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自古套路得人心(下篇)

李經緯的後輩中,也有一人將免費的商業邏輯運用到了極致,這個人就是至今被商界津津樂道的周鴻禕。周鴻禕把握了人性中“免費”和“恐懼”兩個點,開創了“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利用用戶對惡意軟件、病毒的心理恐懼,周鴻禕向董事會提出免費殺毒,這種做法充滿了未知風險,董事會集體反對,周鴻禕只說了一句話:“想要賺大錢,就要顛覆已有的規則。”

人都是逐利的,雁過拔毛,取蜜蜂腰是人性使然。免費能夠成就規模,折扣和優惠卻能促使消費。每逢商場打折促銷,消費者匯聚瘋狂搶購,衝動消費。美團的崛起,是基於人性的角度思考商業模式,利用人性對摺扣促銷趨之若鶩,締造了團購帝國,緊接著利用人性的懶惰,美團發展了外賣、上門服務等業務。


商界,自古套路得人心(下篇)


滴滴瞄準的也正是人性“懶惰”的商業邏輯,用免費和補貼燒出過億的用戶。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上門洗車和上門美甲這類同樣基於人性“懶惰”的O2O是偽需求?試想一下,一個自己經常擦鞋的人會不會請人上門擦鞋?一個經常開車的司機,隨時隨地都能找到洗車的地方,需要專門開車回家等人上門嗎?美甲也是一樣,本身用戶群體過小,使用頻次過低,跟別提上門服務了。

將這種貪婪逐利商業化,打造成全民購物狂歡節的是雙11。今年的雙11, 52秒天貓成交額就突破了10億,全天交易1207億,按照中國人均月收入6000元計算,1207億相當於上班族工作2011666個月,55114年不吃不喝,到底是什麼促成了雙11如何可怕的盛宴?貪婪、從眾、利他、後悔等種種人性作用其中。雙11的折扣促銷點燃了人性的貪婪,人往往還有一種拖延症,比如說你想減肥,今天明天隨時都能開始,你往往會拖延,而一旦有人組織減肥,並告訴你,你身邊有超過一半的人已經加入其中獲利,你會怎麼做?而人們一旦消費,為了減輕透支消費的負罪感,往往會為家人、朋友購買禮物消費,這是利他思維導向。可以說,雙11是一種基於人性,非常複雜而經典的營銷套路。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人們往往對輕易得到的東西不加珍惜。西方經濟學將這種消費心理稱之為效用理論,即消費者從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感,越是稀缺便越容易得到滿足,雷軍就將這種飢餓營銷應用到了極致,引而不發,越是得不到便越趨之若鶩。然而僅憑一種商業套路,只能打響品牌卻並不能持久。小米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不及華為,新機也並沒有較大功能的提升,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越來越高,用戶自然流失,估值必然縮水。

小米的案例說明營銷只是一種套路,如果核心產品不能滿足人性需求,照樣會在商道殘酷血戰中,兵敗如山倒,馬革裹屍。《鬼谷子》第一章開篇即講“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企業存亡須通曉人類思維規律,揭露萬事變化,用現在話來說就是順勢轉型。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天花板極限,阿里巴巴上市後,馬雲做了互聯網金融,轉型大數據和雲計算業務;QQ未死,騰訊搶先做了微信生態;王健林地產起家,卻涉足文化、金融等業務……

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當把握人性,看產品的商業邏輯,是否是基於人性真實需求,且能持續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