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荔枝”行

2019年7月5日清晨,追随着谭劲松老师的脚步,我再次踏上凤庆励志之旅。谭老师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我们的导师,中大“荔枝助学”公益活动发起人。多年来,老师身体力行,引领着我们这些徒弟学以致用,学以致善,在公益的道路上和精神的世界里向至宽处前行。本次同行的还有工行的胡文东行长和我的师兄马鹏教授。

凤庆“荔枝”行

中山大学荔枝助学公益活动LOGO

荔枝行


8点钟从广州出发,经昆明转机,到临沧改乘汽车。我们的老朋友,凤庆二中张世海校长,李主任等已早早等候机场门口。

凤庆“荔枝”行

临沧机场位于临沧南部博尚镇西,距临沧市22.5公里,机场海拔近1900米

中午抵达临沧,小雨,室外温度25℃左右,凉凉的,非常舒适。临沧机场建在山顶,每天有六、七个航班往返与昆明之间。

凤庆“荔枝”行

下午约2点半从机场出发,到临沧市区大概半个小时车程,我们计划天黑之前赶到凤庆,就没在临沧市区逗留。

凤庆“荔枝”行

途经云县,经历了3个小时的颠簸,在傍晚时分抵达美丽的边陲小城凤庆。县城在山谷之间顺势而建,从东南至西北呈丝带状。

凤庆“荔枝”行

县城概览

小城凤庆


凤庆四季如春,光照充足,冬暖夏凉,旱季雨季分明。

凤庆“荔枝”行

凤庆概览

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

凤庆“荔枝”行

凤庆,滇红源产地

县城虽小,但街道整洁,秩序井然,沿着滇红路,开车几分钟即可遍览全城。

凤庆“荔枝”行

凤庆县城

凤庆“荔枝”行

滇红路贯穿县城

凤庆美食


米线之于凤庆人,就像面条之于西安人,米线不挑配菜,丰俭由人。

凤庆“荔枝”行

小锅米线

粑粑卷是凤庆特有的街头美食,用豌豆粉、锅粑、饵块制作,其中以豌豆粉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中间还可以包裹肉串。

凤庆“荔枝”行

粑粑卷

锅巴的脆,粑粑的糯,豌豆粉的滑,再加上各种调料的辛香,是我永远眷恋着的凤庆味道。

凤庆“荔枝”行

粑粑卷

家访之旅——郭大寨


7月6日清晨,余副县长和凤庆二中陈书记带队,我们开始家访之旅,第一站郭大寨。郭大寨乡,一个平生从未听过的地方,地处凤庆西南隅,从县城坐车走了近3个小时。

凤庆“荔枝”行

途径丫口,听司机徐师傅讲,由于山高路远,位置偏僻,解放后那一带还有土匪活动,在附近进行过剿匪战斗。

凤庆“荔枝”行

走进山里,还是让山走进心里

郭大寨依山而建,每一块平地都特别宝贵,所以街道修的有点窄。

凤庆“荔枝”行

远眺中心集镇

到赶街的时间,山民们把刚采的茶叶、核桃、蔬菜、菌子等物产拿到中心集镇卖,看似宽敞的街道就会变得有些拥挤。

凤庆“荔枝”行

有些房屋的地基架在崖边

家有明悦


山路虽难,但政府把水泥路修到了每一个村,真心不容易。

凤庆“荔枝”行

小明悦是我们走访的第一个学生,下学期读高二。她性格乐观开朗,没有山里孩子的拘谨,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悦爸爸因病去世,留下了不小的债务,姐姐在读大学,家里由悦妈妈一个人辛苦劳作,竭力支撑。姐妹俩很懂事,努力,学习成绩也都很优秀。

凤庆“荔枝”行

一方灶台,养育了两个优秀的孩子,为悦妈妈点赞。

凤庆“荔枝”行

我们上个世纪吃过的苦,一些孩子此刻还在经历着

小明悦的理想是考入中大,这对她是一个不小挑战,不过我们对她都非常有信心——她一定会走出大山,去实现梦想,打拼一个美好的未来。

凤庆“荔枝”行

小明悦,我们在中大等你

热情的悦妈妈用她采摘的核桃,自家的鸡蛋款待我们,临走还为每人准备了一大袋她亲手做的茶,一定要我们带着。我把茶叶带回了广州,一直没舍得喝。

凤庆“荔枝”行

离别是为下一次重逢

大山里的变迁


继续出发,奔赴同在郭大寨的国先同学家,这段路比较好走。

凤庆“荔枝”行

刚进入村里有点吃惊,看到干净的街道,红砖铺设的停车场,一栋栋整洁的小别墅,跟设想中木屋土墙穷困场景完全不同,这是让我们这些大城市来的人也羡慕的居所。我不禁有点怀疑走错了地方>>>

凤庆“荔枝”行

带队的余副赶紧解释,这些住户原来生活在大山深处,由于地质条件恶劣,经常发生滑坡,加上饮用水源不稳定,原来的房屋已经无法居住,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在现在的位置为他们兴建了新的住所,村名们的居住条件才得以改善。

凤庆“荔枝”行

我们来到国先同学家里,他家三口人,父亲常年患病,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哥哥在外打工补贴家用。国先有了政府、学校、以及“荔枝助学”的支持,才得以继续高中学业。

凤庆“荔枝”行

在墙上发现一个表格“凤庆县脱贫攻坚帮扶情况明白卡”,表格清楚地记录了这个家庭的贫困原因,收入情况,还有政府组织的帮扶人信息。实际上,在走访的每个家庭都贴有这样的明白卡,这是政府2020年实现全民脱贫的考核表。此外还有一张表,详细地记录了这个家庭收到的每一笔资助金额已经学校相关费用的减免金额。

凤庆“荔枝”行

明白卡

对国家,脱贫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力所能及做点小事,做点实事。

凤庆“荔枝”行

伟大的时代


每段旅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在路上用心感受。

凤庆“荔枝”行

在路上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大山深处,走出来每一个条路都格外艰辛。

凤庆“荔枝”行

一端是家,一端是外面的世界

银兵同学家也是因病致贫,爸爸长期患病,妈妈远在广东打工,姐姐在本该读书的年龄就已早早出嫁。

同行的张老师也出生在这个村子,银兵家对面就是张老师的祖屋,她的父辈努力经营从山村搬到了乡镇,张老师又通过读书求学,从乡镇进入到县城生活。有时候,走出大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无论如何,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山里的孩子得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凤庆“荔枝”行

过石门坎


凤庆“荔枝”行

山有多高,路有多长。司机师傅一直问我这条路像不像三国里的华容道。

凤庆“荔枝”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祖国山河天险,地形之妙,不身临其境难以体会。

凤庆“荔枝”行

途径琼英洞


琼英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洞前有一汪清溪,洞口半隐于丛木之后,洞内奇石遍布,水声潺潺。

凤庆“荔枝”行

琼英洞全长6公里,相传,“有时天阴下雨,洞内便有钟鼓之声传出,声闻十里之多;道光年间,人们常见一个满身挂着小葫芦的道人,天天在洞顶高悬的钟乳石上爬来爬去,参禅睡觉,每当天明,石钟下常有一尺余的仙人脚印”。

凤庆“荔枝”行

琼英洞

琼英洞是俐侎族生活过的地方,建国之前当地人在琼英洞祭祀和举办庙会,尤在民国时期香火鼎盛,每年要做3次庙会。洞内地面散落着鞭炮纸皮,石桌上拜访有石刻神像和烛台。

凤庆“荔枝”行

别有天地

凤庆“荔枝”行

走出大山


继续出发,向此行走访最后一站,秋月同学所在的琼英村平掌寨组。

凤庆“荔枝”行

进村后下车步行一段

秋月与母亲相依为命,妈妈非常能干,她靠种植,养殖以及在琼英茶厂打工的收入,已经完成脱贫。

凤庆“荔枝”行

秋月今年刚完成高考,成绩不错,有望被大理大学录取,她理想的专业是广告传媒。秋月是荔枝助学在凤庆资助的第二批孩子之一,终于可以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大家都为她高兴。

凤庆“荔枝”行

遇见古树茶


琼英村有一株古茶树,被农科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由于天气突变下起大雨,我们没能一睹这株古茶树的尊容。

凤庆“荔枝”行

云雾缭绕

琼英茶厂是在政府支持下,琼英村组织的古树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实行订单农业,从而提高本地茶农的收入。

凤庆“荔枝”行

来自1/46的古茶群部落

茶叶的制作要经过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筛青—炒青—揉捻等多道工序,每个工序的手法差异都决定着茶的口感和品质。

凤庆“荔枝”行

晒青

凤庆“荔枝”行

筛青

凤庆“荔枝”行

凉青

凤庆“荔枝”行

古树茶饼

茶厂穆老板的热情款待下,我们有幸品尝了存放多年的古树老茶,琼英古树茶温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细品几口久久回甘。在司机师傅的建议下,我特地品尝了当地人常喝的大碗茶,味道跟当地的居民一样地质朴,醇厚。

凤庆“荔枝”行

这是一段美妙的旅程,目睹的,听到的,感受的一切都在向好,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和期待。”不忘初心“或许就是此刻最恰当的感受。

凤庆“荔枝”行

一大桌丰盛的饭菜足以一扫连日奔波的疲惫,鲜炸茶叶,茶叶炒腊排骨,还有几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菜让人食欲大振。

凤庆“荔枝”行

回到二中


7日上午我们回到二中,看到熟悉的校园、老师和同学格外亲切,这里是我们一起战斗的地方,在这里见证着彼此的努力,变化与成长。

凤庆“荔枝”行

去年见到的青涩的小伙子,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能感受到他越来越自信。

凤庆“荔枝”行

与同学们交流

高中是一段经历,可以改变很多学生的命运;放眼一生却是很短暂一小段旅途,只要不迷失方向,同学们都终将学有所获。不是每个同学都能考入名校,从此改变命运,保持梦想和出去看看世界的渴望。

凤庆“荔枝”行

我们一起努力

后记


与凤庆有个约定,明年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