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茶馬古道就是以茶葉和馬匹交易為主要流通方式及馬幫行走運輸的古道,簡稱茶馬古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在南方絲綢之路古道運輸線中除了最重要的絲綢外,還包括來自川、滇的土產,瓷器、糖、布匹、麻線,粉絲等生活日雜用品;而來自康藏地區和周邊域外國家的馬匹、皮毛、藏金、藏紅花、麝香、貝母、鹿茸,高原蟲草等等,也跟隨著這條古道流散、流落到滇、川等地方。

茶馬古道的興盛與發展方向

在唐宋時代,隨著古道物資運轉的增量加大,從最早的土特產品到絲織錦帛、布匹,日雜等用品已滿足不了日益擴大發展需求,因此在茶馬交易逐漸增強的情況下,已把重心側重到以茶葉和馬匹上,成為貿易流通的主要手段。在近鄰蒙古中通過茶葉的交易方式向鄰國阿富汗、土耳其等輸出。在兩個重要的中轉站回紇與西域輻射向西亞、北亞和阿拉伯等國輸送,沿途輾轉至西伯利亞,最終到達俄國與歐洲其他區域。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在唐朝宋時代,隨著南方絲綢之路的發展已進入鼎盛階段,唯一的絲綢、布帛,日用品已滿足不了牧區遊牧部落的需要,南邊的茶葉、用具與品茶方式已大量傳播至西域地帶,遊牧部族和吐蕃、藏區,這是他們急需的產品;因為在馬背上的遊牧部群常年風餐露宿、日曬雨淋,也由於草原牧區的特定性,長年食用的肉食類,草原人雖然善於奔跑、顛簸,依然難以消化體內積食,由於身體時有鼓脹,行動極為不便和難受,而隨著古道流入的茶飲,猶如一劑強心針和雨後遇甘霖般受用,使他們如沐春風,欲罷不能。

回紇與西域輻射域外國的來歷原由

在茶馬古道的這條路上,回紇和西域作為茶葉中轉的落腳點,是我國古代邊陲之地。請看:

回紇,少數民族, 漢代和三國時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紇人的祖先,後來到南北朝後期到隋代,回紇人又演變為回鶻,後分裂成西洲回鶻,蔥嶺回鶻,河西回鶻等部落,到元末到明朝時代,回鶻人逐漸分化和演變成現代的維吾爾族人。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回紇,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民族部落,在840年西遷以前遊牧在蒙古草原上,精馬術,善騎射、狩獵,性情剽悍勇猛、桀驁不馴,風馳電掣般的馳騁在草原上;像兇猛的獵鷹鶻鳥一樣飛旋輕轉,靈動異常,所向披靡,所以稱為回鶻,即回鶻部簇(有數十萬之眾)。而另一個地方稱之為西域:

西域國家主要分佈在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地帶,利用從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綠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與羅布泊是西域地區的主要農業、生活水源。因而該區域的國家興旺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據部分考古學家的判斷,樓蘭即是由於河流改道與羅布泊的遷移而滅亡的主要原因。

西域的地理位置: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大部國家和地區,在南方絲綢之路古道影響下,西域是特指漢唐兩朝時代的中國朝廷規劃的行政機構所管轄之地,今指中國新疆大部至中亞部分地區,位於歐亞大陸中心,是絲綢之路的核心組成部分。

西域地區由於遭遇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十一世紀東亞全境氣候變冷的情況下,西域更是受到強大的影響和衝擊,使經過該地域商貿流通往來減少減弱,人們更願意通過南方絲綢之路來進行交易,所以西域貿易發展,逐漸減少、遇冷,令西域各國從此走向衰落。在公元前十七世紀,西域大夏國(阿富汗)的商人進行了金石貿易,于闐國(新疆地區)的和田玉也是其中之一。在漢朝臣張騫打通西域之前,有三十餘國,故有西域三十六國的說法,後分裂為五十餘國。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也是其中之一。

西域指西方、西天,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

再看下經回紇和西域中轉流出國外的茶葉貿易流通線:首先第一站經西亞出走,西亞是亞洲的西部,自伊朗至土耳其,是聯繫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第二站北亞: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大部地區、阿爾泰山脈以北、哈薩克斯坦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佔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第三站阿拉伯:阿拉伯民族,泛指阿拉伯世界(22個國家地區);第四站西伯利亞:是北亞地區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傑日尼奧夫角。北鄰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第五站俄國:俄國指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有廿二個自治共和國、四十六個州、九個邊疆區、四個自區、一個自治州,三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獨聯體;第六站歐州:歐州全稱歐羅巴州,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地中海和黑海。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按以上線路也是現今中國“一帶一路”走向和上合組織的部分成員國線路。

茶馬互市的需求目的所在

在茶馬古道川藏線上,四川盆地受西藏高原環境影響,雲霧大,雨量充沛,是天然的種茶產地:如蒙山的蒙頂茶,邛崍縣的文君綠茶,青城山的青城雪芽、峨眉山的竹葉青茶等。在茶馬互市上,最先是以茶易物,以茶易馬的交換方式。

茶馬古道興盛於唐宋時代的茶馬互市中,因康藏地區屬於高寒地帶,海撥在三千米以上,藏民的主食:牛羊肉、奶酪、糌粑等,在寒冷的區域長年食用高熱脂肪類肉食,在體內容易積剩,不易消化,而茶飲能夠分解消化體內過剩、去油膩,還能解渴、消除疲勞等作用,所以茶葉自然受到藏區牧民的追捧!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南方絲綢之路西南商道的絲織錦匹逐漸被茶葉馬匹取代,形成了以茶馬互市為主要的茶馬古道。在滇藏線上,雲南茶葉的主產區思茅、普洱的茶葉深得康藏地區牧民的親睞,川、滇兩省和藏民牧區出產了大量的騾(驢)馬、皮毛藥材及各種名貴珍稀藥材,如鹿角、羚羊角,虎骨皮質等類。蜀地和滇國兩地盛產的茶葉、布匹、鹽,織錦及生活日用品器件,也在馬幫運輸行業中不斷地通過運轉,來往於深山峽谷、崇山峻嶺中,延綿往復,川流不息,隨著需求日益繁忙,逐漸形成了一條以茶馬交易為突出性的商道,就是古代茶馬古道,並一至延續到近代。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隨著茶馬交易力度加大,歷代統治階級為了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對這些物質進行了管控,形成了以茶制邊,以茶馭蕃的政權意圖。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紇地區驅馬茶市,開創了茶馬交易的先河。北宋時期,茶馬主要交易地點在陝甘地區,易馬的茶葉就地取於川蜀,並在成都、秦州(今甘肅天水)各置榷茶和買馬司。古代中央王朝還在西南成都、廣西、雲南等地設立較大規模馬市。這裡必須提到雲南盛產的良種馬,體壯結實,短小精悍、登如閃電、去勢如虹;靈活矯健,登山越嶺、耐力持久,且耐粗草飼,有特別的適應能力和適應性。

古代滇國盛產戰馬良駒的環境與原由

滇國(雲南)是我國西南邊疆古王朝國,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為滇國繁榮昌盛時期,使用戰馬的歷史最早,馬的數量也最多,使用戰馬的歷史尤為突出,很早就出現了馬鞍、馬蹄等配飾。初始階段的小馬到成年馬,要經過時間的磨練和訓練合格之後,才能成為用以戰爭的戰馬,並參加一定量的狩獵活動。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馬在開始時段配馬墊和韁繩,訓練有素後配鞍轡登革,馬飾等齊全配飾。最後上戰場後還配上馬鎧用於頭部和馬腹兩側保護作用。

古代滇國除產牛羊外,還產數量龐大的戰馬。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漢武帝時司馬相如、韓說初開益州郡郡治滇池縣(雲南晉寧縣)“得牛馬羊屬三十萬”。在《西南夷列傳》中記載:昭帝始五年前年,漢將田廣明兵益州郡獲畜十餘萬。又在公元建武二十一年,劉尚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人棟蠶,得“馬三千匹,牛羊三萬餘頭”。由此可見,戰國末期至西漢前中期,滇國畜牧業是黃金的繁榮時期,牛羊馬等大中型牲畜的數量龐大驚人,也是北方統治階層驚歎和交口讚譽的地方。

古滇國除盛產戰馬外,還出產一種特種神俊異常的馬:滇池駒,由於滇池駒屬上等特種馬,數量有限,一般僅供戰將及皇帝宮庭後院養著賞玩取樂。“滇池縣,郡治益州所在地,故滇國……池中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之日:滇池駒。日行五百里”。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古代中國由於國內及蕃邦域外常發生戰事,連年征戰需要大批能上戰場的戰馬,而滇國就是這種得天獨厚有著良好環境盛產戰馬的地方,自然會被中央皇朝統治者盯上;也由於需求過大,自動會在錢糧款項給於一定的補助和接濟,為後續擴充馬匹,掌權者還在西南川、藏地域,特別是古滇國之地設立馬司,和在北方地區擴建馬場,用以畜養,調配指定的定點馬場後續接濟之用。因為戰馬和普通馬不同,除了身體矯健之外,還要剽悍。所以中原地區需要大批這種有著良好體質的戰馬,這是一種戰略、戰備資源,不可多得難求;這也就是被官家管控限制的原因,因此在茶馬互市上也被嚴格管制。在管控鬆動時期也有私人商家和買家,私下裡買賣成交,以茶易馬,或以馬易茶的方式各得所需。

茶馬古道互市在古代經濟發展中帶來了多個層面的利好作用

在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交易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古道茶馬互市的鼎盛發展,最少帶來了五個層級的利好作用: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第一,在各朝時期設立的茶馬司,每年把數千萬計的茶葉通過茶馬古道送往運轉至康藏地區牧民手中,這種大量的需求使邊貿發展得以繁榮興盛。

第二,古滇國盛產的大量、大批戰馬被送往中原戰場及各地急需戰馬的地方。

第三,通過回紇、西域之地把西南方特產茶葉得以流出國外,換回需要的產品。

第四,在茶馬古道上通過馬幫貿易的商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有的是幾輩子也用不完的金錢。

第五,通過茶馬古道促進邊貿地區市場經濟發展,宗教風俗文化,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繁榮和延續。

山間鈴響馬幫來——引出了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中茶馬互市的運輸線

★-時至今日,歷史的足跡已遠離我們而去,在茶馬古道綿延亙長的行走線上,絡繹不絕的馬幫身影,清脆響亮的駝鈴聲;茶香與馬蹄印記已成了時代的記憶和回眸,那種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鬥志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