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幹了什麼?被朱元璋掘墓鞭屍且令其後輩世代為奴

這個人幹了什麼?被朱元璋掘墓鞭屍且令其後輩世代為奴!

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為帝之後不久,就下了一道命令,將泉州城中一個已經死了七八十年的人從墳中挖出,對著這幅殘破的骨架抽了三百鞭子,並且把這個人現存後代的財產全部充公,男的充軍,女的為妓。這還不夠,又下了一道旨:“世世無得登仕籍,世代為奴”,也就是他的後世子子孫孫都不能入仕做官為宦,要世代為奴。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的人,名字叫作蒲壽庚。

為何朱元璋會如此對他恨之入骨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給朱元璋點贊。

蒲壽庚是宋末元初時的人物,他是阿拉伯人的後裔,非漢人,是個穆斯林。蒲壽庚的祖先從阿拉伯移民到越南,後來又從越南移居到廣州。宋寧宗時期,蒲家從廣州舉家遷往泉州定居,蒲壽庚的父親蒲開宗,還擔任安溪縣的主簿,並被南宋朝廷授予“承節郎”的官銜。

這個人幹了什麼?被朱元璋掘墓鞭屍且令其後輩世代為奴

蒲氏發家

當時的福建泉州是南宋全國的經濟中心,是全國第一大貿易港口,也是當時的國際四大港口之一,經濟繁榮,貿易發達。蒲壽庚來到泉州之後,因用家族的武裝商隊擊退海盜有功,被朝廷封為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統領福建兵事、民政、海防事務。

擁有權力之後,蒲壽庚如魚得水,他官商合一,迅速的擴大他的香料貿易,擴充船舶,攫取財富,建立他的商業帝國,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權力與財力的結合使蒲壽庚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史料描述他“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而南宋的財政收入也開始慢慢依賴於海上貿易,所以,蒲壽庚被朝廷封為福建、廣招撫使,總海舶,兼“主市舶”,他的權力更大。

降元拒宋

1276年,蒙古軍隊南下佔領南宋國都臨安,俘虜了五歲的小皇帝恭宗。陸秀夫、張世傑等孤臣帶著恭宗的兩位年幼的哥哥一路南逃,準備在泉州建都對抗蒙古,然而到了泉州,撫使蒲壽庚竟然“閉門不納”。

這個人幹了什麼?被朱元璋掘墓鞭屍且令其後輩世代為奴

其實蒲壽庚早就讓他的哥哥蒲壽代寫了投降書,令人自水路潛出城,交給了蒙古大將札剌亦兒·唆都。所以,此時的蒲壽庚已經投降了蒙元,對南宋“閉門拒命”,導致張世傑一干人等只好繼續往廣東撤逃。由於船不夠用,張世傑命人搶走了蒲壽庚停泊在港口的400多艘船,並沒收了資產和貨物。

這個舉動大大激怒了蒲壽庚,這位世代受宋朝皇恩蔭庇的官員露出他真正的面目,醜惡、兇殘而血腥的面目,他“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大肆屠戮趙宋皇室在泉州的宗親和擁宋的漢人官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不放過,且殺戮手段極其殘忍,“壽庚長子師文性殘忍,殺宋宗子皆決其手”,大約有三千人在此次殺戮中喪命。

蒲壽庚的這種舉動其實更多的是在向蒙古表明立場,以保護自己的家族。果然,兩個月後,蒲壽庚攜城投降,還配合元軍攻打南宋殘餘勢力。元軍十分欣賞蒲壽庚,把他封為昭勇大將軍、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兼提舉福建廣東市舶,他的兒子也被元朝重用,皆在福建做官。

血洗蒲氏

蒲氏家族在元朝雖仍顯赫但是好景不長,元朝建國之後,實行海禁,這直接影響了蒲氏的商貿事業,使得他們心存不爽。

數十年後,蒲氏後人勾結色目人造反,被元廷派兵攻入泉州極盡屠戮血洗,蒲氏家族被挖墳掘墓,“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蒲氏為穆斯林,於是元軍“棄其胾於豬槽中”,將屍體肢解後置於豬槽,這是最大的侮辱了。他的資財、住宅、清真寺等也大半毀於燒殺和劫掠之中,只有少數族人逃掉。

蒲壽庚屠殺趙宋宗室可以看出他對南宋朝廷並沒有一絲的認同感,正應了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人們普遍對他相當仇恨,尤其宋遺民更是欲食其肉寢其皮。

這個人幹了什麼?被朱元璋掘墓鞭屍且令其後輩世代為奴

幾十年後,朱元璋建立明朝,這位朱皇帝本就刻薄乖僻,且有著強烈的大漢族主義思想,對胡人有著明顯的敵意,對蒲壽庚更是深惡痛絕,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首段的那一幕,並對其後代進行了徹底的補刀,讓他們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