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記憶

家鄉的記憶

蘇小朋(撰)

(一)

我的家鄉――綏寧,位於邵陽市境西部邊陲,在緊鄰221省道,距綏寧縣城20公里座落一處美麗的村莊。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少數民族人群居住較多。這裡的人們勤勞,樸實,善良,最大的優點:熱情,好客,而我卻有幸出生在這美麗的村莊――插柳。

在插柳南面有個小村莊,當地人還取了個顯著的小地名叫“犁樹”,為什麼稱之為這名?很多人會想象肯定是因種植了很多犁樹才得名的。非也,恰恰相反“犁樹”非但沒很多犁樹,而且還很空曠,一眼望去一遍遍田園風景。中間穿插一條不足4米寬的水泥馬路,彎彎曲曲盤旋而設,仿如一條巨龍迎風而至,預示著詳和,安康。

據我對兒時的回憶,以前這條路是不足2米寬的山路。路況相當複雜,不僅淤泥漓漓,而且泥坑很深,一腳下去無法抽出。這樣的環境下導致很多有為青年難娶媳婦,同時變成了遙遠的夢想。

因環境影響我們這樣一群懵懂的少年結果也好不到哪去,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樂,出不了小村莊,因條件限制,我的童年所謂的“快樂”就是同齡人結群往山上搞野、打柴,就算是飢餓也是快樂的。

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原來是一名勤勞,有智慧頗有遠見的農民,母親卻是位慈祥,勤勞,兇悍的家庭主婦,從小我和弟弟非常怕她,但又非常欽佩她,她用那矮小的身驅和那瘦小的雙肩挑起了這貧窮的家庭大部分重擔。從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心甘情願嫁給我那貧窮的父親開始,身上就添了一道道滄桑的痕跡,背也駝了,額頭也添了很多皺紋,儘管如此我那美麗的媽媽也毫無半句怨言。我在家中是長子,肩負著照顧小2歲弟弟的責任,並且,還給父母分擔農活。由於我身材弱小,缺乏營養,很多重力氣活幹不了,就只能找些輕鬆的活幹,列如:山上砍柴,挑豬草,那時家裡還養了頭牛,是我家唯一的經濟及生活來源,這些輕鬆的活就由我主動包攬下來那時才7歲。

記得7歲那年,只有兩樣東西:一是玩具,二是零食,很多同齡人富裕家庭都被父母寵上天如同視為珍寶,要什麼給什麼,就拿玩具來講,他們玩的都是些稀奇高科技的玩具,我們貧窮家的孩子看都沒看見過更不說玩了,只能當作夢想,在記憶當中我玩過的玩具只有手工自制的“竹泡”,陀螺,上學階段就玩紙疊的“四角板”遊戲,當時我還是該遊戲的常勝將軍,凡與我對戰都是兵敗而回的。

關於零食,耳熟能詳的就是沿路叫喊的“冰棍哦”只要聽見此聲音,家庭稍寬裕的小朋友一下子蜂擁而至,爭先恐後手拿2角錢去買冰棍吃,從他們燦爛的臉蛋看得出當時是多麼的興奮,快樂,如同獲至寶一樣捨不得一口吃下去,而是吐出舌頭細細地舔似乎把炎熱的夏天融化成冰川的感覺,從頭到腳都是透心涼。此時,我跟我弟弟只能遠遠的望著喉嚨裡咕嚕……咕嚕……的咽口水。弟弟用那渴望的眼神對我說:哥哥!“我也想吃”,當時,我眼含眼淚跟弟弟說:弟弟,等我上山砍些小竹換了錢,哥哥第一個給你買,弟弟委屈的點了點頭,然後牽著我的手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弟弟不停的回頭看那冰棍箱不依不捨回家了。

這就是我童年成長的開始,雖有些可憐,但幸福快樂著!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