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熱播電視劇《小歡喜》,當方圓(黃磊 飾演)人到中年被公司辭退,本想著倚靠之前的社會關係,重新整合資源從頭開始,結果卻四處碰壁,甚至被自己混的風生水起的師弟懟的毫無脾氣,尷尬不已。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方圓走出辦公大樓,除了吐槽一句“在這兒辦公的人真孫子”,也是無可奈何。

最後,本想靠發紅包在朋友圈獲取些工作諮詢,但除了損失八百塊錢,換來肉疼的教訓外,還有就是對人脈的重新定義: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方圓失業後敢於向朋友、師兄弟尋求幫助,很明顯,日常的溝通交流給了他自信,至少表面上一片祥和,大家都是對等的關係;但失業後,大學校友圈不給力的現狀也表明:自己之前的人脈都不好使了!這又是為何?

人脈,其實就是一種“價值交換”,建立在雙方都有利用價值的基礎上的。

先不論個人能力的發展相較他人是否滯後或平庸,方圓之前的工作算得上是中規中矩,但用妻子童文傑的話說:“你是公司元老,準總監級別的”。對他人而言,大的忙幫不了,至少能為別人提供所在行業的信息諮詢;而今知天命之年失業在家,他僅有的利用價值也被瞬間消解了。

人,其實就是這麼現實。

與方圓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其發小季勝利和好基友喬衛東。

季勝利不用多說,位高權重,受邀出席兒子學校的開學典禮,看病就醫一路綠燈,就連“表情包”事件,都有外人提醒,老師校長極力配合,避免事態發酵。

喬衛東,萬千身家,雖然人物塑造的油膩、猥瑣,甚至被保安懷疑是小偷,但物業經理的態度就能說明一切:“喬總”二字敬稱掛在嘴邊,見面極其客氣,又親自前往小區樓下開門禁。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季、喬二人,一個有權、一個有錢。

在普通人眼裡,他們就是資源、就是人脈!關鍵時刻說不定能幫到自己,哪怕這種概率極低。

說到底,當你實力強大時,就會有數不清的人願意和你結交。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有一期《奇葩說》,趙薇作為嘉賓受邀出席。

當馬東問趙薇:“咱倆是老朋友了,但我不知道你和康永熟不?”

蔡康永和趙薇倒沒直接回應,但趙薇提到:“有次在臺北吃火鍋,康永在隔壁,最後他結的賬。”

蔡康永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當時正在吃火鍋,突然旁邊湊過來一人,我還以為又是粉絲想合影,煩死了!誰知是趙薇。”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普通人在他眼裡是透明,但見到趙薇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甚至吃飯為對方結賬。

這不是因為蔡康永勢力,他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看到的只是與自己對等的人,亦或是需要仰望的強者。

趙薇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是綜藝大咖,一個是收視女王,雙方的魅力確實不同凡響,同時也有著共同的話題和層次,他們是對等的,也是願意相互結交的。

事實上,當你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可以吸引到同等強大的人脈資源。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自2000年起,以慈善為目的的巴菲特午餐開始逐漸吸引著全球媒體的關注,競拍價格屢創新高,相當多的成功人士對能與“股神”巴菲特共進一餐有著濃厚興趣。

投資大師身份的光芒不僅能給競拍者帶來不錯的宣傳機會,更是塑造個人品牌的大好良機,這些都是巴菲特午餐的光環效應。

人脈資源極其附加效應,有時候就是千金難買。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巴菲特午餐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內心深處都期待自己變得更好。

許多人在追求理想和成功的過程中,看到同領域的一些精英式人物,內心迫不及待想達到那個高度,期待通過結識更高層次的人獲取相關資源,這是極不現實也是極不可取的。

就像方圓在微信群裡撒過的紅包雨,最後除了幾句“謝謝”和敷衍式的動圖,你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與其削尖了腦袋拼命融進別人的圈子,不如積累經驗,步步為營,提升自己的實力。

當自己變得更強大了,你就成了別人眼中的人脈。

《小歡喜》,有實力的人才有人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