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文|莫子午

方方及其日記面臨的爭議將會是曠日持久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縱觀歷史,好的人,壞的人,譭譽參半的人,都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被蓋棺定論,這是誰也逃不掉的。而大多數人今天的觀點,或許會成為後人給她定調的參考。

從方方的日記面世到現在,支持者,反對者,無一不是以一種非黑即白的觀點看人看事,稍有傾向,就會被另一方反駁到無地自容,恰如張抗抗。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方方

張抗抗,201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參事,二十世紀文學最後輝煌時期的代表作家之一,一生斬獲大獎無數。榮譽,該有的都差不多有了;地位,也基本上全了。

她出生於一個革命家庭,由於生時恰好趕上抗美援朝,曾經也被取名叫"抗美"。當然,預感到重名者會很多,張父為其更名為"抗抗"。或許是父母的薰陶,或許是名字給她的感染,張抗抗始終保留著抗爭精神。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張抗抗

在方方面臨爭議的時刻,站出來很多大人物,支持她的、反對她的,比比皆是。而張抗抗恰巧屬於前者,正是如此,她本人也被捲入了這場漩渦當中。

從最初轉發方方的日記,並配文:如果你習慣了在黑夜之中摸索,別人的一點亮光,都會讓你覺得刺眼。再到此後她頻繁發文和轉載,諸如《當年,他們圍攻胡風》、《杜甫,你為什麼要遞刀子》等。張抗抗幾乎是旗幟鮮明的倒向了方方。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張抗抗

事實上,基於文人的角度來說,她支持方方是可以理解的,有人說文人相輕,但有時候文人也相擁。然而,她忽視了一點,自己是具有多重頭銜的:作協副主席、國務院參事,當她帶著這樣複雜的標籤下場爭論,自己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爭議當中的一部分。這是她忽略掉的一點,自己到底以何種角色發聲?

另一點則是,張抗抗到底是支持什麼,支持方方的抗爭精神嗎?如果真是這樣,那請問,想和誰抗爭,要怎麼抗爭,這樣的情況是否適合抗爭?這些問題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拋開這些不談,大多數人為什麼會因為一個人、一本日記產生如此的爭議,除了特殊情形的影響,這場爭議的核心應該是撕裂與無法共情。

對於方方來說,她身處武漢,又是老年人,所看到的、聽到的,遠比我們其他人要多,這是事實。所以她比我們會有更多的感觸,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真假姑且不論)寫了下來,就成了日記,對她而言這就是最真實的感受。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而大多數身處外圍的網友並未切身的感受到那樣一種氛圍,也沒有見過那樣的場景,也沒有到達那樣的年齡,所以他們很難有和方方一樣的感受。正是這樣的割裂和無法共情,方方和很多網友是難以相互理解的,一個人認為自己在寫最真實的,一群人認為她在造謠、製造焦慮。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另一個撕裂則在支持者和反對者上。

可以看到,方方的很多支持者都是大多數人口中的文人,他們是同一個團體的,方方這種寫真實生活的行為是大多數文人認可的,所以他們支持方方。但對反對者來說,我就是一個平頭百姓,我愛祖國,我需要正能量,這是一種感性的訴求。雙方在爭論時,很難交換位置去思考這個問題,對方方的爭議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群人的爭議。

力挺方方!張抗抗幾度發聲:原名抗美,抗抗,要抗爭

至於"方方給敵人遞刀子""無條件支持方方"乃至一棍子敲死文人的說法,鄙人很難贊同。方方確實有錯誤,比如寫作過程中缺乏考證、著急在國外出版等;但她同樣也有可取之處,當某一天回頭看這次疫情,你可以從方方的文章裡看到當時的普通當事人的真實想法,這似乎也不錯。當然,方方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時間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