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上一秒還沉醉於暖暖的春風裡,感嘆著春日的鳥語花香,春花的奼紫嫣紅,春水的清澈明亮,春草的一碧千里......但轉眼間已春逝夏至,萬物肆意生長。今日立夏,關於立夏,我們要知道哪些知識呢?一起往下看看吧!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由來

每年公曆5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農曆的立夏。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前後節氣:穀雨、立夏、小滿。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

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在古代,民間有立夏稱體重、吃蛋、飲茶等習俗。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隨著三候的變更,人們亦可看到大自然演變的特色景觀。

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碩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丘蚓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復身,走不能先人,故《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

蚯蚓出:蚯蚓,即地龍也;陰物,感陽氣而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王瓜色赤,陽之盛也。《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鄭玄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

立夏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天氣特點

人們習慣把立夏作為夏季開始,但實際上我國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而水稻等春播作物,也進入了繁忙季節。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習俗

【迎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立夏日“見三新“】

立夏日,要“見三新”。哪“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櫻桃甜,青梅酸,新麥清香。

而此時麥尚未熟,如何嘗新?取青麥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條,稱為“捻轉”,為一歲五穀新味之始。也有將青麥炒熟,糖拌,稱“涼炒麵”。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鬆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鬥蛋】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

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立夏之日,每年這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

後來,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阿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

每年立夏這天,晉武帝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立夏茶】

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

【蝦面】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蝦與夏諧音,而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禁忌

忌坐門檻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厭祟避蛇

立夏日雲南民俗關注的是厭祟避蛇。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已屬蛇有關聯,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汙,還以皂莢入藥,認為它具有殺蟲功效。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於除穢驅邪。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養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消耗也隨之加大,人往往會覺得疲倦,而且立夏前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早晚溫差大(溫差大約在12-15攝氏度),因此人們容易得病,此時的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通應的。中醫認為心主夏,就是說心與夏天相對應。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到了夏天,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心若緩,急食酸以收之。”對於人體臟腑來說,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多吃酸味食物,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

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皮膚腠理易於開洩,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皮膚腠理適當收縮,防止出汗過多,而且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滋養肝臟的作用,常吃還可以降血壓、軟化血管、保護心臟。如烏梅、山楂、西紅柿、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特別注重對心臟的養護。

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今日立夏,這些知識來了解一下

立夏雅事

忽有微涼何處雨,荷塘小景一如故。

花香剛離去,嫩果枝頭掛。

深春偃旗歸,悄然來淺夏。

萬物至此,盡皆長大。

王瓜處處,藤蔓遍野。

菸絲醉軟,荼蘼花架。

風絮滿城,閒愁漫惹。

梅子黃時,聽雨簷下。

松窗竹戶,萬千瀟灑。

素壁光影,歲華長寫。

蛙聲聽取,濃蔭睡罷。

沽酒煮茶,浮生得暇。

白牆青瓦,深巷人家。

山水光中,無事一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