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在足球世界,中国和德国几乎是云泥之别。

中国每每幻想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只得过两次亚洲杯亚军,一次进入世界杯,眼下更是连进入亚洲杯都要冲一冲。

德国队的目标只有世界冠军,19次打进世界杯,13次进入4强,4次夺冠,只有2018年唯一一次没有小组出线——而俄罗斯,毕竟是德国人几代人的梦魇之地。

就球员来说,我们引以为豪的杨晨、邵佳一、谢晖,也只不过是德甲的普通球员,到德乙才稍微有些星味。

除了女足,中国足球似乎没有任何能与德国足球比较的地方。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先从学习做起?先从基础学起?

先看看德国是如何利用联赛体系搭建足球金字塔的吧。

德国,从顶级德甲到街道级业余大致分为10个级别,中国实际上也有7级,看上去差别似乎不大啊

但腿脚好不好,只有走两步才知道。

(一)

我们一步一步往下走,先看职业级别的联赛

1-德国顶级联赛是德甲,中国顶级联赛是中超。虽然德甲是五大联赛之一,但中国可是目前火爆全球的超级联赛,名头上完胜之,更是不差钱,中超联赛顶薪特维斯已经到了3750万欧,基本上等于莱万(1600万欧)+穆勒(1500万欧)+罗本(800万欧)年薪加起来了。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2-德国次级联赛是德乙,中国次级联赛是中甲。作为次级别联赛的观众上座率,是较能反应真正的球市状况和群众基础的——在本赛季到现在为止,欧洲次级联赛上座率最高的十个俱乐部,德乙占了4席,分别是汉堡(场均5万人),科隆(场均4万8千人),圣保利和德累斯顿(都是场均2万9千人左右);而本赛季中甲第26轮,却只有一场人数过万,甚至有浙江绿城对新疆雪豹的观赛人数只有439人,这里可以哀叹一声了。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3-德国三级联赛是德丙,中国三级联赛是中乙。都是属于两国最低一层的纯职业联赛,但是状态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中乙现在闹出大规模的欠薪、转手、出让的风潮,仿佛中乙俱乐部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谁碰谁难受;德丙竟然都是成立几十年上百年的老牌俱乐部,慕尼黑1860,卡尔斯鲁厄,凯泽斯劳滕,布伦瑞克都是成立一百多年的俱乐部,像邵佳一待过的科特布斯(1966年成立),都是小字辈啊。而说到德丙球队的战斗力,这有一个旧闻以供参考:河南建业曾在2018年初造访德国,与德丙保级球队开姆尼茨打了场比赛,比分是0-5。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稍微跑歪了的结论:

从职业联赛的级数设置来说,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两种联赛现实鲜明的反差告诉我们,事情没那么简单,在我看来,这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足球文化——

1-在中国投资人手里,足球更像一种工具和杠杆,用以撬动更多的财富。所以,中国足球所有的资金和热情几乎都集中在中超,用浮躁堆砌起虚幻的塔尖;而在德国,更倾向于将足球俱乐部当成是独立的产业。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2-而中国老百姓,真的没有那么喜欢足球,他们更多的是喜欢热闹、话题和宣泄的渠道;他们更多追求的成功的虚荣;而在德国,足球似乎是常伴左右的朋友,一起生活的朋友。

这两点,决定了中国足球的光鲜在面上,像红色的鼻头闪闪发光;而德国足球的强大在基底。

(二)

再走一步,我们看看业余联赛。

我一直认为,业余足球是职业足球的基底;足够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达到一定水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才能在促进更多的精英产生,而在业余级别的联赛设置层面,中德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球队数量和准入门槛上。

先说中国,在中乙之下,在中国足协组织下成规模的业余联赛,就是中丙(2018年改名叫中冠)。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上看,中丙大概是4个层级业余联赛概括性称呼:

1-最高层级,称为总决赛,2018年共有全国8个大区产生的16支球队参与,以杯赛形式捉对厮杀,前四名升入中乙,第五六名分别与中乙联赛后两名进行附加赛,胜者参加中乙;

2-第二层级,是大区赛,全国分为8个大区,每个大区各有6-8支球队(17年18年均是50支)在指定场所进行单循环积分赛,前两名出线打总决赛;

3-第三层级,就是产生各大区赛参赛资格的城市联赛了,现在是17个重点城市27个省区联赛,看上范围很广,但是到了这个级别,很多地方是缺失的,像大连城市足球联赛2017年就举办了半季,2018停办;像办了这个级别联赛的,参与球队和比赛场次也很有限,像河南豫冠联赛,就是8支球队就是每轮在指定场地集中比赛,整个赛季一共7轮。

4-第四层级,这就是城市联赛的下级联赛,更是稀缺,按笔者目前的资料情况,全国仅有13个该级别的联赛。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好了,这几乎就是中国足协体系下业余足球的全部的,其他零星的,多是一些企业性质的了,影响力更为薄弱。

最让我悲凉的,是数量,参赛球队的数量——满打满算不过五六百家俱乐部,

而对于参加城市联赛,只需在当地工商注册成立俱乐部就可以了,其他几乎没有什么门槛。

相比之下,德国有25324个业余足球俱乐部,这些业余俱乐部还有各种梯队,总数达到161727支球队,业余球员总数是650万——这还是2015年的数据!

他们怎么踢比赛?德丙之下至少还有七个等级的联赛可踢——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前三个级别几乎是典型的半职业联赛,依次是5个大区足协的地区联赛,大区下的14个地区足协联赛,37个地方协会联赛,重点是,他们不是赛会比赛制,每个级别都有完整的主客场赛季和升降级要求,组织和职业联赛一模一样,很多职业俱乐部的2队就常年在此间比赛,拜仁2队就长期在巴伐利亚地区联赛征战,是业余联赛的最高级别;而这个级别的俱乐部队员几乎都是每天一练,否则水平跟不上,很容易就降级。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而这三个层级是有很严苛的准入制度的,必须要有自己的专属场地和青训梯队以及持证教练员和健康的财务审计。

第四个级别是纯业余和半业余球队之间的过渡级联赛,范围基本上是几个相邻的区县和大点的城市,在中国,相当于铁岭市级联赛吧,据参加过此级联赛的在德留学生说,这个级别的球队一般都是每周两练,在周二和周四的晚上8-10点进行。

再向下三个级别,是纯业余的了,基本上属于城区街道为单位的,放在中国,可能就是长安街队和锣鼓巷队这样的级别,注册也很简单,只要有合法的经营主体和场地(可租赁)就可向当地所在城市地方足协申请注册,但是同样有上下升降级的概念。

从中,我们看出,德国足球是相当强调分级和升降级的,为什么?

1-使任何水平的足球爱好者都能拥有合适的比赛,保持兴趣和热情,得以持续普及;

2-避免高低水平不均衡造成的无聊与无趣;

3-使高水平球员和球队自然而然的向上流动;

4-保证大量的比赛,通过同水平的竞争促进参与者水平的提升。

所以,在德国,业余联赛曾走出过国脚与巨星,譬如克洛泽,21岁之前就曾在业余球队洪堡队效力。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其实,对比中德业余足球联赛体系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在低门槛的草根足球和职业足球之间,缺乏过渡和链接,我们是断裂的,我们的中丙只等于人家的纯业余联赛,而我们的中超却号称要成为第六大联赛

我们现实中的足球,是两个极端,要不是从小咬着牙走职业足球的一些尖子,要不就是胡乱在野球场上自娱自乐野生踢球者,两者之间似乎缺乏有效互通的渠道。

就连真正从中丙向中乙冲的球队,也多是投资人通过买壳买职业球员实现的。

这个锅谁来背?全部扔给足协似乎也不合适——因为就是搭好这个架子,也没有那么多人踢球啊

说到底,这个原因就是中国足球基础太薄弱,没有基底,接触足球的人太少,能接受专业性足球教育的人更少,以至于中国足球看上去很火热,但大多数都是只会嘴炮的键盘侠,能下场踢球的人都少。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没有了基础,又缺乏以前举国体制的优势,中国球员只能在几个足校里挑选,没有竞争,中国足球的水平自然越来越下降

普及,和广泛的专业化训练,才是中国足球提升的根本之路,看看德国俱乐部是怎么做的?

(三)

德国一个一线队在业余第四级的SV Kressbronn,类似于参加铁岭市级联赛的那个级别球队

一线队拥有4名教练员和1名队医,均是业余且兼职的,不过也都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否则无法注册

在2012年拥有自己的球场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俱乐部的青训部门有14个年龄段的梯队,共计300余名孩子。分别是U19,U17, U16, U15, U14, U13, U11, U9, 和4支女足梯队,以及一个启蒙班。为此总共有超过30名教练员在俱乐部任职,他们负责这些孩子们的日常训练和比赛。这些人有的是政府职员,大学生,学校老师和工厂大叔等。

中德足球联赛体系深度比较,看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

往严重里说,我在短期内是不看好中国足球的,

因为去踢球的人太少,能接受专业性训练的机会更少

我们只能感谢那些选择足球道路的年轻人,还敢怎么要求

这甚至是社会阶段和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我们只能想想,奢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