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樂說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之夜,天氣微涼,皓月當空,萬家團圓,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月餅,吃瓜果,賞圓月,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閤家團圓成為這個節日的永恆主題。

中秋節是一個充滿歡樂與溫馨,團聚與思念的日子,古代多少詩人都在這一時刻寫下了優美的詩篇。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歌大意

滿月如盤,皎潔的光輝灑在庭院中,好像給地上鋪了一層白霜,樹上的鳥雀沒了白日的吵鬧,安靜地進入夢鄉。夜深了,清冷的露水無聲無息地浸溼院中的桂花。

中秋月圓之夜,天上月華如水,世人閤家團聚,大家在一起仰天凝望明月,此時若有親人或朋友遠在異地,彼此便多了一重思念,不知道今夜這綿綿的秋思會降落到哪戶人家呢?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十五夜:指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官名,這裡指杜元穎。

中庭:庭院之中。

棲:鳥兒歇息,休息。

鴉:鴉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人的思緒。

地白:月光滿地,像鋪了層白霜一樣。

秋思:秋天裡懷人的思緒。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中點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圓之夜,望月抒懷,那悠悠的思緒本是從人的心頭湧起,怎會是從天而降的?

原來是觸景生情,看到天上的月亮,自然會想起遠方的那個人,詩中的“落”字,帶來一種靜寂之中的動感,彷彿思念是隨著月亮的光輝一起灑落到身邊的。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富有民歌色彩,今存《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

詩中佳句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樂觀

長空明月,桂花飄香,沉靜的中秋之夜,大樹下有幾個人望月而語,談興正濃。

月缺月圓,聚散離合,總是人間滋味,在這美好的夜晚,明月之下有誰在思念著誰,想到身在遠方的好友,詩人將心中那份深深的思念,輕輕淡淡的流露於筆下。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樂說

一人望月,一家人望月,天下人望月。一年一度的中秋賞月記錄著我們的成長,記憶中只有小時候家鄉的明月最圓滿,最美好,而今是多少物似人非。

人生貴有親情、友情、愛情,中秋之月讓我們跨越時空,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花開花落,月缺月圓,歲月轉回,佳節思親,在這萬家團圓的節日裡,祝福我們的親人、朋友、伴侶,花好月圓,萬事如意。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