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教學:建安文學

一、建安文學概況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一般所說的建安文學,是建安前幾年至魏明帝最後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實即曹氏勢力統治下的文學,而創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和蔡琰等。漢末天下大亂,長期戰亂,生靈塗炭,社會殘破不堪,在這種背景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學風格。建安文學反映了建安時期那個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和廣大人民不滿國家殘破、熱烈追求統一的理想和願望,它真實地反映了動盪社會的慘景,發出了憐憫人民苦難的呼聲,併為建立統一局面,實現自己的建功立業的理想而引吭高歌,形成了剛健有力的“建安風骨”。”。《文心雕龍•時序》說:“

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這就是對“建安風骨”的概括。

三曹: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骨氣奇高,辭彩華茂)

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蔡琰

二、三曹

(一)曹操

古代文學教學:建安文學

《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魏書》:“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知識補充:

登高必賦與登高能賦

《韓詩外傳》卷七:“ 孔子游於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顏淵從。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願者何?’”

登高能賦是古代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謂登高見廣,能賦詩述其感受:

《漢書·藝文志》:“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詩·鄘風·定之方中》“卜雲其吉” 毛傳:“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說,喪紀能誄,祭祀能語,君子能此九者,可謂有德音,可以為大夫。”


曹操詩歌以樂府詩為主,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以樂府舊題寫時事。此外,曹操繼承了《詩經》四言詩的傳統,大力創作四言詩。

1.描寫漢末戰亂生靈塗炭的景象。《蒿里行》《薤露行》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2.英雄人物的慷慨壯志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寫滄海,實自寫也。)曹操是在北征烏桓途中登碣石山,烏桓是當時東北的大患。當時,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烏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8年)北征烏桓,並於這年八月,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圖實現統一中國的願望。大戰之前,作為主帥的曹操,登上了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作者借大海的形象,把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裡,使這一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後人認為它是第一篇寫山水寫得好的詩。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感慨人生短暫,暗含壯志未酬的憂思。由此生髮出對人才的渴慕。)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曹丕

1.戰爭詩2.遊宴詩3.遊子思婦

雜詩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

(三)曹植(建安文學成就最高)

曹植詩歌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稱帝為界,可以分為前後兩期:

1.前期主要寫貴公子的生活,充滿昂揚鬥志。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後期主要寫自己和親友遭受迫害

野田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七哀詩(以思婦、棄婦自比)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三、建安七子

“七子”之稱,始見於曹丕《典論•論文》。《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馭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七子”中孔融是曹操的反對派,被曹操所殺,其餘六人都是依附於曹氏集團的文人。

王粲(七子之冠冕):七哀詩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淚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在荊州時作的《登樓賦》最為傳誦,是建安時期最優秀的抒情小賦之一。此賦抒寫自己流落異鄉,懷才不遇的抑鬱心情,也抒發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回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異井渫之莫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