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最可悲的高手,創出兩門神功,影響江湖數百年卻被刪改

金庸筆下的故事多數都是以悲劇收尾,讓人讀起來有種意難平之感,畢竟江湖是個充斥著腥風血雨的地方,在各種因愛恨情仇而起明爭暗鬥之後能有幾人全身而退?所以對於涉足江湖的人來說,他們的悲劇結局似乎是註定的,就比如《天龍八部》中蕭峰打遍天下無敵手,最終的結局卻是在宋遼兩軍陣前自行了斷,又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他武功蓋世最終卻戰死在襄陽,主角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書中的那些配角了,不過這類角色算得上最慘嗎?還有一類人也許比他們更慘。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的命運皆由作者掌控,其實能夠在書中留下亮點,即便最後的結局是悲劇也算是“死得其所”,而有一類角色就不同了,他們是正兒八經的“工具人”,需要的時候安排他們出場,不需要的時候隨意棄之,就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那位高手,創出兩門神功,影響武林數百年,卻因設定矛盾而被刪改。

一、創出神功之人

金庸筆下有不少創出神功的人,但多數高手能夠創出一門頂尖絕學就已經算是非常強大了,能夠創出兩門神功並且流傳數百年那就太稀奇了,比如《神鵰俠侶》中的主角楊過武功集天下所長,最終也只創出了一招黯然銷魂掌而已。

金庸筆下最可悲的高手,創出兩門神功,影響江湖數百年卻被刪改

(張三丰劇照)


又比如金庸筆下各個門派的創派祖師,就拿武當派來說,張三丰雖然創出過不少強大的武功,但論其根本,其實還是在於“太極”二字,其他武功不過是太極之道的演變而已;再看看丐幫祖師創出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其實最強的還是降龍十八掌,那打狗棒法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那是“幫主專屬武功”,所以還是很難有人能夠創出兩門流傳數百年的武功。

簡言之,能夠創出多門武功的人很多,但創出兩門以上神功的人卻很少。

二、九陰與九陽

金庸在“射鵰三部曲”中創作了《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兩部武學寶典,可以說這兩本經書就是這數百年間最精妙的武功,《射鵰》五絕第一次展開華山論劍就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而後他們中除了黃藥師之外也都染指這本經書中的武功,至於《九陽真經》,僅僅只是殘卷就成就了少林、武當、峨眉三大門派,更是讓張無忌成了驚豔武林的少年英雄,可以說這兩本經書是改變了武林的格局。

金庸筆下最可悲的高手,創出兩門神功,影響江湖數百年卻被刪改

(九陰真經劇照)


其中這《九陰真經》是由北宋大內文官黃裳所創,而《九陽真經》是由與王重陽斗酒的一位僧人所創,所以這兩本經書與本文有何關聯呢?其實讀過連載版金庸故事的人就知道,在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提到過一個設定,這兩本經書最初的創作者都是達摩祖師。

等於說達摩這個角色在後續的版本中是被刪改了的,他在金庸武俠體系中的地位是被大大降低了,金庸為何要做這種刪改?原因其實很簡單,設定有問題。

三、設定上的矛盾

《九陰真經》這本經書會讓人產生一種誤解,彷彿這經書中的武功都是陰毒無比的,全都是梅超風所用的那九陰白骨爪一般恐怖,像極了邪派武功,其實不然,其實達摩會創出這般武功就已經算是設定上的漏洞了,然而這不是最大的漏洞,《九陰真經》一直被視為陰盛陽衰的一本經書,沒有做到陰陽互濟。

金庸筆下最可悲的高手,創出兩門神功,影響江湖數百年卻被刪改

(僧人劇照)


​新修版的斗酒僧正是在看了《九陰真經》之後覺得這經書過於注重“陰”的一面才創出了陰陽互濟的《九陽真經》,然而書中明確提到過,郭靖在修煉了《九陰真經》的總綱之後也是能夠達到陰陽互濟的,所以說兩本經書在設定上都是“陰陽互濟經”,本質沒有太多區別。

金庸筆下最可悲的高手,創出兩門神功,影響江湖數百年卻被刪改

(達摩劇照)


那麼這樣的設定就產生了矛盾之處,如果最初這兩本經書都是達摩祖師所創,他又有什麼必要去創作兩本幾乎一模一樣的經書呢?顯然這就不符合常理了,達摩這個角色被刪改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這也是他的可悲之處,金庸借他提出“九陰”、“九陽”的概念,後卻又讓他與這兩門神功毫無關聯,這就是一個文學人物的悲哀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