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因此,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专注力。

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转动的音乐鸟笼、会摇头的小木偶等玩具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特别是0-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另外,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小孩子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专注力。

2、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此小孩子在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父母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父母可以利用小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3、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成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活动方法很多,比如孩子“找回不见的玩具”便是一种简单易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父母和孩子一块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并叫孩子清点玩具的数量,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记住玩具的种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某件或几件玩具,并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而后,让孩子集中注意中去回想、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而实用。父母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类似的游戏方法。

游戏是婴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父母应该有选择性地与孩子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4、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的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

比如,一个平时写字总是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的孩子,如果你许诺他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任务之后就送一件他一直想得到的礼物,那他一定会放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认真写字。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孩子:“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玩具少了没有?”,或是叫孩子画张画儿送给爸爸做生日礼物,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婴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5、家长不要随意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当家长在四处寻找怎样提升孩子注意力的“灵丹妙药”时,往往却忽略了另外一点,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时候就是在大人以“教育”或“关心”之名的随意打扰中被破坏掉的,而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

当孩子正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时,家长要学会“闭嘴”,不要随意进行指导或关心,更不要随便打断孩子,我们只需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或者干脆离开;当孩子说话语言不连贯甚至表达不清时,请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当孩子不愿意接受大人为他强行安排的事情时,请让他先做完自己喜欢的事;尤其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不要打断他的思路,更不要随便破坏学习氛围。

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父母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本文引用书籍《儿童自控力》

小吴妈妈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