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1979年9月2日,英國探險家雷納夫·法因斯爵士指揮著他的“本傑明·鮑林”號探險船,辭別了前來送行的查爾斯王子,駛離倫敦泰晤士河,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人類以往的環球航行都是沿東西(緯線)方向進行的,而沿南北(經線)方面就要穿越南、北極地,所以必定艱險無比。

探險的第一階段,是從陸路穿越法國、西班牙和非洲的阿爾及利亞。由於他們走的是旅遊路線,所以沒遇到什麼困難。第二年1月4日,探險隊到達了位於大西洋沿岸南極大陸上的薩納埃站(南非的科學考察站),麻煩就一個接一個地來了。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漫長的南極極夜很快就來到了。南極大陸足足有半年時間籠罩在黑暗陰冷之中。暴風雪不斷地襲擊著營地。

漫漫長夜終於度過去了。10月29日,法因斯等3人每人駕一輛摩托車拖著雪撬,離開了博加,向南極極點進發。這段路約有2000公里。

他們走了800公里以後,遇到了一個連綿500公里的大雪槽。雪槽地帶溝溝坎坎,起伏不平,摩托車不時翻車,跌入溝內。遇到這種情況,駕駛員就得立即跳出車外,以免被雪撬板撞傷。法因斯的雪撬板是用硬橡木做的,在顛簸中震裂了一條3米長的大口子,他只好把雪橇連同物資一起捨棄。幸好其他兩人的雪橇是不鏽鋼做的,雖然多次翻滾,卻沒有撞壞。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禍不單行的是,在他們走了一半路程的時候,供應又出了問題。為了等給養,他們等了17天。

12月15日,探險隊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了南極點。他們休整了一週。12月23日他們整裝向太平洋沿岸南極大陸的另一端挺進,他們要去的斯科特站(屬新西蘭)位於羅斯陸緣冰的邊緣。這段路程長約1500公里,主要障礙是斯科特冰川。探險隊要順著冰川從山上滑到羅斯陸緣冰上。冰川上佈滿了冰裂隙,下滑時又很難剎住車,他們只能慢慢行駛,儘量減少停頓。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有時摩托車和雪橇在冰橋上通過,冰橋發出吱吱的破裂聲,其情景真令人毛骨悚然。

1981年1月11日,他們到達斯科特基地,就此結束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二次穿越南極大陸的探險。他們總共用了75天,比1958年英國——新西蘭聯合探險隊首次橫跨南極所走的路程(3437公里)更長,而時間(99天)更短。

這時候,“本傑明·鮑林”號已經在海上等待著他們。探險隊登上輪船,航行在太平洋的萬頃碧波之中。6個月後,他們駛向美國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口。由於河口淺灘密佈,船隻能停在離岸20公里的海面上。他們必須在兩星期內趕到育空河上游的道森。每延誤一天,被西北航道的冰山包圍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他們只好改乘兩隻充氣機動船,由法因斯和查理斯各駕一隻,與海浪和淺灘展開搏擊。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後來,他們終於駕著充氣船通過水道,登上了停靠在馬更些河口的一艘捕鯨船。然後直駛波弗特海,北上穿過濃霧瀰漫、狂風大作、冰山出沒的北冰洋西北航道。這條充滿曲折海灣和無數島嶼的迷宮般的航道上,16~19世紀,不知有多少英雄好漢葬身在這裡。一路上法因斯他們不得不加倍小心,總算沒出意外,在8月21日到達加拿大最北面的一個叫埃爾斯米爾島的坦奎裡灣。接著,法因斯和查理斯兩人徒步穿越該島,來到該島北岸的越冬基地。

他們倆又在北極度過了另一個漫長的極地之冬。

3個月後,即1982年夏季的前3個星期,法因斯和查理斯駕著雪地摩托車,去征服最後一段路程——北冰洋。

北冰洋的層層海流是從極點流向埃爾斯米爾島的。冰層順流而下,一層壓一層,把那些破碎的冰塊擠成一道道冰牆,平均高3米多,最高的有十幾米,可是他們的摩托車至多隻能翻越30多釐米高的障礙物。他們只好用斧子砍出一條通道,然而這實在太困難了。

就這樣,他們克服了無數難以想象的困難,一路上砍阿鏟阿拖啊,終於在4月11日到達了北極點,在那裡插上了英國國旗。

99天后,他們終於到達了接他們的“本傑明·鮑林”號船上。至此,他們用了3年時間、行程55000多公里,完成了穿越南北極的環球探險。

獨闖北極

1994年初,幾個國家進行了一次“北極競賽”,內容是看誰能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到達北極。

奧斯倫是挪威職業探險家和深海潛水員。在他31歲那年,就開始進行最艱難的極地探險中的一次探險活動。這就是單獨地從陸地滑雪到達北極,探險過程中不接受外部的任何援助。

這次還是聽聽他自己的敘述吧:

“經過兩次在浮冰上的長途漂浮以後,我開始學會辨識浮冰的穩定性。

例如,顏色能告訴我們許多關於它的情況。黑色表明是危險的很薄的冰,較白色的、不太黑的冰、或者是藍色的冰,其危險性就比較小些。

“但是,橫亙在我面前的冰大多是許多年前凍結的。有些冰覆蓋著積雪。

表面通常是平坦的。但常常被巨大的高壓帶所中斷。高壓帶會突然移動。而且一個移動的高壓帶釋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有幾次,當我正在穿過這種高壓帶時,冰塊開始載著我移動,我不得不迅速地跳開。

“雪橇和滑雪板的結合在這種條件下是最有效的探險方式。滑雪板能夠方便地反衝和滑動,這對我的成功是至為關鍵的。

“每天早晨,我被一個小鬧鐘驚醒,我很早就起床,儘快地離開帳篷。

我的早餐是吃由豆油、奶粉、糖和燕麥一起做成的粥。這是為了給我提供豐富的熱量,以彌補我的消耗而專門設計的飲食的一部分。它們有足夠的營養。

我也吃維生素和礦物質片作為補充。

“一旦我收拾了帳篷,我就盡力保持穩定的探險節奏:2小時滑行,10分鐘休息,再週而復始。我的午餐菜單大都像我的早餐一樣。在我停下來過夜之前,我要進行3個週期的滑行。我的午餐或者是鮭魚,或者是混了馬鈴薯泥和不飽和脂肪的火腿。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在探險的4/5的旅途中,我也很嚴格地規定每天的滑行不超過10個小時。打破這個規定,將迫使我吃更多的東西,這又可能使我在到達北極之前吃光我所帶的全部食物。

“夜晚,我以兩種辦法保證有很好的睡眠:我伸進一個暖和的睡袋裡,並用一個裝置嚇跑可能闖來的北極熊。我日夜全副武裝,以防止什麼時候突然遇到北極熊。當我搭帳篷時,我在帳篷四周設置一排環狀支柱,在它們之間,用繩子緊緊結牢。每個支柱上,吊著一個小玩意。如果一頭熊接近帳篷、碰到繩子,它就發出尖銳的響聲。事實上,我確實發現的唯一的熊的信號是一隻老熊的遺蹟和冰上的一堆熊糞。

“許多人奇怪,我幾乎有兩個月天天在溫度達-30℃~-45℃度的低溫和多風的環境下。我是怎麼使自己保持暖和的?辦法實在是相當的簡單,雖然這些辦法也包含了多年的經驗和試驗。基本的原則是穿上一層一層的衣服。

這可以使你在必要的情況下把衣服分開,並保持乾燥。另一個基本原則是使用耐穿的材料做的衣服,能夠經得起穿幾個月。

“我曾經擔心,我將非常孤獨。我以前從未一個人如此長久地單獨在帳篷中過夜,更少一個人單獨地前去探險。但是,正因為是單獨一人,才被證明是最偉大的、完整的探險經驗之一。”

傳播媒介描述他的探險是輕鬆的。而奧斯倫則報告說,他遇到了持續不斷的浮冰,時時刻刻都有危險潛伏在他的身邊。他平均每天走90英里。日本探險家奧伯哈落水後,在救援飛機的幫助下重新武裝了自己,走得比他快得多,但也吃得很多,帶的食物原定吃100天,結果50多天就吃完了。最後,奧伯哈還是放棄了從俄羅斯冰站上到達北極的努力。一週後,另一位探險者因為受了傷,也不得不放棄。然後,加拿大人哈多在絕望的情況下走了幾英里,不幸落入水中,被飛機救回。

奧斯倫單獨前進著。他一點也不知道上述情況。他通過無線電要求不要告訴他其他人的消息。因為“這隻會擾亂我的意志”。

奧斯倫繼續前進著,每天正常地滑雪、休息。“我只在帳篷中度過了一天,因為天氣實在太惡劣了。但我很快就發現它並不可怕。我希望前進,無論條件如何。4月12日,我增加了食量,每天從進食6200卡增加到7500卡,有時吃得更多。我也開始每天滑雪12小時以上。從3月2日起,太陽引起的季節變化給了我每週兩小時額外的光照。所以,這時我有了14個小時可以利用的光照。超額的滑雪使我的腿在早上痙攣,但到吃中飯時就會恢復正常。

穿越南北極:人類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

我渴望完成探險。最後一週,我每天前進12~20英里,但我的胃一吃東西就陣陣發痛。”

現在,奧斯倫除了消耗食物外,也消耗肌肉組織。根據營養專家的意見,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最後它將影響器官,比如肺、腎,甚至引起神經系統和大腦的損壞。他繼續前進著,沒有停頓下來。在探險結束時一稱量,他減少了45磅,身體的消耗沒有影響內部器官,也肯定沒有影響他的大腦。

4月22日,離出發後52天11小時,奧斯倫單獨一人滑雪,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勝利地到達了北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