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101年前青年的街頭吶喊,在當代青年心中已掀不起半點波瀾。本以為今年五四會平靜度過,沒想到朋友圈卻被B站《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刷屏。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52歲的“前浪”何冰用老一代激情澎湃的朗誦腔,毫無保留地讚美年輕人。


“老年人在全面討好年輕人,年輕人表示很受用,中年人看了不爽各種逼逼。”朋友圈、微博、豆瓣等地因為這段視頻被嚴重撕裂。在青年節這天挑起代際對立從而成功出圈,不得不說是“小破站”的高明之處。


儘管有人表示“在前浪和後浪前赴後繼的語彙中,處在中間推波助瀾承前啟後的中堅力量頓時失語。”但作為已經浪不起來的“中浪”,我們仍然不願意“失語”。


首先,演講開頭樹立的那個“假想敵”——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們——早就在互聯網上銷聲匿跡了。在這個年代,商家與官媒、消費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合流之下,獻媚年輕人已經成為新的政治正確。商業、文化等領域全方位的年輕崇拜使這樣的“假想敵”顯得格外可笑。


即便中年人如此卑躬屈膝地獻媚年輕人,依然有大批年輕人不買賬,微博博主@評論屍的觀察是:朋友圈裡95後00後幾乎沒有轉那條後浪視頻的。轉發點贊寫一堆慷慨激昂評論的全是前浪老狗。


因為,“年輕人根本不需要一個老頭站在那裡說你們年輕真好你們勇敢真好——老頭們才喜歡這麼幹——因為這是一種授銜儀式”。在不少無動於衷甚至感到尷尬的年輕人看來,這樣的表白過於“爹裡爹氣”。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誰給了一個70後定義年輕一代的權力?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真就那麼值得鼓勵嗎?青春難道只意味著善良、勇敢、無私,而不能有悲傷、迷茫?否定和嘲諷就意味著弱小?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悲哀?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難怪有人會說這段視頻“是一個濃濃爹味的刻奇現場。青年人在這裡不過是被爹羨慕、致敬、感激的客體。”如果真有年輕人因為被主流認可、前代人獻媚而集體高潮,也就沒資格批駁“一代不如一代”的論調。


B站的這段視頻嫻熟地用製造代際對立的方式,將在前人創造的物質、精神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包裝為開放、多元,將科技發展與時代進步的“紅利”視為年輕人獨享的專利。


其實,這樣頗具洗腦效果的宏大敘事與自我感動,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可悲的是,還真的有很多年輕人吃這一套,以被主流認可、上一代承認為榮。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正如視頻中所說,對於互聯網原住民來說,“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被盡情享用。”但上世紀80年代文化大爆發的一代年輕人不也是如此?通過B站搬運工看YouTube視頻,並不比當年手捧《存在與虛無》優越多少。


在任何人可以學習任何時代的文明成果,任何人可以按照興趣和任何人結合的互聯網時代,年齡、代際早已是應該拋棄的一種劃分方式。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這樣的自由並不由年輕人獨享,而是互聯網帶給所有人的禮物。


對於年輕人來說,只是”坐享其成”,享受所謂“選擇的權利”沒什麼值得驕傲的,重要的是創造選項的權利,不是隻能從資本控制的流量明星中選擇,不是將選擇品牌的自由視為全部的選擇自由。


B站《後浪》刷屏,為什麼都是“前浪”在轉?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要在全網吹捧中被衝昏了頭腦,不要真的將《獻給新一代的演講》中的讚美照單全收。


因為,年輕並不天然代表著進步、開放,以及對多元價值觀的包容,互聯網並不會自動許給我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從小圈子之間愈演愈烈的舉報風,從“三觀黨”向越來越多文藝作品開刀,從粉圈文化如癌細胞一樣全網蔓延,就能看到現實可能正好相反——年輕人興趣圈子內部的“極化效應”,正導致相互之間的黨同伐異,轉而尋求權威力量的介入和裁決,恨不得將對方置於死地。


而面對無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文化資源的年輕人,可能會在“無限豐饒”選擇困難症中飢渴而死,或者在小眾愛好的桃源中“不知秦漢,無論魏晉”,直到“房子塌了”。


如果探索和學習不是從現實問題出發,不是為了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只是虛擬世界裡的自娛自樂,那麼年輕人的所學不會推動現實的高牆半分,所喜愛的可能會瞬間“被消失”,所謂的選擇也只是在劃定好的範圍內的選擇。B站只不過是一片埋了更多鴕鳥腦袋的沙丘。


在同一條奔湧的時代河流中,本不應該區分所謂的前浪、後浪,因為每一代人都面臨著同樣的現實,同一頭“房間裡的大象”。


不同代際之間不應該踩踏為敵,互相嘲諷,而應該在潮頭之上盡到自己應該盡的那份責任,不因為現實的捶打而消沉退縮、明哲保身。否則,今天風光無限的“後浪”終究也會被狠狠拍在同一片沙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