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遇到鄰居小美和媽媽一起出門,小美扁著嘴拖著哭腔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小美媽媽無奈的摸著小美的肩說,“你這個孩子就是玩的太瘋了,昨天開學第一天就沒去,今天可不能再請假了啊!”這樣一說,小美更委屈了,扭著身子說,“我不嘛!媽媽再請一天假吧!我還沒睡醒呢!明天肯定去上學!”“不行!”小美媽媽生氣的拉過小美,快步走了。

國慶小長假過後,幼兒園的孩子出勤率特別差,很多孩子在節後的第一天都請了假,有些孩子是因為感冒了、有些孩子是鬧了腸胃炎、有些孩子被家長送到幼兒園後,大聲哭鬧著不肯和媽媽分開、還有些孩子表現出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吃飯的時候食慾不佳等症狀,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因為七天小長假鬧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假期綜合症”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假期綜合症 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週和國慶黃金週)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患上假期綜合症的原因通常是,長假期間很多人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致使睡眠規律、飲食規律被打亂,上班或上學之後,心態、情緒一時調整不過來,而出現了生理上、心理上一系列的應激反應。

假期綜合症在職場中很常見,職場人通常工作壓力都很大,假期放鬆過了頭,當需要重新投入繁忙緊張的工作中時,會出現短暫的不適應症狀,同理,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而且症狀比成年人還要嚴重。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01、 孩子為什麼會遭遇“假期綜合症”?

國慶長假開期間,寶寶首先是不用早早起床去上學或去幼兒園了,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上課不用寫作業;

其次,媽媽可以天天陪著寶寶,免去了孩子因為要和媽媽短暫分開而傷心;

還有,十一長假期間可能會去拜訪長輩,吃好吃的必不可少,甚至一些平時爸爸媽媽不允許寶寶吃的糖果啊、冰淇淋啊,也會默許孩子吃一些;

而且在假期間,父母通常也會放鬆對自己和孩子的要求,晚上刷劇、熬夜看手機,孩子以樣學樣也會陪著媽媽晚睡,甚至玩平板、打遊戲,父母則會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有些家長還會利用黃金週帶寶寶出門旅行,走走停停的旅程,最容易使人身心放鬆,孩子會完全從緊張的學習氛圍內剝離出來;

整整七天,孩子如同生活在一個充滿夢幻色彩的粉紅泡泡裡,每天的任務就是吃飽了玩、玩夠了睡、睡醒了再繼續吃和玩,當長假結束時,這枚粉紅色的泡泡一下子被刺破,孩子猝不及防的跌落回現實中,自然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分離焦慮強烈,不願意去幼兒園,面對爸爸媽媽要上班哭鬧不休,賴著媽媽不願意分開;即使上學了,上課時也難以集中精神,總是回味旅途中有趣的事情等等。

其實,不止國慶黃金週過後孩子會出現“假期綜合症”,每次假期過後孩子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假期綜合症現象,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調理節後不適,使孩子儘快收心回到學習中。那麼父母要如何做呢?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02、 父母要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幫助孩子滿血復活

  • 1、 作息時間調整:

節後孩子通常會出現:早上睡不醒、晚上睡不著,作息規律紊亂。

誘因:假期期間父母和孩子都處於放鬆狀態,一切的行動都圍繞的“玩”來開展,自然會放鬆對孩子作息時間的合理安排,孩子會和父母 一起熬夜刷劇,玩遊戲、看視頻,晚上睡得晚,早上醒的更晚,作息時間全打亂。

調整方案:父母和孩子要一起調整作息時間,父母首先要自律,要以身作則,不要再熬夜、晚睡;並且將睡前的流程恢復到放假前的狀態,提前吃晚飯、恢復孩子晚上看電視的限制時間,督促孩子早早洗漱、早早上床、媽媽可以幫孩子講睡前故事,喚起孩子正常的生物鐘記憶,使孩子的作息時間儘快調整回放假前的狀態。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 2、 飲食調整:

節後孩子通常會出現:食慾不振、厭食、腹瀉、腸胃炎;

誘因:長假期間,孩子吃的太多太雜、孩子腸胃功能發育不健全,很容易誘發積食、腹脹、腹瀉等;

調整方案:節後父母要注意幫孩子減少油膩食物的攝入量,讓超負荷運轉的腸胃也放鬆一下,多吃一些清淡的,如粥、湯等益於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喝白開水,減輕腸胃負擔。

如果孩子積食嚴重,媽媽可以幫孩子準備一些山楂片或山楂丸等小食品,即消食又開胃,有助於孩子儘快恢復食慾。

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慢跑、跳繩、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而不感覺勞累為益,也有助於孩子消耗身體內積蓄過多的熱量;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 3、情緒調整:

節後孩子通常會出現:不願意去上學或去幼兒園,分離焦慮明顯,和父母分開時哭的撕心裂肺等等;

誘因:孩子對環境的記憶不如成年人深刻持久,假期生活又過於愜意,孩子對幼兒園或學校生活已經有些淡忘了;而且在假期中,父母和孩子天天在一起,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一天到晚的陪伴,突然分開會出現強烈的不適應感;

調整方案:(1)喚醒孩子對學校或幼兒園的記憶: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整理小書包,並引導孩子多談一談學校或幼兒園曾發生過的有趣的事情、問一問孩子喜歡的小夥伴的名字、在課堂上曾經做過哪些好玩的手工、或者拿出練習冊,讓孩子複習一下作業題,幫助孩子活躍思維,喚醒孩子對學校或幼兒園生活的美好的回憶,使孩子在潛意識裡重新接受要去學校或幼兒園的事實。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2)激發孩子想去幼兒園或學校的慾望:如果孩子表現出強烈的不想去的意願,家長也不要過於嚴厲的呵斥孩子,而是要接納孩子不想去的情緒。

同時,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媽媽也不想去上班。但是,我們在假期的旅行途中,發生了那麼多好玩的事情,我想去和我的同事和朋友分享一下。寶寶是不是也想和小朋友們分享你的旅行啊!我們帶回來的,那些好玩的紀念品,寶寶也可以送給小朋友或老師啊!“從而激發起孩子想去幼兒園或學校的慾望。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3)提前預演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孩子自行挑選,第二天要去幼兒園或學校要穿的衣服,準備自己的學習用品,檢查書本是不是帶齊,鉛筆有沒有削好;讓孩子有一個對上學或去幼兒園的心理準備和接受的過程;

媽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擬《媽媽送寶寶》去幼兒園的場景遊戲,和孩子輪換著扮演媽媽的角色。

當孩子扮演媽媽時,媽媽也可以裝做哭泣的樣子,拉著孩子不肯走,孩子通常會學著媽媽以前安慰自己的方式來安慰父母,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比如學媽媽安慰自己的話,“別哭了!你放了學,媽媽就會來接你!”那麼,父母就可以趁機和孩子做約定,”明天媽媽也在寶寶放學的時候來接寶寶好嗎?“以此來消除孩子和父母分離的不安感;

或者是”寶寶長大了,可以自己上學了,不用媽媽每天陪著了,真棒!“讓孩子在父母的肯定中獲得成就感,以此來消減孩子的分離焦慮。

幫助孩子克服假期綜合症,父母不要操之過急,而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注重孩子的情緒疏導,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要讓孩子以一種相對輕鬆的心態來接受開學這件事,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來克服惰性,孩子會更有動力也會更積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