服。”所以你看,尧帝的圣人之名是靠政治斗争换来的。还是庄子说得好,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帝尧的悲剧人生

看上去九年治水不成是鲧的死因,但要细分析,根本不是这样,九年不成功只是个借口。

为什么呢?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抛开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问题看,凭什么禹治水十三年都不治罪,而鲧治水九年不成功就杀了呢?这里面有没有别的事?

帝尧的悲剧人生

从古书的只言片语中,我发现了鲧的三条死因。

其一,四岳大臣一致支持,是鲧遭到尧帝嫉恨的重要原因。尧帝是靠收买人心上位的,结果鲧得到了四岳的支持,这是尧帝不能忍的,所以在处理所谓的“四凶”时,那三位都是流放,只有鲧是被杀。

很多传说故事中,鲧被杀后三年尸体不腐,后来幻化为黄龙或者黄熊,很有可能是人们对鲧之冤情的追思。

其二,作为崇伯,鲧还是最早筑城墙的人。这就要了尧的命了,万一鲧筑好城墙,人们都去崇城避水,尧还统治谁去?再说,如果鲧不再听尧号令,尧帝可没有攻城部队。而且,城墙在古代是个敏感话题,一直到周朝,不同等级的诸侯城墙高度也不能相同。孔子为鲁相,有一条重要的政令就是拆掉三大家族僭越超高的城墙。孔子都忍不了三大家族的城墙比鲁国君的城墙高,你说没有城墙的尧帝能忍有城墙的鲧吗?

其三,鲧治水期间,未经请示,动用了国家物资。在《山海经》中,我注意到了很关键的一句话:“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尧的悲剧人生

什么是息壤?息壤是高岭土的概率大,那个时代,制陶应该是很专业的手艺,而高岭土是制陶的原料高岭土又称观音土遇水膨胀,而且可塑性和粘性都很好,所以用于制陶,饥荒的时候甚至可以少量食用。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位于现在的山西襄汾,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大致对应尧时期,而尧属于陶唐氏,现今襄汾依旧有高岭土矿在开采。所以当时很可能是尧垄断了高岭土矿,且以此为主要经济来源,而鯀居然以为民的名义断了尧的财路,那问题就严重了也是尧派祝融宰了这厮。

帝尧的悲剧人生

这就很明白了,尧杀鲧,就是铲除异己。并不是他说的什么鲧叛逆啦,治水不成功啦等等借口。

那么话说回来了,尧为什么说丹朱、共工氏、鲧都不能治水呢?他是想说自己才能治水。所以他囤积了大量的息壤,早就有准备亲自治水的计划。如果尧治水成功,谁还敢质疑他继位的合法性?

帝尧的悲剧人生

然而,尧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机关算尽,棋差一招。崇城的爷们那是随便杀的吗?鲧和三苗、共工、讙兜最大的不同是有个神光护体的好儿子禹。

禹跟随父亲治水九年,所辖水工其实就是一直军队。那时候刀枪剑戟都没有,最厉害的武器叫殳。所谓殳,其实就是木头棍子。而且,不要以为只有尧、舜这翁婿俩会收买人心。尧、舜的所谓圣德都是在新闻里告诉民众,大禹治水可是实实在在给老百姓排忧解难。

帝尧的悲剧人生

而且,尧帝的亲亲好女婿舜为了上位,与后稷(周朝始祖)、契(商朝始祖)、禹(夏朝始祖)组成了联盟。

所以,尧帝见事态严重,只能认怂。他启用了禹,并允许禹随意用息壤。今天我们在很多古书上还能看到禹用息壤治水的记载。

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所以对这个国家他太熟悉了。古时候有传说,称《山海经》其实是大禹所作。另外,《河图》、《洛书》最早的主人也是大禹。尧想干掉大禹是不可能的,迫于形势,只好让女婿舜监国,自己退居二线。舜自然也制不住大禹,天下自然也就到了大禹手里。

帝尧的悲剧人生

哪怕是完全以尧、舜视角写史的太史公,也借四岳之口说出了“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鲧之贤是当时公认。而尧之贤,是除掉“四凶”后用暴力手段达到的“天下咸服”。他有话语权,自然想黑谁就黑谁。而“四凶”中,除了三苗有待商榷外,另外三个哪个不冤呢?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尧决定联姻,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下嫁给舜,同时通过两个女儿对其进行观察和了解。

帝尧的悲剧人生

考察结论与民间舆论相吻合,尧开始赋予舜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舜出色的完成了各方面任务,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在此过程中,舜自身及其围绕在其周围的利益方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在他们看来,重华完全能够自己继承帝尧的位置,成为全联盟的首领。

帝尧的悲剧人生

舜开始利用接待四方部落首领的机会,结交各方部落,培植和经营自己的一方势力,同时在舆论上攻击丹朱,并挑拨帝尧与丹朱父子间关系,甚至于阻碍他们父子相见。尧逐渐察觉了这一倾向,他深知这一过程显然已经不可逆转,于是只能在此局面下尽可能的予以应对。舜曾被委派前往各种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但都凭借其自身突出的生存素质化险为夷。尧还利用舜家中后母及其同父异母弟同他间的天然隔阂,以加害重华,但仍然没能成功。

帝尧的悲剧人生

经历诸多险象的舜意识到了局面的严重性,于是决定把握局势主动。他实施突然的行动,将尧软禁起来,并放逐到异地,使其远离联盟政治中心。对外宣称受尧之禅摄行当政,演绎了一幕庄重的禅位仪式。丹朱眼见得局势已然失去控制,索性公然自立。然而,其能量显得非常有限,没能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帝尧的悲剧人生

二十八年后,尧在软禁中去世。舜在一幕避让丹朱的政治表演之后,正式继位为华夏联盟部落首领,是为帝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