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code>——記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張志鵬/<code>

張志鵬,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醫生。於2020年2月8日隨隊到武漢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90後年輕的張志鵬,深刻體會到國家危急,武漢危急。作為一名醫生,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應該擔起責任,貢獻力量。張志鵬的決定得到了父親的支持。他鄭重地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我要報名去武漢抗擊疫情,想到武漢人民處於危急之中,而我在後方卻幫不上他們,內心很自責。我有責任去武漢支援,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單身,牽掛少,希望醫院能批准我的懇求!”張志鵬的請戰書,沒有豪言壯語,卻用自己的真情詮釋了一名年輕醫者的初心和使命。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在去武漢之前,年輕的張志鵬決心要成為一名衝鋒在前的共產黨員,他鄭重地向黨組級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張志鵬說,無論是在身邊還是在抗疫一線中,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無時無刻不在激勵他前行,自己也在科室黨員的幫助和指導下不斷成長。他說,能夠參加成為馳援武漢的醫療隊隊員,他很幸運也很驕傲。醫院領導和同事給了他太多的支持和信任,他一定會完成使命,請黨組織考驗他!

到了武漢,張志鵬主動請纓,擔任了醫療隊的通訊員,負責記錄醫療隊每天發生的事情,並回傳給醫院。他利用極少的休息時間,記錄身邊每天發生的感人的事情,醫務人員的辛苦付出、患者的微笑、他們的感謝,那些志願者清潔工、班車司機、送飯師傅、電腦系統的維護人員等等,記錄他們每個人為早日結束疫情的默默辛苦付出。他說,雖然這是一份額外的工作,但也是“暖心”的負擔。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張志鵬所在病區收治的患者,老年重症佔了絕大多數,因此在治療、溝通和護理上難度很大。他說,第一次收治患者時他也很緊張,但看著患者們期待的眼神,他明白這裡是他們最後的依靠,他不能害怕,因為他是患者的醫生,也是他們的家人。因此,當有的老年患者聽不明白時,張志鵬就手寫加上肢體動作來與他們溝通。由於疫情兇險,很多患者很緊張、焦慮,需要反覆地溝通來安慰,為了能夠讓患者隨時和他保持聯繫,及時瞭解他們的病情變化,張志鵬加了每個患者的微信,建了微信群,給他們留下電話號碼。有一位患者手機壞了,張志鵬擔心他和家裡沒法聯繫,家裡面其他三個人都是殘疾人,都沒有子嗣。張志鵬在網上為這位患者買了一個老年機。張志鵬說,在雷神山醫院,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每天下班後,張志鵬也會擔心“是不是離患者太近了?脫防護服會不會穿得不標準?自己會不會被感染?”但是一覺醒來,他又是義無反顧地投入戰鬥!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儘管,90後的張志鵬還是一個父母最牽掛的孩子,但是,疫情面前,他選擇了像前輩一樣,成為無懼無畏的“逆行者”,與同事們一起,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在防控疫情的鬥爭一線,用自己的付出,彰顯了年輕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抗疫事蹟】張志鵬:我們與患者更似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