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不誇張的說,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孩,

無法抵禦Hello Kitty的魅力。

即使你對她無感,

你身邊也一定有她的忠實粉絲。


這個集粉色、可愛、萌、少女等等多種代名詞於一身的卡通形象,從1974年誕生起,就風靡全球,帶動起一場萌系文化,虜獲上億多的瘋狂粉絲。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一個帶著蝴蝶、甜美軟萌的卡通人物為何會有這樣的魔力?

喪太久了,需要甜甜的撫慰

回到上世紀90年底。當時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舉國上下損失了相當於日本三年GDP的社會財富,房價一下倒退到二十年前。沉重的經濟打擊,讓整個日本社會都瀰漫著一種悲涼的無力感。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此時的日本急需一份舒緩心靈的安撫劑調節情緒,來緩衝節奏快而艱難的城市生活方式,於是一種“卡哇伊”的少女文化被時下的日本年輕人帶動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Hello Kitty誕生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大批相應的周邊:本子、衣服、錢包甚至還有數碼產品。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不僅萌化一大片少女的心,連男性消費者也難逃Hello Kitty的粉色誘惑。你知道嗎?世界上擁有最多Hello Kitty周邊的人,竟然是位可愛的大叔。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他收藏了上萬件Hello Kitty的周邊,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夢幻樂園,將萌進行到底

到了1990年,全球第一家Hello Kitty樂園落戶東京,對於廣大的Hello Kitty迷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美好的童真世界。

在為粉絲造夢這件事上,東京Hello Kitty樂園做到了極致,事無鉅細地打造這一個極致的夢幻樂園。

01.完整的人設規劃

三麗鷗的每一個IP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在東京的Hello Kitty樂園裡,每天都會有他們上演的主題明星遊行。

遊行隊伍裡,可愛的三麗鷗卡通明星們不僅只是唱歌跳舞,還會根據相應設定的性格與遊客們進行互動。

除此之外,東京Hello Kitty樂園還有個特別的項目,生日將近的角色會每天輪流出現在園區內智慧樹的舞臺上,邀請遊客們用一個大大擁抱來給即將過生日的角色送上祝福。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一套完整的人設行為規劃,讓粉絲們在當下的歡樂氛圍下相信,此刻出現在眼前的就是他們喜愛的角色,並且這些角色是有著鮮活的生命力。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02.致的場景打造

東京Hello Kitty樂園的每一處場景佈局也是很用心思的。例如,少女心爆棚的粉色公主房——Kitty女士之家。遊客們可以感受和Hello Kitty一樣的日常生活,還有超多有意思的互動體驗。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蛋黃哥樂園也是一樣。全場設計都是以蛋黃哥為主題,設置了眾多N種小遊戲和拍照場景,讓遊客一次過足和蛋黃哥親密接觸的癮。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03.極具地域特色的遊玩體驗

在遊園項目上,東京Hello Kitty樂園還特別注重與本土文化結合。比如穿著浴衣敲響幸福之鐘,觀看由三麗鷗卡通明星表演的歌舞伎……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遊客在這裡不僅能與眾多三麗鷗卡通明星接觸,還能在他們的帶領下進一步瞭解日本的特色文化和體驗活動。

從Hello Kitty思考為什麼我們抵禦不住萌的事物

現在再回過頭來思考,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愛Hello Kitty,或許就是因為以Hello Kitty為代表的一系列萌元素、萌文化,滿足了所有人群渴望感受樂趣和幸福的深層需求,不分國籍種族,不限智力水平。

在日本,還有專門的學者開始從心理學角度研究這種“萌”現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認為,在當下高壓力的社會中,各種限制和約束使得人的情愛受到了壓抑,這使得他們反而對於刺激的、有吸引力的東西更加渴望,換言之,“萌”是一種“希望得到刺激和激發的願望”。

另外,“萌”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無性”(sexless)。這裡的性不是簡單粗暴的性別、性關係和性行為等,而是一種構成文化的重要維度。這對於一直被主流文化所抑制的兩性問題來說,無疑具有一種解放的作用——跳出性別的二元結構框架,更容易讓人獲得一種沒有心理負擔的快感。

所以,當你有壓力的時候,就來抱一抱可愛的Hello Kitty吧!


被西方譯為Cutism的卡哇伊主義對我們意味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