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刚刚,我的朋友灵灵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

“亲生的就是亲生的啊!上一秒刚被我凶了一顿,下一秒就扑在我怀里喊妈妈了。好自责,妈妈不该吼你!”

我在她的动态下评论: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爱妈妈啊!“

灵灵回复说:“每次吼完孩子我都很内疚,可是下一次又会吼!”

灵灵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明知道吼孩子不好,却总是忍不住;吼完孩子,又很后悔、心疼。但这种愧疚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管这次怎么愧疚,下次该发火还是会继续发火。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而有些父母吼完孩子后也会安慰自己:自己的亲孩子,吼完、骂完后,安抚一下,孩子就又跟自己亲了,我们小时候谁没有挨过吼、挨过骂,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嘛!

01.为什么父母总会忍不住去吼孩子

1.不了解儿童发展规律

由于父母不懂孩子的发展规律,常常误把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当成了严重问题,从而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

你带着孩子着急出门,穿着一件令你满意的外套,可孩子磨磨蹭蹭,偏要让你穿那件旧风衣,你是不是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又气又急,忍不住吼起来:有强迫症吧?马上赶不上时间了!。而孩子也因此哇哇大哭,发起了脾气来。

如果父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懂得:孩子不是不听话,也不是任性,而是他正处在“秩序敏感期”

,内心有自己的秩序,并且要求周围的人,也要按他的想法去做。从1岁开始,2、3岁发展到高峰,直到 4 岁才会慢慢消退。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而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父母粗暴的干涉方式,是对他们心灵的一种伤害,孩子的表现就是哭闹发脾气。

除了秩序敏感期,孩子还会有“执拗敏感期”、“占有欲“完美敏感”等等规律。只有提升自己的育儿认知水平,父母才能分辨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他内在的发展需要,从而不让自己着急去纠正孩子所谓的坏习惯。

2.自身压力太大,转嫁给孩子

“我知道我不该因为儿子自己吃饭弄得乱七八糟就冲他大喊大叫,但是怒火就这么从心底冒了出来。儿子很可爱,但是我常常感觉烦躁不安,濒临崩溃,我总是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做一个好妈妈,尤其是我控制不住朝孩子吼的时候。”——灵灵,一个2岁半男孩的妈妈。

灵灵的孩子出生后,原先答应会帮忙照顾孩子的婆婆失约了,没办法,只能辞职自己照顾孩子了。面对家庭的琐事,丈夫也没有给予过自己足够的支持。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早上吃饭时,儿子又把饭吃得桌子、地上都是,灵灵的无名之火就熊熊燃烧了起来。

而究其原因,是灵灵的压力太大,她把对婆婆的不满、对丈夫的不满撒向了孩子,冲孩子发泄自己的怒火,是因为孩子是一个安全的对象。

3.

童年经历伤害,吼叫代代传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我们会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了解世界以及与世界的相处方式,如果在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经常朝我们吼叫,那么等我们有了孩子,也可能会很自然地朝我们的孩子发脾气、吼叫。

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会倾向于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如果当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大吼大叫,很有可能,你小时候也曾被父母以同样方式对待过,所以需要重温一下自己的童年,只有突破“原生家庭”控制时,我们才能减少“创伤的代际传递”。

02.吼叫带给孩子的创伤

吼叫也许可以帮助父母暂时释放压力和痛苦,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创伤,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感受,以及他们与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精神健康。

当代知名心理学家当代知名心理学家、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曾在论文中指出,“坏的力量比好的力量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网上买东西,我们往往会更关注差评,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存。父母吼叫孩子,所带来的影响也一样,哪怕后面一直安抚,拼命对孩子好,父母发怒、刻薄的话语依然会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到的研究表明:

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对情绪稳定、充满笑容的父母,即便不用任何早教方法,也能轻松养育一个情绪稳定、安全感充足的孩子,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示范作用

03.戒吼,我们可以做到

我曾经读过一本很受欢迎的育儿书,书中就如何让孩子肯听父母的话给出了详细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失望地发现,这些方法和技巧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相反感觉特别糟糕。

“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可我还是教育不好孩子?”

相信有很多父母都和我以前有一样的感受,通过刻意练习,我找到了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方法。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1.了解引起自己吼叫的触发因素是什么

一天当中,我们会对各种人和事做出回应,而对一件事的解读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做出的回应。一旦我们开始吼叫,我们的想法和情绪也会不断升级,严重的还会引发虐待孩子的情形。

了解是哪些因素点燃了自己的情绪,而自己的情绪又是怎么升级的,我们就可以开始一些改变,阻止情绪的爆发。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每天将会面临什么挑战,但是我们却能控制自己的回应,调整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解读方式。

2.重视自己的状态

导致父母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包括疲劳、压力、夫妻关系以及孩子不听话和淘气导致的烦躁。而对一部分父母来说,压力和点燃情绪的因素会使得吼叫成为一种习惯,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成为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我们要重视和自省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是为了培养自己内在的平静和安宁,是自我的修养。

我们不能让情绪控制我们,而是要学会去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负面情绪有个合适的宣泄窗口,这对减少吼叫有积极意义。

3.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刚开始有孩子后,我也走过一段弯路,常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得不到支持。因为没有祖辈或其他人帮忙,需要自己抚养孩子。

通过调整和学习,我意识到养育一个孩子往往需要家庭的合力,育儿我不是孤军作战,发现状态不好,我也可以及时收兵的。比如让自己多睡会儿,趁着假期队友放假,也给自己独处一小时的机会,这些都是放空自我的好办法。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4.接纳自己

不要指责、苛刻自己,即使我们有动不动就吼叫的习惯,也不要太苛责自己,只要你愿意去改变,减少对孩子吼叫的次数,这就是进步,所以父母要重视自己的状态,不要让自己常常陷入自责的自我攻击中。

育儿路漫漫,谁都不是神,我们都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

当父母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时,我们希望孩子停止他不该做的事,或者开始做你想让他做的事,那么清晰的沟通便是关键。

04.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1.沟通要简短、具体和简单

孩子和小朋友们在公园玩,他不停往小朋友身上扔沙子你会怎么做?

“不要扔沙子”,就比“你要听话”好得多,因为简短具体的描述比笼统的要求更有效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当孩子正在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看看下面哪句话孩子会更愿意听:

“俊俊,不要扔沙子,弄到别人的眼睛会很疼。”

“俊俊,我已经告诉过你了,扔沙子不好,不能在公园里扔沙子,要是把沙子扔到别人的眼睛里是要看医生的,你难道希望这样吗?”

第一句话父母提出了希望俊俊停止扔沙子,并且跟他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而第二句话明显带有”指责“,相信孩子还没听完就跑掉了。所以沟通是应提出希望,解释不能做的原因。

“该穿衣服了,然后把床铺收拾好,把书都装书里,吃早饭。”这往往会让孩子特别茫然,当你过了会再看孩子,他没有穿一件衣服,你是不是又要忍不住发火?喊孩子起床,父母往往会给孩子一系列的指令。

如果你耐心地对孩子说:“现在该穿衣服了,穿好衣服,我们吃早餐!”一次给一个指令,孩子的效率会更高。

2.示范和解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尽管会有各种不完美,但孩子依然会模仿、景仰父母的行为。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停止他不该做的事时,我们尽量放低身段,让孩子和我们有目光接触。然后靠近他,并对他说:“别扔沙子,我们可以用铲子挖一个洞。”然后示范给孩子看,让他知道这样有多好玩,或者让他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能挖出多大的洞。

3.用鼓励性的言辞

鼓励不只是言语表扬,还包括了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

“你昨天穿衣服特别快,我很开心。我们不仅没有迟到,还在路上看了一会儿小蚂蚁搬家,我希望今天我们依然能不迟到,去看看小青蛙。”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应对生活的挑战。鼓励就像阳光,帮助孩子光芒四射。

4.利用“我”和“你”的沟通法

当你说话以“我”开头时,表达的是你对某个具体行为的感受。然后,你可以提出要求。

“我觉得很生气,你洗手总是把衣服都弄湿,希望下次洗手的时候把水龙头的水开得小一点,或者把袖子卷起来。”

“我觉得头疼,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得开心,但是请你去你的房间去玩这个游戏。”

吼孩子真的会让他受伤、变笨!这样沟通,比吼他100次更有效

这个公式就是:“我的感受是A,因为你做了B,所以请你做C"。

这个沟通方程式不仅适用于与孩子沟通,也适用于配偶、情侣甚至是工作伙伴。

这个沟通方程式的力量之处是:它能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处境,而不是责问。最重要的是,也能教给孩子理解情感,他也将学会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基础进行沟通。

”妈妈,我特别生气妹妹把我的刚画好的画给弄破了,我希望下次她不要再偷偷跑进我的房间了。“

这种表达都比”妹妹这个捣蛋鬼,把我的画撕掉了,我要打死她“要强很多。

成为父母是人生遭遇的最大难题,也是最大的机会,能重新让我们看见自己,重新将人生捏合成更加坚定沉稳的样子。

当我们学会了不被感受和情绪控制、不吼不叫,学会对自己心怀善意,我们就会越来越容易尊重孩子。

当孩子在一个“对”的世界里开始他们的人生,也会创造出一个更加令人欢喜的世界!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