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在投資理財領域,最最著名的概念還是複利,很多資產配置、投資理財的大師,不管方法是多麼的完美、獨特,要取得長期的成功都離不開復利。

關於複利效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在一個國際象棋盤上,從左上角第一個格子裡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類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猜猜在第64格,也就是最後一格的米放完後,總共是多少米粒呢?答案是:1844億億!相當於中國1000年的糧食產量。

我們還經常看到“每天叫醒你的人生公式”: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這個公式說明的是如果每天進步百分之一,那麼一年後的成果就是初始值的37倍,而如果每天退步一點點,一年後只剩下0.02了。

還有更厲害的: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如果每天退步一點點,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基本上啥也沒剩下了。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每天都很努力,每天都在進步,卻數年如一日感覺不到太大的變化呢,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這兩個公式如果是對人生而言的話,每天進步百分之一其實量化起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相當於每個月的你比上個月提高了百分35%,還要連續保持12個月,這兩個條件都滿足才會有第一個公式中的結果。這幾個公式對打雞血是足夠的,但是實際操作的指導意義並不大。

我們再來看理財領域,在本金不變的情況下,影響最終收益因素只有兩個:投資收益率和投資時長。投資收益率越高,投資週期越長,財富的積累越大。

首先來看投資時長,下面的圖可以直觀的看出來投資時長對最終收益的影響,是冪級增長的,這跟股神巴菲特的財富增長是一樣的,99%的財富都是50歲以後賺到的。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第二個我們來看收益率,收益率從兩個角度去看,一個是收益率的絕對值,另外一個是收益率的平穩可持續性

在理財投資這件事上,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如果你從現在開始,每年存下1.4萬元,並獲得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你將擁有1億零281萬元。這個故事流傳甚廣,每年存下1.4萬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難,那為什麼億萬富翁並不多呢?因為要保持40年20%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基本上是人類極限,被奉為股神的巴菲特,從1965年初到2017年底53年時間裡的年化回報率也不過是20.9%,這個結論對動不動要翻倍的朋友是不是會有一點觸動呢。

我做一個表格來給大家展示一下收益率絕對值對投資回報的影響。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看到沒,同樣每年投入1.4萬元,收益率為20%的情況下是會超過1億,但是如果收益率是5%的話,對不起,40年後你只有168萬,是不是一下子就蒙了啊(這個收益率是在考慮了通貨膨脹的因素下,40年後的168萬購買力跟現在的168萬差別有多大大家都有數,我記得1989年的時候一個小學教師的工資是一個月20塊錢,現在已經至少漲了150倍到3000了吧,那麼40年後的168萬相當於現在1萬的購買力,你的財富就是這麼被通貨膨脹腐蝕掉的),但是我們知道現實中5%的收益率更靠譜,長期來說實現10%的收益已經是高風險了,15%已經是非常非常牛的業績,20%是神一樣的水平。(這個計算公司非常簡單,Excel表格中有個FV函數直接就出結果的,大家可以自己算算看看)

我們再用另外一個表格來說一下穩定收益率的影響。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如果第一年賺了100%,第二年虧了50%,這樣折騰兩次4年後收益率為0(能賺100%的話虧50%一定是正常的),這種極端的波動結果並不理想;

第二種稍微好一點,先賺50%再虧25%,4年後總收益26%,年化約為6%;

而如果一直保持穩定的盈利,12.5%的情況下4年後總收益60%,25%的情況下144%。

單從數學上看第一種和第四種的平均收益是一樣的,都是25%;第二種和第三種的平均收益都是12.5%,但是結果截然不同,所以穩定收益也至關重要

看了以上關於複利的一些內容,大家對複利應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穩定而又較高的投資收益率+足夠長的投資時間才能夠真正享受到複利的紅利。

而我更想跟大家探討的是複利思維,你會發現是另外一番景象,生活中處處都是複利思維。鍛鍊、讀書、溝通、教育,都有複利的影子。

健康復利,每天鍛鍊半小時(形式並不重要,跑步、keep、騎車、健身房),1個月、2個月都看不出來多大變化,但是1年、2年、10年、30年之後,身體狀況的差別是巨大的。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下面這幅圖: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身邊真實的例子,我一個非常好的二十年的兄弟,曾經抽菸喝酒每天生活很沒規律,大腹便便,後來愛上了健身,每天估計至少運動個兩小時,1年時間,跟健身教練都快有的一拼了,每天給我秀健身成果(就在2018年),我是真心羨慕啊,自己還處於每天找藉口(帶娃時間少、工作內容多之類)逃避運動的階段,跟複利的穩定收益率相對應的,持續的正向鍛鍊很關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或者損耗掉了(我也曾經有N段時間堅持了幾個月)。

知識複利,這個大家也非常清楚,很多著名人士都有每天固定讀書的習慣,曾國藩號稱無一日不讀書。但是結合現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如潮水般湧來的信息,我們在知識複利這個領域存在很多誤區,比如深度閱讀和泛泛而讀,專業領域閱讀和事事關心,碎片化閱讀無處不在,中間如何平衡時間、精力,達到真正的“知識複利積累”,還需要每個人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篩選、優化,並堅持不懈地去執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頭條和微信,誰還不關注個幾十上百個公眾號呢,每天碎片化閱讀其實佔的時間是非常龐大的,對信息的提煉和粹取、轉化為自己知識的比例有多少呢?打開頭條,你看到的都是你關心的,如何實現轉化,如何起到持續、正向的收益,對於知識的體系化積累至關重要,要不然都是僅僅停留在“知道”層面上,連“懂得”都沒達到,“行動”就更無從談起。

家庭複利,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支撐點,承上父母大家庭,啟下子女人生教育。夫妻關係的穩定、和諧也是要靠持續、長久的正向複利去不斷推動。但自古有云: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很多的夫妻關係都在日常瑣碎的不如意中慢慢消磨殆盡(最新統計全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上升7年達到了38%,北京達到了48.3%),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發生問題之後一起想辦法解決,不推卸、不抱怨,每次的坎坷都轉化為感情深化的正向推動(收益率為正),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複利效應也會顯現。

教育複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領域才是複利思維最適用的。每個家長對於教育理念、教育成功的標準都有不同的定義,我們不去討論優劣。但是不管選擇什麼樣的理念,也許在過程中,方向和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不斷調整,但持之以恆的投入是家長和孩子享受成長過程、通向幸福歷程的必由之路,這個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關於各種中年帶孩子寫作業、精英娃是如何煉成的之類的文章如汗牛充棟)

那我們來看複利思維最關鍵的點是什麼呢,第一是目標,第二是自律和堅持。目標的制定因人而異,自律和堅持卻是大同小異,自律和堅持的前期大部分都是很興奮,豪情萬丈,到中期就會異常痛苦,因為走出舒適區,改變原有模式是非常艱難的,後期才會變成一種享受,融入生活方式。絕大多數人都到不了後期就停了。關於怎麼做到自律和堅持的也有許多的方法,大家可以自行查找,內心的渴望更加重要,對自己狠一點,想想曾國藩的打落牙齒和血吞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