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宰相謝安,何以成江左風流?(二)

後來,正是由於謝王二人的掣肘,桓溫的篡權稱帝才成為黃粱一夢;當時政局不穩,武帝年幼,權臣環伺,但謝王二人忠心耿耿,輔佐晉室,才使年輕的東晉王朝不至於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東晉宰相謝安,何以成江左風流?(二)

閒情逸致的謝安

終於,總算把桓溫給熬死了,謝安成了百官之首,與王彪之執掌朝政,當時內外矛盾尖銳,為了穩定大局,他深謀遠慮,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

一方面,外舉不避仇,任用桓溫之弟桓衝鎮守要塞,這一步棋謝老頭子下的很高,不僅可以使世人認為自己心胸寬廣,還可以合力對付前秦,名利雙收,老謀深算的感覺有沒有?

另一方面,休養生息,廣施仁政,上下同心,宵衣旰食,不計小過,瞬間形象高大的過於耀眼。你可能以為他這是處在人生巔峰了,No,你錯了,接下來,才是他大放異彩的時刻。

淝水之戰,揚名天下

前面提到了,東晉彼時內憂外患,這個外患就是指以苻堅為首的反政府軍——前秦。俗話說,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將,面對來勢洶洶的前秦軍隊,東晉當局差點當場石化,滿朝文武都唯謝安是瞻。

這時謝安又拿出內舉不避親的那套,發揚“小圈子”主義,任用自己的侄子謝玄鎮守廣陵,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謝安自己任“總司令”,總督長江下游。好在謝玄不負眾望,精挑猛將,勤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何謙等人,並訓練出了“謝家軍”——北府兵。

東晉宰相謝安,何以成江左風流?(二)

後來在淮南之戰中,謝安坐鎮後方任總指揮,傳令謝玄率軍禦敵,謝玄氣吞萬里如虎,四戰四捷,最終勝利凱旋。

志在千里的苻堅怎麼可能就此罷手,公元383年,東晉扛把子苻堅號軍百萬欲南下滅晉,而謝安依舊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如果是我早嚇得尿褲子了),雲遊山野一天後晚上才召集心腹將領,當面交代戰略戰術等機要事宜。

兵法雲:正兵迎敵,奇兵取勝。謝玄遣部將劉牢之以五千精兵趁夜色奇襲梁成,最終斬殺梁成梁雲兄弟,取得洛澗大捷。之後,晉秦決戰於淝水,謝玄率七萬東晉王師幹掉了苻堅率領的十五萬虎狼之師並斬首苻融,使得東晉局勢轉危為安。

東晉宰相謝安,何以成江左風流?(二)

淝水之戰2

晉軍大捷的消息送到時,謝安正與客人對弈,他看完捷報,便放在旁邊,臉不紅心不跳地繼續下棋。他忍得住客人忍不住啊,於是問他,前方高能預警!謝安悠悠地說出了那句裝逼千古的名句:"小兒輩大破賊",頗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度。謝老爺子,要不是史書記載,我差點就信了你這淡定勁兒,因為這個謝安是真是能裝啊,臉上雲淡風輕,心中卻萬馬奔騰,客人告退以後,謝安進屋激動的把木屐鞋都碰斷了。

好了,調侃歸調侃,言歸正傳,這個淝水之戰不僅使得謝安聲望如日中天,也使得東晉的火種得以延續,更使得國家進一步統一,怪不得連毛主席都評價他說:謝安文韜武略,又機智又沉著,淝水之戰立了大功,拖住桓溫也立了大功,兩次大功是對維護統一的貢獻。

交權病逝,百世流芳

《道德經》中講到“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人也是一樣,謝安在淝水之戰的C位出道,太過耀眼乃至惹人眼紅甚至功高震主,再加上奸佞之臣乘機煽風點火,捏造罪名構陷忠良, 謝安與孝武帝之間漸生嫌隙。

東晉宰相謝安,何以成江左風流?(二)

謝公墓

公元384年,這位曾經手握風雲、笑傲江湖的老人自廢武功,上交權力,遠離是非,以絕後患,武帝在西池為他設筵餞行,一副好聚好散的模樣。謝安雖然遠離了權力核心,卻並未“裸退”,仍兼著一官半職,但顯然他已經志不在此了。這位花甲老人隱遁東山,常居鄉野,時常循著少時的足跡,漫步于山間,追憶流金歲月......

巨星終於隕落,六十六歲的謝安病逝於建康。孝武帝聞訊大慟,廢朝三天,賜錢百萬,追贈太傅,諡號"文靖"。這個曾經差點將日月都握在手中的人,用自己獨特的硬核操作,書寫了開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