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1994年,日本田宫模型公司出品了经典的德军豹G型坦克,封绘采用了非常罕见的尾部角度,独具特色: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根据厂家给出的涂装说明,设定为1944年12月阿登战役期间德军第9装甲师的豹G后期型。

历史原型

这张图是根据历史照片真实还原的,场景为1944年8月10日法莱斯包围战(Falaise Pocket)期间,豹式坦克乘员执行对空警戒的情况。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本车隶属陆军第9装甲师第33装甲团第2营第6连,车号632,按照德军战时涂装惯例,应该为第3排2号车。拍摄者为德军第698战地记者连的战地记者特奥巴尔德(Theobald)。第9装甲师是诺曼底战役中德军唯一一个在第2营中装备豹式坦克的部队(一般德军装甲师都是第1营装备豹式),且全部集中在第6连。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从田宫的模型设定来看,除了与照片中的车辆编号不同,排气管型式也不同。模型为豹式战车G型后期量产型,外观上与豹式战车G型早期量产型的差异在于采用避免窝弹的颔式炮盾、左侧发动机排气风扇增高,并加装排气管灭焰器用于夜战。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这些特征在模型上皆有呈现,然而由照片可知实车后方的双排气管并未附加灭焰器、左侧排气风扇也非塔状。此外,豹式战车G型后期量产型在1944年8月以后才开始配发给部队,因此以法莱斯包围战发生时间点以及双排气管外形推论,实车应为豹式战车G型早期量产型。


关于迷彩

由于盟军登陆诺曼底后的强大空中优势,德国陆军总司令部(OKH)在1944年8月下旬法莱斯包围战后即制定所谓的伏击迷彩(Hinterhalttarnung),使车辆在叶隙洒落光点的树林中得到更好的掩蔽效果。

此迷彩样式以1943年2月制订的三色迷彩(暗黄底色上喷涂橄榄绿及红棕色斑点或条纹)为基础,在暗黄色区域加上绿色小点,而橄榄绿及红棕色区域加上黄/亮灰/白色小点。而模型封绘上体现的伏击迷彩在原始真实照片中的时期尚未出现。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原始图片彩色还原,据推断应为三色迷彩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阿登战役时一辆涂装伏击迷彩的豹式坦克

第9装甲师及豹式营小考

第9装甲师的历史要追溯到奥地利联邦陆军(Bundesheer)的快速师(Schnelle Division),这也是奥军战前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师 ,聚集了其所有的装甲兵和骑兵。当奥地利在1938年3月被并入第三帝国后,这个师也被并入德国国防军,成为第4轻装师(4. Leichte Division)。

该师随即在1939年波兰战役中表现出色,年底回到维也纳升格为第9装甲师。在法国战役中,第9装甲师是所有德军师里打得最远的一个:在停火的时候已经占领了里昂。

1940年7月,该师回到维也纳进行整修,次年春又被派往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作战。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1941年在罗马尼亚境内的第9装甲师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第9装甲师就是其中之一,该部在这里待了三年。参加了从莫斯科战役到库尔斯克会战的几乎所有东线主要战事。

值得一提的是第33装甲团第2营也是德军首先装备豹式坦克的两个装甲营之一。在1943年1月13日此营由第9装甲师抽离改称第51装甲营,装备首批派发部队的豹式D型坦克,与第15装甲团第1营改编的第52装甲营一道,改隶麦因拉德·冯·劳赫特少校(Meinrad von Lauchert)指挥的豹式装甲团,在库斯克突出部的卫城作战中配属于“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此营在1944年1月才改为原名并重新编回第9装甲师。

在1943年的时候,该团还曾加强了一个第3营,也就是原第3装甲团第1营,但5月即被调走,改编为装备虎式坦克的第506重装甲营。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麦因拉德·冯·劳赫特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第51装甲营第1连连长坐车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第51装甲营第2连第1排1号车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遗弃的第51营的312号车

到1944年初,该师已经疲惫不堪,需要整修。于是从3月下旬开始,第9装甲师从前线撤出,只留下以第11装甲掷弹兵团为核心的一个战斗群仍留在东线,直到盟军登陆诺曼底后才加入该师。

但是这一次休整没有回到在维也纳的大本营,而是送到了法国南部的尼姆(Nîmes),在那里,该师合并了第155预备装甲师的补充兵力,接收了新装备和坦克,并恢复训练,逐步恢复了实力,但当盟军在不到两个月后登陆诺曼底时,全师还没有完全做好战斗准备。

所以直到7月27日该师才奉命转移至战区内,但是其最强大的豹式营--第33装甲团第2营没有随该师一起行动,在后者向诺曼底移动时,该团还在向尼姆开拔的路上。后来配属给第116装甲师参战。

下图为第33装甲团在1944年6月时的编制表(KtSN),在月初的时候,该师仅有一个装甲营在序列中,彼时第2营还在马伊勒康(Mailly-Ie-Camp)接收豹式坦克,仅剩的第1营装备了71辆四号坦克。第50反坦克营仅有5辆突击炮。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Neuausfstellung in Mailly=指的是第2营在马伊勒康补充中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该团在开拔过程中,一路遭到了盟军空袭的不断骚扰,上面这两张照片摄于第33装甲团第2营从马伊勒康开向昂夫勒维尔-拉康帕涅方向(Amfreville-la-Campagne)的D81号公路旁。拍摄者为战地记者根茨勒(Genzler)。这辆豹G型是刚出厂的,可以看到尾部装有主炮清洁竿的收纳筒。炮塔侧面还挂有提供额外防护的备用轮。

彩绘中的战争(17)-诺曼底豹G坦克小考

这是拍摄地战后时的景象,道路很窄,仅有两米左右。

在8月底撤出法国后,第9装甲师派到了德国亚琛附近的齐格飞防线,随后在圣诞节参加了阿登反击战,一直到45年初奉命进攻被美军夺取的莱茵河上的雷马根大桥。不仅没能重新夺回这座桥,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遭受了重创。

但是这次他们没有再休整的机会了,而是又参加了科隆附近的反击,师长在战斗中阵亡,全师随后被逼入鲁尔口袋,最终向美军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