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基金(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好基?

主動基金(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好基?

公募基金的分類有很多:貨幣、債券、混合、股票、指數、QDII、商品型等等。

即使我們平時說的偏股型主動基金,也有很多分類,按投資風格可以分為大盤、中盤、小盤、價值、平衡、成長。

按投資範圍還可以分為行業主題、均衡配置、風格漂移等,以上因素可以相互交叉,最終形成穩健型、平衡型、激進型等多元化基金體系。

目前市場上有數百隻基金都可以稱為優秀好基,如果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基金,要有兩個定位:1.基金的分類;2.自己的需求。

簡單的基金分類:

行業主題型:集中持有某一行業板塊,比如醫藥類、消費類、科技類等等。相關基金:中歐醫療、易方達消費等。

特點:當風口來臨時,爆發力非常強,位居中短期漲幅榜前列,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是比較平淡的,限於投資範圍難以大幅調倉,這類基金更考驗投資者自已對相關行業的判斷。

均衡配置型:基金可同時持有不同行業,也可根據行情變化,選擇性價比高的個股做為配置,基金經理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 相關基金:興全商業、嘉實新興;

特點是,短期排名不會特別領先,主要靠中長期取勝,當然大部分基金也是比較平庸的,需要用心挑選。

明顯偏好型:是介於主題型和均衡型之間的一種風格,基金明顯偏向某些行業板塊,或者是有明顯的價值或成長型投資風格,相關基金:易方達中小盤、華安媒體等。

風格漂移型:主要是指風格不固定,且變化幅度很大,一會重倉中小創,一會重倉大消費,過段時間又追醫療等,這類基金很難把握他們的動向,業績穩定性較差。相關基金:**低碳、**2025

那怎麼選擇適合的基金?

投資前先認真瞭解自己,弄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基金?能承受多大風險?收益目標是多少?

還有投資期限,你的個人能力,過去的收益水平,未來的計劃等等。

這些核心問題一定要弄清楚,先明確一個目標,然後深入瞭解基金的收益來源和風險等級,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和理念,要尋找與自己“三觀相符”的基金。


為此我在去年底也發過兩篇文章,分別是:


文章內說明了不同投資者風格應該重點關注的基金,經過多年數據觀測發現,能適合大部分人的還是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好基金。

另外,《 》,文中還介紹了4只不同風格的基金最後的收益差距。


一般人都希望買入後能不斷上漲,特別是那些短期暴利的基金。

但買基金一定不能“唯短期業績論”,比如,有人認為短期排名靠前、漲的快就是好基金,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很多人卻正在這麼做。

長期好基應關注哪些指標?

1.首先長期業績要優秀,特別是近3年/近5年業績要在前1/4,這是基本的指標。

2.再看每個自然年度的表現是否穩定,最好不要暴漲暴跌。

3.最近3年的最大回撤是多少?是否嚴重超出同類平均。

4.看百分比排名走勢,是否經常有墊底?

主動基金(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好基?

像上圖這隻基金,過去3年中有5次排名墊底,同時漲的時候也會領先,這類基金最好不要追漲,如果看短期排名買入,很容易受傷。

不過他也有優點,如果用逆向策略在排名靠後時買入,後期暴發力會更強,收益也容易超過大部分基金,只是波動率過大,一般人難以承受。

總之,一個長期優秀的基金,最起碼要超過大盤指數和同類平均,另外還要關注經理的穩定性、規模、回撤控制、未來潛力、避免那些風格漂移的基金。

由於主動基金變數有點多,所以構建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配置不同類型的基金更加重要,只有攻防有道,才能提高收益,降低波動率。


“如何選基”,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關於到的知識內容比較多,所以引用了以前的幾篇文章,建議大家有時間去看看。


下篇繼續探討:為什麼有些優秀好基,自己買入後就成了垃圾?


相關閱讀:

主動基金(二)相信專業投資,讓收益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