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們,給後浪打個樣!

B站推出的何冰演講的《後浪》,讓人眼前一亮,無疑成為五四青年節海量信息中最耀眼的一朵。

《後浪》回應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唱衰,肯定了年輕一代積極進取、昂揚向上、多元發展的精神狀態,讓人元氣滿、信心足。

在雜音嘈雜、魚龍混雜的輿論場裡,就需要這樣的作品,給人正能量,給人指方向,給人穩立場。

因為,我們始終要牢記,五四精神的八字內核:愛國、民主、科學、進步。

這八個字歷久彌新,需要融進我們的基因裡,一代代發揚光大下去。

是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年輕的後浪們出生在一個物質、精神、技術豐富的時代,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手段更加快捷,選擇更加多元。

年輕的後浪連起茬來、茁壯成長,能在風中逆行,能在浪中搏擊,能在“疫”中奮戰,能在難中崛起,這是家庭之行、民族之幸、國家之幸。

李敖有一首打油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

李敖的打油詩看起來有點悲觀,說的確實自然規律,沒有破就沒有立,沒有死就沒有生,沒有舊就沒有新。

前浪越堅強,後浪越有力量。前浪走得越遠,後浪越有空間發展。前浪的肩膀越厚實,後浪的腳步越穩健踏實。

因此,在浩浩湯湯的時代大潮中,被拍的前浪們不能自暴自棄停滯不前,也不能心滿意足不思進取,應該更努力更進取,給後浪們打個樣!

小的時候,老人們教育我們,不要天天把“煩死了”“累死了”“窮死了”等話掛在嘴上。

那個時候,他們不知道“負能量”“負面情緒”這樣的詞,但已經知道“負能量”“負面情緒”的危害。

年齡漸大的前浪們,有時候也常把“我們老了”“年齡大了”這個不行了那個不中了掛在嘴上,這也是“負能量”,裡面含著對被追趕被拍打的恐慌、無奈、焦慮等。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生老病死,進退騰挪,都是自認現象,沒有必要驚慌失措,沒有必要頹廢沮喪,應該做好當下,坦然面對。

在沒有被拍掉以前,前浪們仍然處在時代的前沿、工作的一線,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工作,為後浪的前進打好基礎、掃除障礙。

這個時候,建議前浪們去讀一讀《年輕》,給自己的身心充充電、加加勁。

這篇文章是德裔美籍人塞繆爾.厄爾曼70多年前寫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其中有幾句話是這樣說的:

而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夥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

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人類才出現了老人。

所以,只要勇於有夢,敢於追夢,勤於圓夢,我們就永遠年輕!

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老了,錯誤引導自己!年輕就是力量,有夢就有未來!

前浪們,給後浪打個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