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在足球世界,中國和德國幾乎是雲泥之別。

中國每每幻想著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但只得過兩次亞洲盃亞軍,一次進入世界盃,眼下更是連進入亞洲盃都要衝一衝。

德國隊的目標只有世界冠軍,19次打進世界盃,13次進入4強,4次奪冠,只有2018年唯一一次沒有小組出線——而俄羅斯,畢竟是德國人幾代人的夢魘之地。

就球員來說,我們引以為豪的楊晨、邵佳一、謝暉,也只不過是德甲的普通球員,到德乙才稍微有些星味。

除了女足,中國足球似乎沒有任何能與德國足球比較的地方。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先從學習做起?先從基礎學起?

先看看德國是如何利用聯賽體系搭建足球金字塔的吧。

德國,從頂級德甲到街道級業餘大致分為10個級別,中國實際上也有7級,看上去差別似乎不大啊

但腿腳好不好,只有走兩步才知道。

(一)

我們一步一步往下走,先看職業級別的聯賽

1-德國頂級聯賽是德甲,中國頂級聯賽是中超。雖然德甲是五大聯賽之一,但中國可是目前火爆全球的超級聯賽,名頭上完勝之,更是不差錢,中超聯賽頂薪特維斯已經到了3750萬歐,基本上等於萊萬(1600萬歐)+穆勒(1500萬歐)+羅本(800萬歐)年薪加起來了。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2-德國次級聯賽是德乙,中國次級聯賽是中甲。作為次級別聯賽的觀眾上座率,是較能反應真正的球市狀況和群眾基礎的——在本賽季到現在為止,歐洲次級聯賽上座率最高的十個俱樂部,德乙佔了4席,分別是漢堡(場均5萬人),科隆(場均4萬8千人),聖保利和德累斯頓(都是場均2萬9千人左右);而本賽季中甲第26輪,卻只有一場人數過萬,甚至有浙江綠城對新疆雪豹的觀賽人數只有439人,這裡可以哀嘆一聲了。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3-德國三級聯賽是德丙,中國三級聯賽是中乙。都是屬於兩國最低一層的純職業聯賽,但是狀態簡直是冰火兩重天——中乙現在鬧出大規模的欠薪、轉手、出讓的風潮,彷彿中乙俱樂部是一塊燙手的山芋,誰碰誰難受;德丙竟然都是成立幾十年上百年的老牌俱樂部,慕尼黑1860,卡爾斯魯厄,凱澤斯勞滕,布倫瑞克都是成立一百多年的俱樂部,像邵佳一待過的科特布斯(1966年成立),都是小字輩啊。而說到德丙球隊的戰鬥力,這有一箇舊聞以供參考:河南建業曾在2018年初造訪德國,與德丙保級球隊開姆尼茨打了場比賽,比分是0-5。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稍微跑歪了的結論:

從職業聯賽的級數設置來說,兩者沒有什麼區別,兩種聯賽現實鮮明的反差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在我看來,這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足球文化——

1-在中國投資人手裡,足球更像一種工具和槓桿,用以撬動更多的財富。所以,中國足球所有的資金和熱情幾乎都集中在中超,用浮躁堆砌起虛幻的塔尖;而在德國,更傾向於將足球俱樂部當成是獨立的產業。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2-而中國老百姓,真的沒有那麼喜歡足球,他們更多的是喜歡熱鬧、話題和宣洩的渠道;他們更多追求的成功的虛榮;而在德國,足球似乎是常伴左右的朋友,一起生活的朋友。

這兩點,決定了中國足球的光鮮在面上,像紅色的鼻頭閃閃發光;而德國足球的強大在基底。

(二)

再走一步,我們看看業餘聯賽。

我一直認為,業餘足球是職業足球的基底;足夠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達到一定水準專業的指導和訓練,才能在促進更多的精英產生,而在業餘級別的聯賽設置層面,中德的差別就比較明顯了,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球隊數量和准入門檻上。

先說中國,在中乙之下,在中國足協組織下成規模的業餘聯賽,就是中丙(2018年改名叫中冠)。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但是從實際操作情況上看,中丙大概是4個層級業餘聯賽概括性稱呼:

1-最高層級,稱為總決賽,2018年共有全國8個大區產生的16支球隊參與,以盃賽形式捉對廝殺,前四名升入中乙,第五六名分別與中乙聯賽後兩名進行附加賽,勝者參加中乙;

2-第二層級,是大區賽,全國分為8個大區,每個大區各有6-8支球隊(17年18年均是50支)在指定場所進行單循環積分賽,前兩名出線打總決賽;

3-第三層級,就是產生各大區賽參賽資格的城市聯賽了,現在是17個重點城市27個省區聯賽,看上範圍很廣,但是到了這個級別,很多地方是缺失的,像大連城市足球聯賽2017年就舉辦了半季,2018停辦;像辦了這個級別聯賽的,參與球隊和比賽場次也很有限,像河南豫冠聯賽,就是8支球隊就是每輪在指定場地集中比賽,整個賽季一共7輪。

4-第四層級,這就是城市聯賽的下級聯賽,更是稀缺,按筆者目前的資料情況,全國僅有13個該級別的聯賽。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好了,這幾乎就是中國足協體系下業餘足球的全部的,其他零星的,多是一些企業性質的了,影響力更為薄弱。

最讓我悲涼的,是數量,參賽球隊的數量——滿打滿算不過五六百傢俱樂部,

而對於參加城市聯賽,只需在當地工商註冊成立俱樂部就可以了,其他幾乎沒有什麼門檻。

相比之下,德國有25324個業餘足球俱樂部,這些業餘俱樂部還有各種梯隊,總數達到161727支球隊,業餘球員總數是650萬——這還是2015年的數據!

他們怎麼踢比賽?德丙之下至少還有七個等級的聯賽可踢——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前三個級別幾乎是典型的半職業聯賽,依次是5個大區足協的地區聯賽,大區下的14個地區足協聯賽,37個地方協會聯賽,重點是,他們不是賽會比賽制,每個級別都有完整的主客場賽季和升降級要求,組織和職業聯賽一模一樣,很多職業俱樂部的2隊就常年在此間比賽,拜仁2隊就長期在巴伐利亞地區聯賽征戰,是業餘聯賽的最高級別;而這個級別的俱樂部隊員幾乎都是每天一練,否則水平跟不上,很容易就降級。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而這三個層級是有很嚴苛的准入制度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專屬場地和青訓梯隊以及持證教練員和健康的財務審計。

第四個級別是純業餘和半業餘球隊之間的過渡級聯賽,範圍基本上是幾個相鄰的區縣和大點的城市,在中國,相當於鐵嶺市級聯賽吧,據參加過此級聯賽的在德留學生說,這個級別的球隊一般都是每週兩練,在週二和週四的晚上8-10點進行。

再向下三個級別,是純業餘的了,基本上屬於城區街道為單位的,放在中國,可能就是長安街隊和鑼鼓巷隊這樣的級別,註冊也很簡單,只要有合法的經營主體和場地(可租賃)就可向當地所在城市地方足協申請註冊,但是同樣有上下升降級的概念。

從中,我們看出,德國足球是相當強調分級和升降級的,為什麼?

1-使任何水平的足球愛好者都能擁有合適的比賽,保持興趣和熱情,得以持續普及;

2-避免高低水平不均衡造成的無聊與無趣;

3-使高水平球員和球隊自然而然的向上流動;

4-保證大量的比賽,通過同水平的競爭促進參與者水平的提升。

所以,在德國,業餘聯賽曾走出過國腳與巨星,譬如克洛澤,21歲之前就曾在業餘球隊洪堡隊效力。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其實,對比中德業餘足球聯賽體系的話,我們會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在低門檻的草根足球和職業足球之間,缺乏過渡和鏈接,我們是斷裂的,我們的中丙只等於人家的純業餘聯賽,而我們的中超卻號稱要成為第六大聯賽

我們現實中的足球,是兩個極端,要不是從小咬著牙走職業足球的一些尖子,要不就是胡亂在野球場上自娛自樂野生踢球者,兩者之間似乎缺乏有效互通的渠道。

就連真正從中丙向中乙衝的球隊,也多是投資人通過買殼買職業球員實現的。

這個鍋誰來背?全部扔給足協似乎也不合適——因為就是搭好這個架子,也沒有那麼多人踢球啊

說到底,這個原因就是中國足球基礎太薄弱,沒有基底,接觸足球的人太少,能接受專業性足球教育的人更少,以至於中國足球看上去很火熱,但大多數都是隻會嘴炮的鍵盤俠,能下場踢球的人都少。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沒有了基礎,又缺乏以前舉國體制的優勢,中國球員只能在幾個足校裡挑選,沒有競爭,中國足球的水平自然越來越下降

普及,和廣泛的專業化訓練,才是中國足球提升的根本之路,看看德國俱樂部是怎麼做的?

(三)

德國一個一線隊在業餘第四級的SV Kressbronn,類似於參加鐵嶺市級聯賽的那個級別球隊

一線隊擁有4名教練員和1名隊醫,均是業餘且兼職的,不過也都有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書,否則無法註冊

在2012年擁有自己的球場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俱樂部的青訓部門有14個年齡段的梯隊,共計300餘名孩子。分別是U19,U17, U16, U15, U14, U13, U11, U9, 和4支女足梯隊,以及一個啟蒙班。為此總共有超過30名教練員在俱樂部任職,他們負責這些孩子們的日常訓練和比賽。這些人有的是政府職員,大學生,學校老師和工廠大叔等。

中德足球聯賽體系深度比較,看中國足球究竟差在哪?

往嚴重裡說,我在短期內是不看好中國足球的,

因為去踢球的人太少,能接受專業性訓練的機會更少

我們只能感謝那些選擇足球道路的年輕人,還敢怎麼要求

這甚至是社會階段和價值觀的問題

所以,我們只能想想,奢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