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干了什么?被朱元璋掘墓鞭尸且令其后辈世代为奴

这个人干了什么?被朱元璋掘墓鞭尸且令其后辈世代为奴!

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为帝之后不久,就下了一道命令,将泉州城中一个已经死了七八十年的人从坟中挖出,对着这幅残破的骨架抽了三百鞭子,并且把这个人现存后代的财产全部充公,男的充军,女的为妓。这还不够,又下了一道旨:“世世无得登仕籍,世代为奴”,也就是他的后世子子孙孙都不能入仕做官为宦,要世代为奴。享受如此“高规格”待遇的人,名字叫作蒲寿庚。

为何朱元璋会如此对他恨之入骨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给朱元璋点赞。

蒲寿庚是宋末元初时的人物,他是阿拉伯人的后裔,非汉人,是个穆斯林。蒲寿庚的祖先从阿拉伯移民到越南,后来又从越南移居到广州。宋宁宗时期,蒲家从广州举家迁往泉州定居,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还担任安溪县的主簿,并被南宋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

这个人干了什么?被朱元璋掘墓鞭尸且令其后辈世代为奴

蒲氏发家

当时的福建泉州是南宋全国的经济中心,是全国第一大贸易港口,也是当时的国际四大港口之一,经济繁荣,贸易发达。蒲寿庚来到泉州之后,因用家族的武装商队击退海盗有功,被朝廷封为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统领福建兵事、民政、海防事务。

拥有权力之后,蒲寿庚如鱼得水,他官商合一,迅速的扩大他的香料贸易,扩充船舶,攫取财富,建立他的商业帝国,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权力与财力的结合使蒲寿庚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史料描述他“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而南宋的财政收入也开始慢慢依赖于海上贸易,所以,蒲寿庚被朝廷封为福建、广招抚使,总海舶,兼“主市舶”,他的权力更大。

降元拒宋

1276年,蒙古军队南下占领南宋国都临安,俘虏了五岁的小皇帝恭宗。陆秀夫、张世杰等孤臣带着恭宗的两位年幼的哥哥一路南逃,准备在泉州建都对抗蒙古,然而到了泉州,抚使蒲寿庚竟然“闭门不纳”。

这个人干了什么?被朱元璋掘墓鞭尸且令其后辈世代为奴

其实蒲寿庚早就让他的哥哥蒲寿代写了投降书,令人自水路潜出城,交给了蒙古大将札剌亦儿·唆都。所以,此时的蒲寿庚已经投降了蒙元,对南宋“闭门拒命”,导致张世杰一干人等只好继续往广东撤逃。由于船不够用,张世杰命人抢走了蒲寿庚停泊在港口的400多艘船,并没收了资产和货物。

这个举动大大激怒了蒲寿庚,这位世代受宋朝皇恩荫庇的官员露出他真正的面目,丑恶、凶残而血腥的面目,他“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大肆屠戮赵宋皇室在泉州的宗亲和拥宋的汉人官民,不论男女老幼一律不放过,且杀戮手段极其残忍,“寿庚长子师文性残忍,杀宋宗子皆决其手”,大约有三千人在此次杀戮中丧命。

蒲寿庚的这种举动其实更多的是在向蒙古表明立场,以保护自己的家族。果然,两个月后,蒲寿庚携城投降,还配合元军攻打南宋残余势力。元军十分欣赏蒲寿庚,把他封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他的儿子也被元朝重用,皆在福建做官。

血洗蒲氏

蒲氏家族在元朝虽仍显赫但是好景不长,元朝建国之后,实行海禁,这直接影响了蒲氏的商贸事业,使得他们心存不爽。

数十年后,蒲氏后人勾结色目人造反,被元廷派兵攻入泉州极尽屠戮血洗,蒲氏家族被挖坟掘墓,“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蒲氏为穆斯林,于是元军“弃其胾于猪槽中”,将尸体肢解后置于猪槽,这是最大的侮辱了。他的资财、住宅、清真寺等也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只有少数族人逃掉。

蒲寿庚屠杀赵宋宗室可以看出他对南宋朝廷并没有一丝的认同感,正应了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人们普遍对他相当仇恨,尤其宋遗民更是欲食其肉寝其皮。

这个人干了什么?被朱元璋掘墓鞭尸且令其后辈世代为奴

几十年后,朱元璋建立明朝,这位朱皇帝本就刻薄乖僻,且有着强烈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对胡人有着明显的敌意,对蒲寿庚更是深恶痛绝,于是就出现了本文首段的那一幕,并对其后代进行了彻底的补刀,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