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悲劇人生

帝堯的一生坎坷,老爹傳位時候沒待見自己,給了自己哥哥,忍了九年積蓄力量把哥哥弄下去了,剛一上臺,年年災害,朝廷大帝的四大柱石,沒一個人能幫自己分憂解難,還總攛掇著拆臺,本想找個背鍋俠,結果人偷了自己的底牌,名利雙收賺個盆滿缽滿,成了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完事自己還不能生氣,找個女婿是父頑母囂,感天動地的大孝子,想來一出金蟬脫殼,結果玩成了作法自斃,跟著過了吾不如漢獻帝耶的二十七年軟禁時光。不信,看我慢慢敘來。

帝堯的悲劇人生

堯的爸爸是五帝之一的帝嚳,帝嚳駕崩,傳位給長子摯。而摯的結局撲朔迷離,目前史料上有三種說法。《史記》說摯崩,也就是死了。《竹書紀年》說摯廢,也就是被篡位了。《帝王世紀》說摯禪位給堯。

帝堯的悲劇人生

其實仔細想想,這三種說法並不矛盾。比如說漢獻帝的皇位給了曹丕,你說是禪位還是被廢?假如這時候漢獻帝死了,是不是也算崩?

不管怎麼說,堯得位不正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就算史書眾口鑠金曰摯這個人不好,廢了他也該立他的兒子,結果繼位的卻是摯的弟弟堯。

堯是個政治家,坐上帝位後辦事四平八穩。《尚書·堯典》記載了很多堯帝具體的執政舉措,尤其是觀察星象制曆法這條,是對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好處,也為中國玄學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堯比較倒黴,他上位趕上了非比一般的自然災害。我推測堯的執政經歷有點像崇禎帝,傳說崇禎帝在位十八年,旱了九年澇九年。

帝堯的悲劇人生

堯繼位之初一定遇到過巨大的乾旱,因此這段時間才有了十個太陽的傳說。之後就是大洪水爆發,搞得民不聊生。

帝堯的悲劇人生

上古時代人們絕對篤信天人感應,堯上位各種自然災害,必然引起人們對堯繼位合法性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堯召開緊急會議,問誰可以治水?有個奸臣放齊說,太子丹朱五美四講三熱愛,可以治水。

堯知道治水是個真刀真槍的事,絕不是一般的鍍金活動。丹朱實在是不成器,萬一寶貝兒子丹朱搞砸了,別說丹朱得掛,自己也得涼。

帝堯的悲劇人生

所以堯大義凜然的說丹朱不行,換人。讙兜老成謀國,說共工氏世代跟水打交道,屬於專業人士,用他治水準行。堯帝認為不可,共工氏只會喊口號,欺上瞞下可以,治水不行。但是緊急狀態下,要說共工氏這個專業人士不行,誰還行?

帝堯的悲劇人生

所以這個事就算堯說共工氏不行,也得讓他先幹著,再聊換人的事。堯帝又問朝中最重要的四位大臣兼四大諸侯,他們合稱四嶽。什麼叫四嶽?就是四個柱石之臣,他們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比堯更有分量。

堯帝忍不了的一幕出現了,四嶽異口同聲的推薦崇伯侯鯀,都說鯀可以治水。堯說不行,鯀這個人個性太強,又很叛逆,不能用。四嶽覺得這個理由不充分,叛逆的人不能治水嗎?邏輯上不成立。《史記》中太史公給四嶽配的臺詞很有意思:“異哉,試,不可用而已。”意思是:奇了怪了,您先試試,不行再辭退他。

帝堯的悲劇人生

堯帝沒話說,趁著共工氏小嘴叭叭叭的又在瞎叨叨,四嶽強行逼宮,要求堯帝啟用鯀治水,堯帝沒辦法,只好廢了共工氏,讓鯀治水,但這不是堯帝的妥協,而是一場交易。

共工氏經營南方多年,家族世代治水,所以共工氏又是南方的大諸侯,在朝中也很有勢力,最起碼讙兜是向著共工氏的。所以堯帝跟四嶽達成協議,啟用鯀,但卻要把共工氏流放到北方,從此共工氏的族人發展成了北狄。而倒黴的讙兜也跟著吃癟,被髮配到崇山,其族人後來就發展成了南蠻。兩大諸侯被辦了,南方三苗反叛,被鎮壓後遷到青海、甘肅一帶,其族人也就成了西戎。

帝堯的悲劇人生

接著,鯀開始治水了。如果從《山海經》的角度看,鯀治水的時候就帶著禹,爺兒倆很有大局觀,在鯀時代就把華夏分為九個區域,也就是後來的九州,該怎麼治水,這爺倆思路應該是一致的。

帝堯的悲劇人生

但是,九年治水不成,堯以此為藉口,再加上舜煽風點火,把鯀殺死在羽山。還把鯀、共工氏、三苗、讙兜列為“四凶”或者叫“四罪”。

幹掉“四凶”之後,堯的統治秩序是“天下鹹服。”所以你看,堯帝的聖人之名是靠政治鬥爭換來的。還是莊子說得好,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帝堯的悲劇人生

看上去九年治水不成是鯀的死因,但要細分析,根本不是這樣,九年不成功只是個藉口。

為什麼呢?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拋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問題看,憑什麼禹治水十三年都不治罪,而鯀治水九年不成功就殺了呢?這裡面有沒有別的事?

帝堯的悲劇人生

從古書的隻言片語中,我發現了鯀的三條死因。

其一,四嶽大臣一致支持,是鯀遭到堯帝嫉恨的重要原因。堯帝是靠收買人心上位的,結果鯀得到了四嶽的支持,這是堯帝不能忍的,所以在處理所謂的“四凶”時,那三位都是流放,只有鯀是被殺。

很多傳說故事中,鯀被殺後三年屍體不腐,後來幻化為黃龍或者黃熊,很有可能是人們對鯀之冤情的追思。

其二,作為崇伯,鯀還是最早築城牆的人。這就要了堯的命了,萬一鯀築好城牆,人們都去崇城避水,堯還統治誰去?再說,如果鯀不再聽堯號令,堯帝可沒有攻城部隊。而且,城牆在古代是個敏感話題,一直到周朝,不同等級的諸侯城牆高度也不能相同。孔子為魯相,有一條重要的政令就是拆掉三大家族僭越超高的城牆。孔子都忍不了三大家族的城牆比魯國君的城牆高,你說沒有城牆的堯帝能忍有城牆的鯀嗎?

其三,鯀治水期間,未經請示,動用了國家物資。在《山海經》中,我注意到了很關鍵的一句話:“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帝堯的悲劇人生

什麼是息壤?息壤是高嶺土的概率大,那個時代,製陶應該是很專業的手藝,而高嶺土是製陶的原料高嶺土又稱觀音土遇水膨脹,而且可塑性和粘性都很好,所以用於製陶,饑荒的時候甚至可以少量食用。山西陶寺龍山文化遺址位於現在的山西襄汾,按照歷史學家的說法大致對應堯時期,而堯屬於陶唐氏,現今襄汾依舊有高嶺土礦在開採。所以當時很可能是堯壟斷了高嶺土礦,且以此為主要經濟來源,而鯀居然以為民的名義斷了堯的財路,那問題就嚴重了也是堯派祝融宰了這廝。

帝堯的悲劇人生

這就很明白了,堯殺鯀,就是剷除異己。並不是他說的什麼鯀叛逆啦,治水不成功啦等等藉口。

那麼話說回來了,堯為什麼說丹朱、共工氏、鯀都不能治水呢?他是想說自己才能治水。所以他囤積了大量的息壤,早就有準備親自治水的計劃。如果堯治水成功,誰還敢質疑他繼位的合法性?

帝堯的悲劇人生

然而,堯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機關算盡,棋差一招。崇城的爺們那是隨便殺的嗎?鯀和三苗、共工、讙兜最大的不同是有個神光護體的好兒子禹。

禹跟隨父親治水九年,所轄水工其實就是一直軍隊。那時候刀槍劍戟都沒有,最厲害的武器叫殳。所謂殳,其實就是木頭棍子。而且,不要以為只有堯、舜這翁婿倆會收買人心。堯、舜的所謂聖德都是在新聞裡告訴民眾,大禹治水可是實實在在給老百姓排憂解難。

帝堯的悲劇人生

而且,堯帝的親親好女婿舜為了上位,與后稷(周朝始祖)、契(商朝始祖)、禹(夏朝始祖)組成了聯盟。

所以,堯帝見事態嚴重,只能認慫。他啟用了禹,並允許禹隨意用息壤。今天我們在很多古書上還能看到禹用息壤治水的記載。

大禹治水走遍全國,所以對這個國家他太熟悉了。古時候有傳說,稱《山海經》其實是大禹所作。另外,《河圖》、《洛書》最早的主人也是大禹。堯想幹掉大禹是不可能的,迫於形勢,只好讓女婿舜監國,自己退居二線。舜自然也制不住大禹,天下自然也就到了大禹手裡。

帝堯的悲劇人生

哪怕是完全以堯、舜視角寫史的太史公,也借四嶽之口說出了“未有賢於鯀者,願帝試之。”鯀之賢是當時公認。而堯之賢,是除掉“四凶”後用暴力手段達到的“天下鹹服”。他有話語權,自然想黑誰就黑誰。而“四凶”中,除了三苗有待商榷外,另外三個哪個不冤呢?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堯決定聯姻,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下嫁給舜,同時通過兩個女兒對其進行觀察和了解。

帝堯的悲劇人生

考察結論與民間輿論相吻合,堯開始賦予舜處理行政事務的權力。舜出色的完成了各方面任務,獲得了多方面的好評。在此過程中,舜自身及其圍繞在其周圍的利益方開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在他們看來,重華完全能夠自己繼承帝堯的位置,成為全聯盟的首領。

帝堯的悲劇人生

舜開始利用接待四方部落首領的機會,結交各方部落,培植和經營自己的一方勢力,同時在輿論上攻擊丹朱,並挑撥帝堯與丹朱父子間關係,甚至於阻礙他們父子相見。堯逐漸察覺了這一傾向,他深知這一過程顯然已經不可逆轉,於是只能在此局面下儘可能的予以應對。舜曾被委派前往各種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但都憑藉其自身突出的生存素質化險為夷。堯還利用舜家中後母及其同父異母弟同他間的天然隔閡,以加害重華,但仍然沒能成功。

帝堯的悲劇人生

經歷諸多險象的舜意識到了局面的嚴重性,於是決定把握局勢主動。他實施突然的行動,將堯軟禁起來,並放逐到異地,使其遠離聯盟政治中心。對外宣稱受堯之禪攝行當政,演繹了一幕莊重的禪位儀式。丹朱眼見得局勢已然失去控制,索性公然自立。然而,其能量顯得非常有限,沒能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帝堯的悲劇人生

二十八年後,堯在軟禁中去世。舜在一幕避讓丹朱的政治表演之後,正式繼位為華夏聯盟部落首領,是為帝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