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日式湯頭的鮮美世界聞名,但因為其極高的鹹度,如果直接大口牛飲難免對口味較淡的江浙人而言難以下嚥。吃外賣的時候每次吃完麵總少不了一壺開水,來讓逐漸冷卻而鹹齁的麵湯重煥新生。

如果在日式麵店因為不想放棄湯底對店家要求開水會不會讓面師傅感到難堪呢?

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一、日式麵條的由來

麵條,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歷史。而在諸多可口的麵條與其衍生物之中,又不得不提起廣受人們喜愛的日式拉麵。

日本最早關於麵條的記載是明朝遺臣朱舜臣流亡日本後,與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8)大名德川光圀接觸時的招待物。

到明治時代(1868-1912)早期,幾經發展的拉麵已成為橫濱中華街的常見食物。1900年,來自上海跟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昭和年間(1926-1989),在中國戰爭硝煙紛擾不斷的情況下,日本國內流行著來自中華地區的麵食。至此,拉麵在日本廣泛流行。

二、日式拉麵因何而發展壯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來自美國的麵粉價格低廉,且當時有大堆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士兵們吃慣了美味的中國麵條,這讓具有中國風味的麵條在日本大行其道。

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且日本籤投降詔書之時,在中國政府的堅持下,日本政府開始禁止使用一切關於侮辱中國的詞彙,故日本國內將中國風味麵條的稱呼為“中華そば”,其中“そば”是日本語表示蕎麥麵條。

拉麵在日本能夠普及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客觀向跟主觀向的兩個原因

日本在地理上與中國比鄰而居,二者文化本就相近,且自古以來日本就善於學習和利用中華文化,中國風味的拉麵在日本經過本土化發展詮釋之後,風靡日本,不誇張地說是必然的,從地理位置與文化風俗的相似性上來說,中式產物能在中國流行起來,也必定能在日本風靡。

再而,日本在二戰後能夠經濟迅速發展,其中雖然離不開美國的扶持,但也有每一個日本勞動者不辭辛勞、不分日夜的付出。

社會的發展是迅速的,在日本國重視集體、不崇尚突出個性的前提下,“社畜”文化開始瀰漫整個日本,加班成了工作常態,居酒屋與流動拉麵攤就這樣順應時勢地產生了,

它們的點點燈光成了深夜下班的人們的慰藉,不僅填飽了他們的肚子,也溫暖他們的心。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日本嚐到了拉麵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好處,開始有意識地針對日式拉麵與其衍生物創造連鎖效益。

如今,日式拉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衍生出了數種口味,大致分為兩種——“料湯拉麵”和“湯汁拉麵”。

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其中,料湯拉麵是指調味料製作的湯底,又分為“醬油拉麵”、“味增拉麵”和“鹽湯拉麵”。而湯汁拉麵的湯底主要是豬骨濃湯和魚湯,通常需要連續熬煮數個小時甚至數天,這樣耗費功夫的製作方法也讓食客品嚐時更加虔誠與認真地對待美食。

日式拉麵的品牌效益與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加上日本人廣受褒讚的工作態度,彷彿給拉麵加上了隱形的翅膀,日式拉麵文化的名號逐漸打響,流傳海外。其針對各種不同口味的拉麵所製作創造的品牌在日本國內形成一條鏈,拉動了日本國內各地的旅遊觀光事業。

三、如今,在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之下,日式拉麵已淪為流水線產物

長久以來,日式拉麵以其湯頭的鮮美與麵條的筋道著稱,還有日本拉麵師傅的金字招牌,再加上點背後故事,足以令慕名前來的食客為之動容。這樣一來,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食客自然捨不得浪費這一碗累積萬千辛苦的拉麵,也就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傷害到拉麵師傅的自尊而格外在意。

首先,拉麵是作為日本最普遍、廉價的食物存在的,主要供應對象是那些上班族們。

而在我們印象中,日本上班族是十分辛苦的,這在一些日劇或日本文化衍生物中常有體現,社畜們時常加班到深夜,在不斷被上司、社會剝削的過程中得到自我昇華。這樣一來,深夜中的一碗拉麵與一杯溫酒就成了最大慰藉。

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在日本,上班族並不像在中國一樣受人推崇,相比手工業與一些需要人力的行業來說,上班族的薪資反而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高,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報酬,那麼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交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上班族對於日常開銷自然是省之又省,物美價廉的拉麵就成了他們夜宵的不二之選。

雖然近段時間的日本選擇丁克的年輕夫婦越來越多,但日本的人數還是在緩慢增長中,加上日本的退休年齡一般在六十歲,且有逐漸後移的趨勢,人們在面對生活壓力時不得不延遲退休,這也是日本社會工作中常見老人的原因之一。

新生力量開始入侵市場,與社會老江湖們濟濟一堂,人們對食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慢悠悠手工制的拉麵早已供不應求。連鎖式的日式拉麵店開始順應社會需求利用技術,將熬好的濃湯減少水分,進行濃縮製成湯包,再供應到各個分店,以確保食物的品控,保證自己的招牌。

當然,配方依舊是獨有的,湯底也是熬出來的,跟原來並沒有區別,只是於食客的感觀上來說,少了一絲生活氣與人情味。在這樣的情況下,食客對拉麵師傅小心翼翼的態度自然會減緩,那麼一句“能給我加點開水嗎”就好開口多了。

其次,我們前面說到在日本,手工製造業的回報率相對來說會比較高,而拉麵師傅也包含其中,但拉麵在日本又是屬於便宜、低廉的食物種類,價格高一些的拉麵又需要配菜、肉食的輔佐,成本自然也要上去,這就導致了拉麵店只有薄利多銷一條路可走。

最近我們時常能感受到生活越來越便利,網購、外賣等不用出門就能購物的風潮很快吹向日本。但日本與我們國情不同,在缺少人力的情況下,外送費成了一頓飯費中的主力,這對於需要節省開支的上班族來說是很不值當的事情。

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所以相應地,日本街頭存在著不計其數的便利店,裡面有速熱飯食供應,自然也有速煮的拉麵。且相對需要堂食的日式拉麵來說,速食拉麵價格更為低廉,也更加節省時間。最終,便利店速食將會佔據大部分市場,直接阻斷了日式拉麵企圖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存活下去的想法。

拉麵師傅的生活難以為繼,日本純手工的拉麵店也在逐步減少。現今日本的遊客量大,許多都是慕名而來的海外遊客,為保證自己的旅遊體驗,自然會尋求知名品牌的拉麵店享用,而品牌連鎖的拉麵店為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前提下保證供應量與品控大部分是使用濃縮湯包。

如果你真的覺得拉麵湯底太鹹的話就去要求加開水吧,畢竟品牌店為的是服務與擴大版圖,並不會因為你小小的請求而感到不適。

再次,日本現在的純手工拉麵店都是一些老人家開的,因為現在年輕人願意學習手藝的是越來越少,都喜歡更加現代化科技化的東西,傳統技藝難以得到傳承。

老人家或許是為了生計,或許是為了打發閒暇時間,選擇開了這麼一家小店,每日熬一定量的湯底,招待三三兩兩的客人,湯底沒了就關店,反而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老店是現在年輕人最為推崇的探店選擇,具有新鮮感跟難以預料關店時間的少許刺激。

如果你在日本找到了這樣一家老店,在品嚐了湯底之後覺得不合口味大可以大大方方地說出來,這並不會讓拉麵師傅感到傷自尊。現在的拉麵師傅大多數是店鋪老闆本人,他們開門做生意本就喜迎四方來客,哪有店家挑剔客人的道理?

在日本拉麵湯底耗時長,吃拉麵要求加開水會被當成槓精嗎?

且在日本不崇尚個性的大環境下,海外遊客又極多,是極少發生店家與遊客不合的事情的,這樣不僅有損當地人的形象,並且妨礙了日本作為一個旅遊國家的發展前景,這在日本是不可原諒的事情。

在拉麵店點餐時是有暗號的,店員只會問你“にんにく入れますか(要加蒜嗎)”但回答的時候要說“野菜にんにく油”,意為蔬菜大蒜油脂。

可見在日式拉麵店中,是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選擇調料配菜的添加與否的。既然大蒜、油脂類的重味食物都可以加,那為什麼不能加水呢?難道拉麵是為了重口味的人而存在的嗎?

當今社會全球化開始普及,日式拉麵店在全球各地遍地開花,不論你在何地吃到不合口味的拉麵,都該大方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不僅是因為你花了錢,更是側面證明了你對食物認真、尊重的態度,正是因為你對待美食的態度端正,才會想去調整它,讓它更符合你的期待。

參考文獻:

《拉麵—食物裡的日本史》

《日本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