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荔枝”行

2019年7月5日清晨,追隨著譚勁松老師的腳步,我再次踏上鳳慶勵志之旅。譚老師是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我們的導師,中大“荔枝助學”公益活動發起人。多年來,老師身體力行,引領著我們這些徒弟學以致用,學以致善,在公益的道路上和精神的世界裡向至寬處前行。本次同行的還有工行的胡文東行長和我的師兄馬鵬教授。

鳳慶“荔枝”行

中山大學荔枝助學公益活動LOGO

荔枝行


8點鐘從廣州出發,經昆明轉機,到臨滄改乘汽車。我們的老朋友,鳳慶二中張世海校長,李主任等已早早等候機場門口。

鳳慶“荔枝”行

臨滄機場位於臨滄南部博尚鎮西,距臨滄市22.5公里,機場海拔近1900米

中午抵達臨滄,小雨,室外溫度25℃左右,涼涼的,非常舒適。臨滄機場建在山頂,每天有六、七個航班往返與昆明之間。

鳳慶“荔枝”行

下午約2點半從機場出發,到臨滄市區大概半個小時車程,我們計劃天黑之前趕到鳳慶,就沒在臨滄市區逗留。

鳳慶“荔枝”行

途經雲縣,經歷了3個小時的顛簸,在傍晚時分抵達美麗的邊陲小城鳳慶。縣城在山谷之間順勢而建,從東南至西北呈絲帶狀。

鳳慶“荔枝”行

縣城概覽

小城鳳慶


鳳慶四季如春,光照充足,冬暖夏涼,旱季雨季分明。

鳳慶“荔枝”行

鳳慶概覽

被譽為“世界滇紅之鄉”“中國核桃之鄉”

鳳慶“荔枝”行

鳳慶,滇紅源產地

縣城雖小,但街道整潔,秩序井然,沿著滇紅路,開車幾分鐘即可遍覽全城。

鳳慶“荔枝”行

鳳慶縣城

鳳慶“荔枝”行

滇紅路貫穿縣城

鳳慶美食


米線之於鳳慶人,就像麵條之於西安人,米線不挑配菜,豐儉由人。

鳳慶“荔枝”行

小鍋米線

粑粑卷是鳳慶特有的街頭美食,用豌豆粉、鍋粑、餌塊製作,其中以豌豆粉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中間還可以包裹肉串。

鳳慶“荔枝”行

粑粑卷

鍋巴的脆,粑粑的糯,豌豆粉的滑,再加上各種調料的辛香,是我永遠眷戀著的鳳慶味道。

鳳慶“荔枝”行

粑粑卷

家訪之旅——郭大寨


7月6日清晨,餘副縣長和鳳慶二中陳書記帶隊,我們開始家訪之旅,第一站郭大寨。郭大寨鄉,一個平生從未聽過的地方,地處鳳慶西南隅,從縣城坐車走了近3個小時。

鳳慶“荔枝”行

途徑丫口,聽司機徐師傅講,由於山高路遠,位置偏僻,解放後那一帶還有土匪活動,在附近進行過剿匪戰鬥。

鳳慶“荔枝”行

走進山裡,還是讓山走進心裡

郭大寨依山而建,每一塊平地都特別寶貴,所以街道修的有點窄。

鳳慶“荔枝”行

遠眺中心集鎮

到趕街的時間,山民們把剛採的茶葉、核桃、蔬菜、菌子等物產拿到中心集鎮賣,看似寬敞的街道就會變得有些擁擠。

鳳慶“荔枝”行

有些房屋的地基架在崖邊

家有明悅


山路雖難,但政府把水泥路修到了每一個村,真心不容易。

鳳慶“荔枝”行

小明悅是我們走訪的第一個學生,下學期讀高二。她性格樂觀開朗,沒有山裡孩子的拘謹,大家都非常喜歡她。悅爸爸因病去世,留下了不小的債務,姐姐在讀大學,家裡由悅媽媽一個人辛苦勞作,竭力支撐。姐妹倆很懂事,努力,學習成績也都很優秀。

鳳慶“荔枝”行

一方灶臺,養育了兩個優秀的孩子,為悅媽媽點贊。

鳳慶“荔枝”行

我們上個世紀吃過的苦,一些孩子此刻還在經歷著

小明悅的理想是考入中大,這對她是一個不小挑戰,不過我們對她都非常有信心——她一定會走出大山,去實現夢想,打拼一個美好的未來。

鳳慶“荔枝”行

小明悅,我們在中大等你

熱情的悅媽媽用她採摘的核桃,自家的雞蛋款待我們,臨走還為每人準備了一大袋她親手做的茶,一定要我們帶著。我把茶葉帶回了廣州,一直沒捨得喝。

鳳慶“荔枝”行

離別是為下一次重逢

大山裡的變遷


繼續出發,奔赴同在郭大寨的國先同學家,這段路比較好走。

鳳慶“荔枝”行

剛進入村裡有點吃驚,看到乾淨的街道,紅磚鋪設的停車場,一棟棟整潔的小別墅,跟設想中木屋土牆窮困場景完全不同,這是讓我們這些大城市來的人也羨慕的居所。我不禁有點懷疑走錯了地方>>>

鳳慶“荔枝”行

帶隊的餘副趕緊解釋,這些住戶原來生活在大山深處,由於地質條件惡劣,經常發生滑坡,加上飲用水源不穩定,原來的房屋已經無法居住,由政府統一規劃投資在現在的位置為他們興建了新的住所,村名們的居住條件才得以改善。

鳳慶“荔枝”行

我們來到國先同學家裡,他家三口人,父親常年患病,無法從事較重的體力勞動,哥哥在外打工補貼家用。國先有了政府、學校、以及“荔枝助學”的支持,才得以繼續高中學業。

鳳慶“荔枝”行

在牆上發現一個表格“鳳慶縣脫貧攻堅幫扶情況明白卡”,表格清楚地記錄了這個家庭的貧困原因,收入情況,還有政府組織的幫扶人信息。實際上,在走訪的每個家庭都貼有這樣的明白卡,這是政府2020年實現全民脫貧的考核表。此外還有一張表,詳細地記錄了這個家庭收到的每一筆資助金額已經學校相關費用的減免金額。

鳳慶“荔枝”行

明白卡

對國家,脫貧是一個大工程,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力所能及做點小事,做點實事。

鳳慶“荔枝”行

偉大的時代


每段旅程都有不一樣的風景,都是一個故事的開始,在路上用心感受。

鳳慶“荔枝”行

在路上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大山深處,走出來每一個條路都格外艱辛。

鳳慶“荔枝”行

一端是家,一端是外面的世界

銀兵同學家也是因病致貧,爸爸長期患病,媽媽遠在廣東打工,姐姐在本該讀書的年齡就已早早出嫁。

同行的張老師也出生在這個村子,銀兵家對面就是張老師的祖屋,她的父輩努力經營從山村搬到了鄉鎮,張老師又通過讀書求學,從鄉鎮進入到縣城生活。有時候,走出大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無論如何,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山裡的孩子得到了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

鳳慶“荔枝”行

過石門坎


鳳慶“荔枝”行

山有多高,路有多長。司機師傅一直問我這條路像不像三國裡的華容道。

鳳慶“荔枝”行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祖國山河天險,地形之妙,不身臨其境難以體會。

鳳慶“荔枝”行

途徑瓊英洞


瓊英洞,是一個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洞前有一汪清溪,洞口半隱於叢木之後,洞內奇石遍佈,水聲潺潺。

鳳慶“荔枝”行

瓊英洞全長6公里,相傳,“有時天陰下雨,洞內便有鐘鼓之聲傳出,聲聞十里之多;道光年間,人們常見一個滿身掛著小葫蘆的道人,天天在洞頂高懸的鐘乳石上爬來爬去,參禪睡覺,每當天明,石鐘下常有一尺餘的仙人腳印”。

鳳慶“荔枝”行

瓊英洞

瓊英洞是俐侎族生活過的地方,建國之前當地人在瓊英洞祭祀和舉辦廟會,尤在民國時期香火鼎盛,每年要做3次廟會。洞內地面散落著鞭炮紙皮,石桌上拜訪有石刻神像和燭臺。

鳳慶“荔枝”行

別有天地

鳳慶“荔枝”行

走出大山


繼續出發,向此行走訪最後一站,秋月同學所在的瓊英村平掌寨組。

鳳慶“荔枝”行

進村後下車步行一段

秋月與母親相依為命,媽媽非常能幹,她靠種植,養殖以及在瓊英茶廠打工的收入,已經完成脫貧。

鳳慶“荔枝”行

秋月今年剛完成高考,成績不錯,有望被大理大學錄取,她理想的專業是廣告傳媒。秋月是荔枝助學在鳳慶資助的第二批孩子之一,終於可以通過讀書走出大山,大家都為她高興。

鳳慶“荔枝”行

遇見古樹茶


瓊英村有一株古茶樹,被農科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的46株古茶樹之一,由於天氣突變下起大雨,我們沒能一睹這株古茶樹的尊容。

鳳慶“荔枝”行

雲霧繚繞

瓊英茶廠是在政府支持下,瓊英村組織的古樹茶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實行訂單農業,從而提高本地茶農的收入。

鳳慶“荔枝”行

來自1/46的古茶群部落

茶葉的製作要經過採摘—曬青—涼青—搖青—篩青—炒青—揉捻等多道工序,每個工序的手法差異都決定著茶的口感和品質。

鳳慶“荔枝”行

曬青

鳳慶“荔枝”行

篩青

鳳慶“荔枝”行

涼青

鳳慶“荔枝”行

古樹茶餅

茶廠穆老闆的熱情款待下,我們有幸品嚐了存放多年的古樹老茶,瓊英古樹茶溫潤,有一股特殊的香味,細品幾口久久回甘。在司機師傅的建議下,我特地品嚐了當地人常喝的大碗茶,味道跟當地的居民一樣地質樸,醇厚。

鳳慶“荔枝”行

這是一段美妙的旅程,目睹的,聽到的,感受的一切都在向好,讓人振奮,給人希望和期待。”不忘初心“或許就是此刻最恰當的感受。

鳳慶“荔枝”行

一大桌豐盛的飯菜足以一掃連日奔波的疲憊,鮮炸茶葉,茶葉炒臘排骨,還有幾種叫不上名字的野菜讓人食慾大振。

鳳慶“荔枝”行

回到二中


7日上午我們回到二中,看到熟悉的校園、老師和同學格外親切,這裡是我們一起戰鬥的地方,在這裡見證著彼此的努力,變化與成長。

鳳慶“荔枝”行

去年見到的青澀的小夥子,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述發生在他身上的變化,能感受到他越來越自信。

鳳慶“荔枝”行

與同學們交流

高中是一段經歷,可以改變很多學生的命運;放眼一生卻是很短暫一小段旅途,只要不迷失方向,同學們都終將學有所獲。不是每個同學都能考入名校,從此改變命運,保持夢想和出去看看世界的渴望。

鳳慶“荔枝”行

我們一起努力

後記


與鳳慶有個約定,明年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