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后,所有親人都得到了封賞,為何唯獨剩下他?

劉邦家有四兄弟,劉邦是老三。劉邦年輕的時候沒少被他爸數落,但劉邦是老劉家最有出息的人,他最後混成了皇帝。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邦成了皇帝,劉邦的一幫窮親戚,立刻搖身一變成了皇親國戚。劉邦的二哥被封為代王,劉邦的四弟被封為楚王。劉邦四弟的頭銜還是劉邦從韓信手中奪來的。劉邦的二哥與四弟都有賞賜,劉邦的大哥呢,他怎麼沒有任何賞賜?

劉邦的大哥叫劉伯,但這個樸實的農家漢子並沒有富貴命,他在劉邦登基之前就離世。劉伯雖然死了,但他留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叫劉信。劉邦當皇帝后,所有的親人與子侄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但他唯獨漏掉了他大哥的兒子。劉老太公為了長孫封賞問題來找過劉邦,劉老太公天真的認為漏封劉信只是劉邦忘了。劉邦對劉老太公說:''我不是忘了封這個侄子,他媽不是一個厚道人。''劉邦的大嫂到底做了什麼對不起劉邦的事?

劉邦稱帝后,所有親人都得到了封賞,為何唯獨剩下他?

劉邦早年不務正業,不是惹是生非就是喝的爛醉如泥,劉邦就是劉家的''混賬兒子'',所以家裡人與劉邦的關係都比較緊張,劉邦的大嫂自然也看不起這個混混小叔子。劉邦臉皮厚,每次惹事後,就帶著一幫狐朋狗友,來大嫂家蹭吃蹭喝。大嫂一邊膽戰心驚的收留這群犯案人員,還要勞心勞力為這群混混準備吃喝。幾次過後,劉邦大嫂再也忍不了了,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讓劉邦帶的混混自行離去。

劉邦稱帝后,所有親人都得到了封賞,為何唯獨剩下他?

某日劉邦又臉厚的帶人來大嫂中蹭飯,大嫂故意把鍋刮的很響表明家裡沒有飯了,劉邦的朋友一看大嫂擺出了這陣勢,就知道今日估計要喝西北風,於是紛紛離去。等人走光了,劉邦來到鍋前,看鍋裡還有飯,劉邦才知道大嫂在故意下他面子。劉邦在江湖中混,最看重面子,連一頓飯都不能給朋友吃,以後還怎麼混。劉邦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劉邦稱帝后,所有親人都得到了封賞,為何唯獨剩下他?

當了劉邦的皇帝,開始報復大嫂,他不給大嫂與大嫂的兒子任何封賞。但是劉信畢竟是他大哥的兒子,劉老太公又在劉邦跟前給大嫂一家求情,最後劉邦還是封劉信為侯。劉邦不想讓大嫂一家太安逸,於是他在劉信的封號中動了手腳。劉邦封劉信為''羹頡侯'',''羹頡''就是敲擊羹鍋的意思,劉邦用劉信的封號來諷刺大嫂當年故意刮鍋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