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如何學會與壓力共舞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被迫待在家裡沒有了收入,房貸、車貸、信用卡、生活費

等各種開銷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心情也變得焦躁不已。

甚至有些企業出現裁員現象,很多人本想在復工後大展身手卻被辭退心態直接崩盤。

同事小李卻在工作上實現了突破,公司沒有收入時,告訴老闆不要工資,並聯合同事一起幫著公司渡過難關,她認真負責的態度被老闆看在眼裡,復工後也升了職。

同一種壓力下,每個人的應對方式不同,對生活也有截然不同的影響。需要我們正確看待壓力,生活才變得富有意義。


說到底,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面對。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更好地與壓力相處。

在斯坦福大學有一本備受歡迎的心理學書《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這本書不但揭開了數十年來關於壓力的假面具,而且告訴我們,

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

本書從心理學研究出發,它跳出壓力的框架,談思維模式、認知、成長、聯結和人生意義,以及如何看待壓力帶來的後果,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作者根據過去30年的科學研究和調查得出,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會使你更健康和幸福。與其逃避,不如迎難而上。積極面對,勇於承擔。

1 壓力真的都是負擔嗎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壓力?

當我們感覺焦慮、繁忙、沮喪、害怕時,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壓力。工作未完成、夫妻關係不和、債務危機、健康問題,都會影響著我們的幸福。

其實,讓我們恐懼的不是日常壓力的存在,而是人們對其的態度。我們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從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如何看待壓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它不僅改變了你的生物化學反應,最終也改變你的應對方式。

自控力:如何學會與壓力共舞

當你持積極態度時,不僅提升自信心和和抗壓能力,帶來力量,減少焦慮。當你持消極態度時,不僅影響健康和工作效率,還會阻礙學習成長。

2014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調查研究表明,樂觀主義者比悲觀主義者活得久,保護了人們免受壓力的負面影響。如何看待壓力,不僅影響當下和未來,還會影響我們的內在狀態:

(1) 想法:

就拿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情來說,樂觀看待變老的人,得心臟病的概率低80%,更願意從事改善健康行為,如規律鍛鍊、謹遵醫囑,願意做更多對未來有益的事情。他們更主動、投入地做康復訓練,以應對危機。

而消極對待變老的人,不太願意採取行動改善健康,甚至認為生命空虛、無望,甚至沒有價值,這樣的選擇,更容易放棄治療。

所以,想法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壓力也有可能是動力,幫助你奮起,也有可能會吞噬你。

(2)情緒

情緒是生理壓力反應的一種,它是關注和接納當下任何想法、感覺和情緒的能力。如果覺得悲傷,就注意悲傷在身體裡是什麼感覺,不要試圖推開它,或者用快樂的想法代替。

壓力一直都在,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用什麼方式去調節情緒,從而帶來什麼樣的感官體驗。好的情緒調節,會更好地應對壓力;壞的情緒調節,則會逃避壓力,令人更加沮喪。

(3) 身體

有些時候,壓力反應會帶給你非凡的生理能力。俄勒岡州兩個十來黎巴嫩女孩,她們抬起了三千磅重的拖拉機,救出了被壓在下面的父親。

採訪時女孩告訴記者:“我不知道怎麼抬起來的,它太重了,但是我們做到了。

大多數人都有著類似經歷:“她們不知道怎麼找到了行動的力量和勇氣,但性命攸關時,身體給了他們能量,以做必須做到的事情。”

來自壓力的能量,不僅幫助身體行動,它也能點燃大腦。

相反那些試圖逃避壓力的人,更容易變得抑鬱或變得一蹶不振。

《歡樂頌》中的劉思明,他在工作中一直逃避壓力,在經歷連續加班後,身體超負荷,導致過勞死。

正如《探索幸福》中說:“越想得到最多愉悅感和逃避痛苦的人,越可能失去生命的深度、意義和人心。”

不要被“壓力有害”的觀點束縛住,重點是如何看待。壓力來臨時,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還是勇敢地去開拓未知,取決於自己。

2 轉換思維,壓力也可以變動力

有時,身處壓力環境中,我們需要轉換思維,雖然不能讓痛苦或問題消失,但可以用不同態度對待它。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中提到,改變思維是其他變化的催化劑。首先,我們得讓自己相信,這樣的改變是可能的。

改變對正在承受壓力的看法,通過重新思考,擁抱壓力。它會幫你發現優勢,獲得力量。

同樣面對壓力,為什麼有的人就能衝破阻礙,實現人生逆轉。關鍵在於懂得轉換思維,把壓力變成動力,積極面對。

奧運冠軍劉璇在拍《女拳》這部電視劇的時候,面臨著不會講粵語的壓力。

她把壓力看成動力,為了學好粵語,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把發音全部背下來。當這部電視劇拍攝結束時,劉璇竟然學會了粵語。

自控力:如何學會與壓力共舞

劉璇面對高強度的工作、面對未知的壓力時,沒有退縮,反而擁抱壓力,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最終成功跨過粵語的門檻,讓我們看到更專業、更優秀的劉璇。

思維模式的轉變告訴我們:焦慮一直在,不要試圖趕走它。只需我們換個心態,用壓力帶來的能量、動力去做些有益的改變。

正如《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中說:擁抱壓力是自我信賴的根本,覺得自己可以,並視身體為資源。你不必等著害怕、壓力或者焦慮消失,只是做最重要的事情。

3 如何培養正向的壓力思維模式

當我們學會擁抱壓力之後,如何培養正向的思維模式呢?

(1) 改變看法,合理定位壓力

當你感覺到它時,承認壓力的存在。改變它的看法,也就是“思維重置”。思維重置能夠調節你身體的反應,改變態度,激發行為。

(2) 慢下來,感知內在

自控力:如何學會與壓力共舞

當感知到壓力時,停下來傾聽內心。思考一下為什麼感覺有壓力,壓力從何而來,最需要壓力反應的哪個部分。你是想逃避、反擊,還是成長。

(3) 與其逃避,不如迎難而上

很多時候,壓力反應是身處困境時最好的同盟——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不是該消滅的敵人。

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孕期承受壓力的女性,生出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好、心跳更有力、抗壓的生理指數更高。即使在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希望,並創造有意義的生活。

正如《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中說:看到壓力的好處,不需要擯棄某些情況下壓力是有害的意識。思維轉換的關鍵在於允許你秉持更平衡的壓力觀念——少害怕它,相信自己能搞定它,以它為資源更投入地生活。

4有壓力,生活才有意義

世界民意調查的國民壓力指數反映得出,人們越說壓力大,對健康、工作、生活水平和社區越滿意。

壓力悖論中也表明:高壓既伴有痛苦,也帶來幸福。重要的是,幸福生活不是沒有壓力,沒壓力的生活也無法保證幸福。

高壓看起來卻與我們想要的東西並肩而行:愛、健康以及生活滿意度。但正是在壓力中挑戰自我,生活才變得更有趣。

當面對壓力時,我們做好正確的壓力管理,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做有益的事情,用行動去打敗焦慮,努力實現自己的潛能和價值。

有壓力,生活才有意義。它驅使我們在困境中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在挑戰中獲得成長,探索更自由更廣闊的人生。

作者:夏花,90後北方姑娘,喜歡美食,喜歡讀書,每天跑步6公里。

_\u0002�\u001e �\u0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